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工教育:因為“生動”,所以生動

2016-11-23 19:59張振筍
職業 2016年11期
關鍵詞:講故事生動辦學

張振筍長期工作在職業院校學生工作一線,他認為“學校工作其實就是學生工作”,“學生成長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帶著強烈的“生本”情結與理想,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生工作新途徑,應邀為全國各地院校做講座近300場。本文從張振筍的演講實錄中摘選其10個觀點,以饗讀者。

一、院校轉型即教育回歸

我理解的院校轉型實質是教育的回歸。我們不僅有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勇氣,還要有回歸教育辦教育的定力。學生觀即辦學觀,人學空場是我們教育失效的根本,學生缺席終將導致所謂教育改革的失敗。職業院校的發展歷程,就是不斷研究需求、滿足需求的過程。

二、學生觀即辦學觀

學生觀就是辦學觀,也就是說,一個學校是如何看學生的,就表明這是一所什么樣的學校。大道至簡,好學校就是在乎學生的學校。一位優秀的教師不在于搬運知識的嫻熟,不僅僅是精湛的教學技藝,更需要擁有包括學生認知規律、學習問題背后歸因、個體差異識別等“學生知識”。這學生觀從哪里來,我以為從觀學生中來,即:在觀學生中形成學生觀。

三、教育本質即交往

我理解的好學校有兩個特點:一是人際關系熱烈互動,二是豐富的可供選擇的課程體系支持。師生關系,歸根結底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輕松、和諧的關系。人際交往,當然不僅限于師生互動,還有生生互動。學生工作實質就是人際互動工作。人際關系的問題一定要用人際關系的方式來解決,只有在尊重人的環境里,人才會學會尊重。

四、學校是學生的學校

能否說一個標準,能體現“學生的學?!钡睦砟??那就是學校里面向學生開放的衛生間是否為學生提供手紙。這個做法體現兩方面意思:第一,說明學校為了學生舍得投入;第二,說明師生彼此信任。學校相信學生不會浪費,這信任感很重要。

五、在觀學生中形成學生觀

學生觀即辦學觀。學生觀從哪里來,從觀學生中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分析的應用已經成為了當今學生工作的發展趨勢。面對形成的大數據,該如何進行學情數據挖掘,并以數據做支撐,改變傳統學生工作的經驗式模式?處理好這個問題既能為學生提供高質量、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又能改進學生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提高效率。

六、促進學習從理解學生開始

學生的盲,忙于茫。學生普遍厭學,根本原因是學生學習意義感的缺失。師生沒有互動、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是徒勞。所以,我建議首先要基于學生視角,思考“為什么學”的問題,不過分糾纏于“技術”細節,而是以“關系”為基礎促進師生互動,從對“人”真正的“發現”來“認識”學生,課堂首先是“學生”的,課堂缺乏吸引力是學生缺席課堂的根本。

七、有趣是學校的軟實力

新常態下的教育應當以人為本,遵從人性,應提供多樣化的課程支持,把學習選擇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為選擇負責。實踐中,我深切發現游戲和故事的力量。其實,游戲和學習之間的界限正在變模糊,游戲不再只是娛樂,是一種特有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八、講故事比喊口號吸引人

讓學生講故事,是創設學生表達、解釋自己對未來的看法、期望和感受的一種途徑;讓學生講故事,可以促使學生從“拷貝”“剪貼”“拼湊” 他人話語的“復述困境”中拉回到“面向事實本身”;讓學生講故事是另一種言說方式,一種移情性、參與性的理解及表達。學生以故事為載體,以生動的描述、豐滿的形象、細膩的感受,開啟自我,發現意義,更容易激起同伴的共鳴。

九、教育是自我修煉過程

學生工作其實是教師自我修煉的過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雖然有時候這個過程會有些長,覺得亂的時候,就停下來,有所整理。然后再出發。沉住氣,忠于內心,生命才飽滿。

十、教師就是體制

常聽見教師的抱怨,殊不知,教師即體制,依賴即障礙。學在民間,教育的變革,從來都是自下而上的微改變匯聚力量所推動下的發展,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把教育當做良心活兒,從學生成長出發,一切著眼于學生當下學習生活以及未來人生的幸福。

猜你喜歡
講故事生動辦學
生動的冬天
如何讓文章更加生動
聽冬神講故事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生動深刻 同享共進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Max講故事——逃跑的熊
Max講故事——殺手算命
Max講故事——溫柔的鬼故事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