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思考

2016-11-22 11:17李軍國
當代農村財經 2016年10期
關鍵詞:三農習近平農民

李軍國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在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小崗村,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定不移深化農村改革、堅定不移加快農村發展、堅定不移維護農村和諧穩定。這充分彰顯了黨中央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意志和決心,釋放出不斷加大農村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的信號,對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民之大事在農?!敝挥星袑嵲鰪姟八膫€意識”,深刻領會講話的精神實質、內涵要義、戰略意圖,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才能確保黨中央制定的“三農”方針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實現“十三五”農業農村發展開門紅。

一、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以“穩”為基礎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時代背景,深刻理解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以“穩”為基礎的重大意義,推動“三農”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農業穩則天下安。習近平指出,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穩住“三農”這塊“壓艙石”,尤為關鍵和重要,要“穩”字當頭。在“穩”字上下功夫?!胺€”,就是要穩住“三農”。

(一)“穩”為基礎,就是要穩住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糧食連年增產,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改革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的好形勢,為贏得全局工作的主動發揮了重大作用。與此同時,農業農村也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尤其是糧食生產從過去的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在這樣的背景下,確保農業農村不出大的閃失尤為關鍵。因此,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農業農村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時候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抓“三農”的勁只能鼓不能松,堅決防止忽視和放松“三農”工作的傾向,堅決防止農業農村發展持續向好的形勢出現逆轉。正如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的,農村穩定是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穩住農業農村的好形勢,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優先方向,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讓廣大農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讓農村成為安定有序、干凈整潔的幸福家園。

(二)“穩”為基礎,就是要穩定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我們黨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習近平強調,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

歷史經驗和農村改革的實踐證明,這一基本制度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本質特征,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契合農業生產特點,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擁護,是農村改革的重大制度成果。對這一基本制度,我們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決不能有絲毫動搖。無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怎么改,都不能丟了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個“魂”;無論新型經營主體怎樣發展,都不能動搖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

(三)“穩”為基礎,就是要保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習近平指出,對農村改革的成功實踐和經驗,要長期堅持、不斷完善。這些年,我們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初步形成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強化農業支持保護、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城鄉一體化、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等政策體系。實踐證明,黨的“三農”政策是正確的,是行之有效的,廣大農民群眾是衷心擁護的。我們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確保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力度不減弱,使農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毙滦蝿菹?,堅持并完善農村改革的成功實踐和經驗,保持發展勢頭,筑牢制度根基,激發政策活力,我們就一定能穩中求進、穩中有進,在“十三五”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階段書寫“三農”工作新篇章。

二、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以“改”為動力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在“改”字上做文章?!案摹?,就是要深化農村改革?!敖鉀Q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秉h的十八大以來,涉及“三農”的改革方案和試點方案已陸續出臺。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深化農村改革,必須既有戰略定力、歷史耐心,堅決守住底線,又要勇于擔當、大膽創新,敢啃硬骨頭?!笆轮敻?,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币陨罨母锏摹瓣P鍵一招”解決“三農”問題,我們必能加快補齊短板、激發農業農村活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支撐。

(一)深化農村改革要有底線思維。

搞改革是破舊立新,但底線思維必不可少。習近平指出,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要堅決守住農村改革底線,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這“四個不能”,劃出不可逾越的底線。

(二)要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權益。

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由農民選擇而不是代替農民選擇。搞農業規模經營也好,推進城鎮化也好,都有其內在的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深化農村改革,要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權益,核心就是不能隨便動農民承包的土地。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這個根本,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保住了土地就是保住了糧食,保住了糧食,就保住了社會穩定的大局。在這個問題上,要有歷史耐心、戰略眼光,要謀定而后動。一時看不清的不要急著去動,進不進城、退不退地,要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由農民選擇而不是代替農民選擇,可以示范和引導,但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刮風、不能一刀切。對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在工作中嚴格遵循,堅決避免犯不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三) 要明確農村改革重點。

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根據《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確定的改革重要領域和主要任務,重點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健全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等6項改革任務,推動“三農”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四)堅持試點先行,統籌兼顧的原則。

鼓勵和允許不同地方差別化探索,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經驗。對敢于改革的要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對改革試錯要有容忍度,也要有試錯容錯機制。農村改革體大面廣,統籌兼顧是重要原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深化農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聯動?!惫ぷ髦猩谱ァ芭1亲印?,學會“彈鋼琴”,才能有的放矢,做到積極穩妥。農村改革攻堅克難,勇于探索、善于實踐是科學方法。堅持試點先行,堅持問題導向,下大力氣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五)要建立健全改革督察、中期評估和考核驗收等各項管理機制。

對批準開展的改革試點,要積極推進、加強指導,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經驗,轉化為全面推開的政策,并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要不斷完善推進農村改革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和落實責任制度,確保各項農村改革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三、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以“進”為目的

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推進農業農村發展要以“進”為目的,要在“進”字上見實效?!斑M”,就是要穩中求進、穩中有進,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目前,農業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習近平指出,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3大任務。提綱挈領,綱舉目張。圍繞3大任務狠抓落實、久久為功,就能有效破解“三農”問題,推動農村改革發展躍上新臺階。

(一)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強農之基。

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牢固的。習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問題,明確要求“發展現代農業,要在穩定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p>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把產能建設作為根本,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一方面,要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優化產品結構、生產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職業農民,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

(二)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是富農之本。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習近平指出,“增加農民收入,要構建長效政策機制,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等多種途徑,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廣大農民盡快富裕起來?!贝龠M農民持續較快增收,一要深挖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必須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資源和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二要培育新的農民收入增長點,大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讓農民共享產業升級和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三要拓展農村外部增收空間,繼續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四要探索農民增收新模式,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五要始終把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增加種糧農民收入作為一項重大政策,不斷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不讓種糧農民吃虧。

(三)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是興農之要。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作為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的重大戰略舉措,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既要把各級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建設好、管護好、運營好農村基礎設施,也要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加快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要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加強農村社會治安工作,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主要方向,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習近平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規劃先行,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補農村短板,揚農村長處,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毙罗r村建設要充分體現農村特點、地域特色、民族風格,要方便農民生產生活,不要把新農村建成縮小版的城市社區。搞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解決好農村污水亂排、垃圾亂扔、秸稈亂燒的問題,創造干凈整潔的農村生活環境。

“農,天下之大本?!?0多年前,一個源自田間地頭的創舉掀起波瀾壯闊的農村改革大潮。今天,我們以改革為動力,向發展要效益,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既是農村改革的目標所指,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為此,我們必須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銳意改革、扎實工作,奮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作者單位:吉林省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部)

責任編輯:宗宇翔

猜你喜歡
三農習近平農民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饸饹面“貸”富農民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習近平的外交足跡
標題黨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