?

海南省新農村建設金融支持問題研究

2016-11-22 10:59古潔
當代農村財經 2016年9期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發展策略

摘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先需解決的問題是,保證及時、高效、貫穿新農村建設全過程的資金支持。本文對近年來海南省政府及農村金融機構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和其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剖析,提出完善新農村建設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策略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為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如何為海南省新農村建設提供大量的建設資金,保證高效、貫穿新農村建設全過程的資金支持,是決定新農村建設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海南省農村金融機構在新農村建設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對支持農村經濟增長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促進了農村金融機構自身的發展。

一、海南省新農村建設金融支持現狀

海南是有著600萬農民的農業省,其中絕大多數土地在農村。全省GDP的38%來自農業,海南省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村經濟的發展。為充分發揮金融業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海南省政府于2008年5月下發《關于金融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意見》(瓊府辦〔2008〕58號),充分發揮金融業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海南省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由政府引導投資;產業開發資金,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貸款;村莊連接城鎮之間的公共服務建設。

(一)農村地區金融機構不斷發展。近年來,海南省金融主管部門積極引導各家銀行下沉金融服務網點,提高縣域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大力改善縣域網點環境,截至2015年末,全省共有10大類6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此外,全省有18家村鎮銀行,成為全國第一批實現村鎮銀行市縣全覆蓋的省份。全省已批設小額貸款公司51家,覆蓋7個市縣。至此,海南省已形成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金融、郵政金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等“五位一體”的農村金融支持體系,增強了全省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能力。農村金融機構的拓展,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務,成為溝通城鄉的主要橋梁。

(二)小額信貸業務不斷發展創新。自2007年首個小額信貸在瓊中縣試點以來,海南省小額信貸運作模式逐漸完善,小額信貸產品趨于多樣化。目前,已形成以海南省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為主,政府提供的扶貧專項為輔的農村小額信貸體系。同時,國家助學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扶貧貼息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等多樣化小額信貸產品的開發,也為農村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

為提升普惠金融覆蓋率,引導銀行金融機構增加“三農”信貸投放,海南省從2010—2016年連續七年,對金融機構發放的符合條件的農民小額貸款給予財政貼息。小額信貸已經成為海南省農戶的重要融資渠道,同時也吸引和調動了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入到貧困地區。作為本省地方金融企業的海南省農村信用社,通過金融服務創新,成功開啟“一小通”小額信貸支農模式,有效打通農民增收的通道,實現農民致富和自身發展雙贏。受惠于省農信社小額貸款的農戶有60多萬戶,占海南全省農戶總數的一半以上。據統計,省農信社小額貸款對海南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超過了20%。

(三)針對農村地區的普惠型金融產品層出不窮。近年來,海南省主要涉農商業銀行開發了多個針對海南農村地區的普惠型金融產品。農行海南省分行采用信用村模式、專業合作社模式、農戶小額貸款推薦人模式、專業擔保公司模式、農業產業鏈農戶貸款等模式,為農戶發放貸款;省聯社開發“一小通”循環貸款,向符合要求的借款人發放無抵質押擔保50萬元以下小額循環貸款,優質客戶可以實現24小時放貸,提高貸款效率;郵儲銀行發行“綠卡通”福農卡,除具有普通借記卡的基礎金融功能外,還向持卡人提供農村社保醫保身份識別及費用代繳代付、農村公用事業代收付、財政補貼代發、涉農特惠商戶消費優惠等多種特色服務。

(四)農村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業保險創新活躍。作為支農惠農的重要金融工具,農業保險已成為海南省農業災后恢復生產的重要保障。 2015年,海南省由政府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正式實施險種共15個(中央補貼險種7個、省級財政補貼險種8個),其中農房保險在文昌、澄邁、萬寧3個市縣試點,其他14個險種在全省推廣。

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市縣按“低保障,廣覆蓋”原則,選擇有本省特色、存量規模大且穩定、對促進“三農”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大宗農作物作為試點,探索地方特色險種,省或市縣財政給予適當支持。如2015年11月,陵水縣圣女果種植保險在光坡鎮落地,這是我國首例圣女果種植保險,保險費由陵水縣財政補貼80%,參保農戶僅需自繳保費的20%,并于2016年2月4日完成首筆賠案的賠款支付。

