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導學精要》的校本化設計

2016-11-23 23:37江蓮蓮郭文敏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學情導學校本

江蓮蓮 郭文敏

摘 要:本文探討了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導學精要》校本化設計的基本策略,為其他學校的語文教師在使用《導學精要》教學時提供些許方法與建議。

關鍵詞:導學精要;校本化設計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素質化,課堂效率高效化,新課程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學習方式。在重慶市沙坪壩區提倡的“‘學本式卓越課堂”中,運用《導學精要》教學就應需而生。

而《導學精要》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學習能力?什么樣的《導學精要》最適合我們城鄉結合部的孩子?在教學中如何運用好《導學精要》進行教學,是我們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一年來的課題研究,我們初步探索出《導學精要》校本化設計的基本策略。

一、深刻理解課程標準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指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只有深刻理解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把握每個學段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才能在設計《導學精要》時,不迷失方向,不偏離重點。才能不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對課程標準的解讀影響全局,需要對其內涵與發展做確切無疑的了解,并轉化為《導學精要》中的目標。而制定《導學精要》的目標時,需要針對年級特點、兼顧全體學生,做到具體、適合;兼顧目標的生成性;把握全面性、準確性和可操作性。

二、仔細分析學生學情

分析學生學情,簡單地說,就是“備學生”,指備課過程中的“了解學生”。了解他們對語文學科的有關知識、技能掌握的范圍和質量;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了解他們的思維特點、自覺能力和學習習慣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預測他們在學習新教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學生的基本特征和學習基礎進行了解與分析,是教師尋找學生學習起點的主要措施,也就是“學情分析”。

教師通過學情分析尋找學生與學習材料之間的情感紐帶,勾勒出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圖譜,發現學生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本校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與知識經驗出發,把學習的內容、目標、要求和學習方法與探究方法等有機地融入到《導學精要》的設計中。學生學情分析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對學生“學習準備”的分析。

其中又包括關于“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特點及其情感特點的把握、學生實際基礎和差異性的了解以及“學習習慣”的分析等。

以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區統一研發的《導學精要》中要求學生掌握不同的“句群”。但“句群”這一概念,對于本校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太深奧了。如果要把這一概念引進課堂,估計要專門拿1-2個課時來講解。所以,我們在對這一課進行校本化設計時,將原有的目標:“學習作者在分寫時用不同句群具體說明中心句的方法,感受西沙群島典型景物的特點”變為了“學習作者在描寫具體事物時,運用排比句的方法把事物寫得更加具體”。事實證明,我們的修改是正確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欣喜地發現,這樣的修改,目標定位準確,學生易于學習,更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促進了課堂教學的高效。

2.學習問題的設計很重要。

我們應該由“為教師好教而設計”轉變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不是不考慮教師的“教”,而是讓教師的“教”更好地為學生的“學”服務。

如六年級上冊《別餓壞了那匹馬》一課,區統一研發的《導學精要》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想一想作者寫謊言這部分是怎樣以“別餓壞了那匹馬”為線索,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然而這個問題太抽象,太籠統了,本校的學生是丈二摸不著頭腦,難以理解。為此,我們將這個問題設計為——“別餓壞了那匹馬”在文中出現了三次。每一次都有什么不同的意思?這種巧妙的“變動”,恰恰撓到學生學習的“癢處”,給了學生思路,讓他們更清楚究竟要從哪方面去思考問題,使課堂更加有效。

三、正確把握教材特點

1.解讀《導學精要》的目標。

區進修學院統一研發的《導學精要》,對語文學科3-6年級上冊2/3的教材進行了研究、開發、編寫。這些有《導學精要》的教材,在內容上,寫法上都具有較明顯的特點,是指導學生閱讀、寫作訓練的好范本?!秾W精要》中的目標,是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單元目標,提煉出來的,是本課的核心目標。也就是重點教學目標。

2.分析教材目標。

區統一研發的《導學精要》中,有的精要有設計者很鮮明的個性化特點?;蛟S他們所編寫的這篇精要,適合設計者自己的學校。但是對于本校學生來說,有些卻不太合適。

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其中學習目標二為——學習作者通過追悼人的行為,阿三的言談,以及直接對魯迅本人的細節描寫等多個角度,全面真實地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記得我們在五年級下冊曾經學過《刷子李》一課。其實在那一課,我們已經給孩子做了鋪墊,引導孩子學會了一些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人物的方法。那么,我們認為,在整個《導學精要》的設計上,應該注重知識的系統性,能力的延續性。設計的語言表達應該規范,統一。所以我們將這一目標改為——學習作者用直接描寫,間接描寫真實地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這樣的目標,對于本校的孩子來說,也是易于接受和理解的。

修改后的《導學精要》,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而且也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增強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高效性。

參考文獻:

[1]童國嘉.“生本時代”教學設計的內容訴求[J].教學與管理,2007(11):7-8.

[2]李臣之.論教學內容創生:規定性要素及基本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07(2):3-5.

猜你喜歡
學情導學校本
針對學情,實干巧干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例說依據學情開展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閹割課堂”,本不是“學案導學”的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