(五)地方政府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一是從2010年起,安排農民小額貸款貼息資金,對符合政策的農民小額貸款按不低于5%的利率貼息,對經辦金融機構按當年新發放農民小額貸款金額的2%給予風險補償和獎勵。二是從2011年起,財政部將海南省納入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試點省份。財政部門對年度貸款平均余額同比增長,存貸比高于50%且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高于70%的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3類金融機構,按當年貸款平均余額的2%給予補貼。三是從2013年起,將農業保險列入為民辦實事十大事項之一,對各險種給予60%—100%的財政補貼,對保費年增長7%的保險機構給予獎勵,對在鄉鎮設立分支機構每個給予2萬元的獎勵。四是從2014年起,財政部將海南省納入財政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試點省份。財政部門對年度涉農貸款平均余額增長幅度超過一定比例,且貸款質量符合規定條件的位于縣及縣以下區域的金融機構,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海南銀監局將涉農貸款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與其市場準入掛鉤,對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長的機構,在市場準入等方面給予傾斜,引導轄內機構將信貸資源向“三農”傾斜,加大對農產品、農田水利等領域投放。這一系列的資金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優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市場配置機制的不足,有效調動了相關金融機構支農的積極性。

(六)改善農村基層金融服務環境。海南省金融管理機構引導機構下沉服務網點和基礎金融服務,加大對縣域農村金融網點投入,大力改善網點環境,增強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供給能力。目前,海南省有縣域金融機構網點868家,占全省金融機構網點的61%,實現202個鄉鎮金融機構物理網點全覆蓋和2569個行政村金融服務全覆蓋,有力地推進了農村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截至2015年末,海南省農行、農信社和郵儲銀行等3家涉農金融機構的538個營業網點和18家村鎮銀行,均加入了人民銀行跨境支付清算系統,基本實現銀行網點跨行支付全省鄉鎮全覆蓋。推出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和銀行卡惠農支付服務,農信社373個營業網點全部開通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農行、農信社和郵儲銀行共布設銀行卡助農取款點6453家,覆蓋所有行政村。

(七)繼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

2014年7月4日,印發《關于轉發海南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瓊府辦[2014]84號),在文昌市、澄邁縣開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主要任務包括健全金融組織體系、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和構建政策支持體系等五個方面的內容。實施農村金改試點后,文昌市的農村金融支付工具配置不斷優化,已實現ATM機所有鄉鎮全覆蓋,POS(EPOS)機所有自然村全覆蓋,第一批76個金融服務站掛牌運營,完成了44.3萬農村人口的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在人行??谥行闹泻徒鹑谵k的積極爭取下,東方、屯昌、文昌獲得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資格,文昌、瓊中獲得全國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資格,為海南農民貸款拓寬新的融資渠道。

二、海南省新農村建設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策支持不足,優惠政策匹配不夠細化。與農村金融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還不完善,在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稅收優惠、農業保險補貼等扶持政策上仍然支持不足,力度不夠。與農村金融發展相聯系的土地制度改革、投資環境、司法環境、信用環境建設等未到位,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亟待改善。

優惠政策匹配不夠細化,各市縣對農民小額貸款貼息政策的理解和推進力度不一致,有的市縣貼息推進的力度比較大,在貼息利率、貼息廣度、貼息覆蓋率、預撥機制等方面比省里的政策更惠農;有的市縣則政策落實不到位,貼息推進相對遲滯。

(二)農戶貸款風險難控,導致金融支農的內生動力不足。近年來,海南省各商業銀行加大了支農投入,但是涉農貸款比重仍然較低。信貸資金有償、有期、有息的本質要求,決定貸款發放必須以有效防控風險為重要前提。目前海南省農村綜合改革還剛剛起步,僅在兩個市縣進行試點單位工作,全省還缺乏相應的農村產權確權、登記、抵押、交易機制,存在產權歸屬不清、變現難、處理費用高,或處理價值抵償所欠本息不足等問題,整體的農村綜合產權抵押貸款規模發展較遲緩,交易量小。金融機構從風險層面考慮,存在“慎貸”、“惜貸”現象,額度上也往往難以達到農戶的需求。商業金融的趨利性,導致金融支農的內生動力不足。

海南省地方政策性或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受擔保資金額度小、缺乏擔保風險補償機制等制約,對農村企業貸款擔保力度很弱,目前針對農戶貸款提供擔保的擔保機構幾乎沒有。

(三)農業保險覆蓋面小,商業保險公司獨立開辦農業保險的積極性不高。在廣大農村,農業生產仍然是“靠天吃飯”,雖然政府大力推動農業保險,但多數險種投保率仍然很低,最低的甚至不到2%,商業性保險更鮮有介入。海南每年因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共數百億元,其中農業損失占絕大部分。據統計,2015年海南財產險市場實現保費收入44.28億元,而農險保費收入僅為3.6億元,保險防災防損作用顯然未得到應有發揮。由于大災風險多層次的分散機制不健全,現有的政府農業保險巨災風險準備金機制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發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四)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不到位?,F階段,海南省農村地區近60%的農戶從事種植、養殖等,而現有農村金融服務不到位,對于農戶的貸款仍以小額信貸為主。有些農業項目必須有一個較長的生產周期,例如農村水產養殖業、畜牧養殖業、林果種植業,大多在半年以上,一些非生產傳統種養業生產周期超過一年甚至更長,目前的貸款期限與當地經濟發展不適應,并且受自然、政策、技術、市場等因素影響,小額信貸在支持“三農”中不可避免地出現沉淀,形成不良貸款。加上海南農村地區地域廣闊,部分偏遠農村地區缺乏設立物理網點及自助終端的電信通訊條件,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嚴重缺乏。大多市縣行政村一級的金融服務尚未實現全覆蓋,以現有的網點分布、服務渠道、管理能力等條件,金融服務能力有限。

三、完善新農村建設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組織體系,豐富農村金融服務主體。目前農村金融服務仍是海南省金融體系的薄弱環節,要通過正在進行的農村綜合金融改革,初步形成業態豐富、競爭適度、功能互補、布局合理的現代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進而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快海南農村綜合金融改革工作,完善金融支持政策。貫徹落實好人民銀行、銀監會各項支農支小貸款差異化監管政策,積極運用支小支農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工具。運用財政資金杠桿,加強財政與金融配套聯動,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整合運用,充分發揮金融業發展資金、資本市場發展資金、中小企業發展資金、農民小額貸款貼息、農業保險補貼等專項資金作用,注重向普惠金融、創新型金融、互聯網金融傾斜,對金融新主體、新業態、新模式進行重點獎勵。通過政府引導,吸引金融資本、工商資本、民間資本投入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二是完善政府主導、實體承貸、財政性資金與政策性信貸資金合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運作模式。探索開發性金融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從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改建、基礎設施建設到養殖設施提供金融支持,增強農村發展后勁。

三是加快改制組建各市縣農村商業銀行進程,支持民間資本參與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支持創建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引導小額貸款公司、網貸機構、農民資金互助組織,加大涉農投入。

四是組建政府全資或絕對控股的省級農業擔保機構,專注于服務“三農”領域的信貸擔保。以此為基礎,打造服務功能齊全、覆蓋全省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有效緩解農業發展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繼續完善“擔保機構+企業+銀行”的聯動擔保機制,鼓勵通過再擔保、聯合擔保及擔保與保險結合等多種方式,加大擔保機構的融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對融資擔保性擔保公司的政策扶持力度,盡快出臺貸款擔保風險準備金管理辦法,幫助擔保機構減輕“三農”融資擔保代償壓力。建立政府全資或控股的再擔保機構,支持鼓勵各市縣成立農業擔保公司,為農民小額貸款提供抵押擔保,支持海南省融資擔保企業做大做強。

五是積極鼓勵保險公司完善農村保險服務網絡,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保險密度和深度。支持、鼓勵和引導保險機構在農村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擴大業務覆蓋面;鼓勵保險機構建立健全鄉、村兩級保險服務體系;鼓勵保險機構建立健全針對貧困農戶的保險保障體系,全面推進貧困地區人身和財產保險業務,緩解因病致貧、因災返貧等問題。 同時加強宣傳引導,不斷提高農民投保意識,合理引導、擴大政策性保險的參保范圍,進一步發揮保險對農村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

(二)創新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激發農村生產活力。要盡快在全省各市縣全面推進農村各類產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注重引導農民依法、自愿、有償將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提高生產集約化程度;要建立和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為全省農村產權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通過政府融資平臺作為主體,發行涉農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商業銀行作為小微企業扶持債券的主承銷商,所獲得的資金可全部委托銀行以委托貸款形式發放給農村地區的小微企業,以此增加農村地區涉農小微企業資金供給。

四、新農村建設中海南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策略

(一)發揮商業銀行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作用。一是充分發揮海南省農行、農信社和郵儲銀行等3家涉農商業銀行的主力軍作用。不斷創新金融支持“三農”和扶貧服務模式和產品,抓好特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特色資源和優勢主導產業、新型城鎮化項目、縣域旅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5個重點金融支持方向,推進海南特色產業良性發展,帶動農戶走上致富路。二是商業銀行要針對特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需求,積極關注涉農龍頭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 借助龍頭企業產業鏈條模式,以訂單生產、勞動就業等多種形式帶動貧困地區農戶增收。通過“政府增信”模式,解決各縣當地特色產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大力拓寬電子渠道等舉措,讓更多農戶實現貸款不出鎮、還款不出村,確保農民普惠金融上的便捷性得到實現,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在加大農村金融其他支付渠道建設的同時,以客戶為中心,及時進行電子銀行產品的體驗與創新,特別是手機銀行的推廣和改進工作。

(二) 強化政策性銀行支農力度。海南農村發展銀行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支農力度:一是主動對接海南“多規合一”、海洋強省、生態立省、扶貧攻堅等戰略部署,主動對接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綜合運用“投+貸”融資模式,用好區域性和專項抵押補充貸款(PSL)政策,加大支持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建設。二是充分運用信貸優勢領域,加大對重大水利建設及棚戶區改造、農村路網、整體城鎮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地下管廊、海綿城市、“五網”建設、旅游扶貧等主流業務和“投貸結合”項目支持力度。三是承接易地扶貧、改善人居環境、農村路網、水利等專項特惠信貸產品,發揮基礎扶貧的戰略支撐作用。四是著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將支持糧油收儲作為農發行履責政策性的一項重大任務,做好糧油購銷儲信貸資金的供應和管理,服務海島糧食安全建設。五是支持增儲、倉儲設施建設,支持南繁育種基地建設。六是著力服務農業現代化。用好農村土地流轉等信貸產品,積極支持高標準農田項目和南繁育種基地建設。助推海南熱帶果蔬、海洋產業、橡膠產業等熱帶特色農業和生態旅游產業發展,以及農副產品市場、現代物流、冷庫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深耕農村保險市場,探索地方特色農業保險。一是加快網點鋪設,升級服務手段。保險企業要加快“線上+線下”的網點鋪設進度,在線下網點持續提升服務門店覆蓋率,為當地居民提供優質的柜面服務;線上利用“互聯網+”新模式推進遠程服務點的建設,有效解決縣域和農村地域廣闊、居民居住分散,實體門店難以全面覆蓋的難點,讓偏遠地區也能享受到統一、優質的金融保險服務。二是優化產品體系。開發設計低、中、高檔繳費和保障水平的產品,以滿足不同經濟條件農村客戶對繳費水平和保障深度的選擇。提供針對意外、醫療、重疾、教育、養老等不同需求層面的多樣化產品,靈活滿足農村客戶不同偏好的風險保障需求。針對特定重點人群訂制差異化產品,定向解決保障需求,如針對外出務工人員和留守兒童保障需求開發的保險產品,以此彌補針對縣域及農村市場專屬產品的產品線空白。三是創新服務模式。優化農村保險購買流程,引導客戶服務式營銷,按需提供專業化售前、售中服務。提供更靈活、更便捷的售后服務。利用保單貸款等服務,靈活便捷地解決農村客戶資金周轉需求。同時,依托保險公司運營平臺,為縣域及農村客戶帶去更綜合的服務,成為客戶的生活助手。

參考文獻

[1] 汪慧. 海南銀行業主動求變,迎接互聯網金融“黃金時代” [N] .證券導報,2015—07—23

[2] 文達. 深度解讀《海南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方案》 [N] .證券導報,2014—07—16

[3] 林麗娟. 海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問題研究 [J].當代經濟,2016(2)

[4] 古潔. 農村貧困地區金融扶貧策略研究——以海南省為例[J]. 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2)

[5] 鄭曉玲. 海南農業保險發展研究 [J]. 《金融經濟》,2008(9)

[6] 邱立軍. 吉林省新農村建設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 [J]. 《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3(9)

[7] 陳怡. 為農村發展鋪就“金光大道” [N]海南日報,2014—07—16

[8] 單樂. 貴州省新農村建設的金融支持研究 [D] 貴州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3(4)

[9] 王鐵民.關于國際旅游島建設背景下海南省扶貧開發的思考[J].海南金融,2013

(作者單位:海南省廣播電視大學)

責任編輯:欣文

猜你喜歡
新農村建設發展策略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中國在新農村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實證研究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新形勢下提升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