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主義視野下公民意識教育實踐模式研究

2016-12-08 16:39劉麗霞
山東青年 2016年9期
關鍵詞:公民意識建構主義

劉麗霞

摘要:公民意識教育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社會建設的中間力量,作為社會中特殊群體之一,大學生公民意識的發展有助于在社會中形成良性互動,從而促進我國公民意識建設。憲法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義項,憲法認同是憲法意識的主要內容,本文從大學生憲法認同視角出發,分析大學生憲法意識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探索高校憲法實踐教育模式。

關鍵詞:公民意識 ;憲法意識;憲法認同;建構主義

公民意識教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現代意義上的公民意識萌芽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公民意識教育的發展水平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正如美國社會科學家英格爾斯所指出的“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人民是現代人,它的國民心理和行為上都轉變為現代的人格,它的現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員都獲得了某種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第現代性,這樣的國家方可真正稱之為現代化的國家?!雹匐m然我國早已提出“公民”這一概念,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局限性,人們并沒有形成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意義上的公民意識。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要把公民培養成能夠享受權利、履行義務和承擔責任的具有行為能力的公民”,②這是黨內文獻第一次論述公民意識的重要性,充分表明公民意識具有強烈地基礎性和實踐戰略性。

一、公民意識概念界定

什么是公民意識,國內學者有過諸多論述,例如,有學者認為“公民意識作為對公民角色及其價值理想的自覺反映,表現出合理性意識、合法性意識和積極守法精神三元構成”。③有的從法律角度出發,認為“公民意識是作為一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以維護權利和履行義務為中心”,④本文比較傾向后者,認為現代意義上的“公民意識”,即是公民對自身在社會中所處的政治地位,所享受的法定權利和義務的認同理念,主要包括主體認同、政治認同、道德認同和法治認同四個方面。

1.主體認同,即公民身份意識,首先表現為公民自身角色的社會認知。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影響,使得臣民意識、平民意識根深蒂固。而現代意義上的公民是法律意義上的角色,主體意識突出地表現為公民的權利意識和責任意識,表現為個體參與和監督國家權力運行的身份。這種意識要求公民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公共生活,主張自身合法權利。

2.政治認同,即是民主平等意識。民主平等意識是公民意識的基本精神,屬于政治意識范疇,體現了公民對民主、自由平等理念為指導建立的現代政治制度認同。馬克思主義認為:“在國家政治制度和權力運行方式中,人民的自覺建構確立了民主制度和公共秩序,在民主制中,國家制度本身就是一個規定,即人們自我規定”。⑤這種自我規定就是民主意識指導下的公民政治創造。所以現代公民意識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民主意識,是公民對國家政治的一種認可,也是公民自我權利的保障。

平等意識,即是一種法律意義,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在人格尊嚴和權利義務面前都是平等的,平等意識主要包含二個方面:一是全體公民都擁有獨立的主體人格意識;二是公民之間互相尊重和理解。

3.道德認同,主要是指公民對社會公德的認識、理解和態度。良好的公德規范對社會發展具有極其重要意義。公德雖然是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但它確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4.法治認同,即是權利責任意識。公民權利與責任意識是現代文明中的重要觀念,也是貫穿與社會主義公民意識中的核心內容。權利意識的確立,有利于公民運用法律保護自己。責任意識的樹立,則有利于維護國家法律制度和法律尊嚴。公民的法治認同集中體現為憲法認同上。憲法意識是人們關于憲法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統稱?!肮駪椃ㄒ庾R是推動憲法實施和國家民主法治進程的重要精神力量,是衡量國家法治成就的重要標準”。⑥憲法認同是公民意識的核心和第一要義,一方面憲法意識是公民意識的基礎;另一方面憲法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公民意識的發展。

首先,憲法意識是公民意識的基礎。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從法律地位上保障公民的主體地位,使每一個公民從法律上自由平等的;從內容上憲法賦予公民基本權利,讓公民能夠自由參與國家社會政治生活,成為公共生活的主體,而不是簡單被動的客體;從憲法踐行來看,任何一個公民都是國家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直接者,而不僅僅是國家治理的對象。

其次,憲法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公民意識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促進公民意識覺醒,推動公民國家認同與良好地道德實踐。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不僅應該具備良好的知識素養,更應該是具有現代意識的高素質公民。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特殊的群體之一,其公民意識的發展有助于在社會中形成良性互動,從而促進我國公民意識建設,本文主要從大學生憲法認同的視角入手,探討加強憲法意識教育對公民意識的影響。

二、大學生憲法認同現狀分析

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我在自己所在學校發放《大學生憲法認同調查問卷》,一共發放問卷325份,收回問卷319份,有效率為98%。問卷主要選擇了本校大一和大二兩個年級學生,涉及專業比較廣泛,有國際貿易與管理、港口航運與管理、物流管理、國際商務等外貿類專業,法律事務管理、檢察官法官助理、人力資源、社會工作管理等文科類專業,以及計算機管理、漫畫設計等理工科專業。通過對學生調查問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憲法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1.大學生對憲法認知水平處于低級階段

憲法知識是憲法意識的基本組成,是大學生對憲法基本制度、憲法基本內容的了解和把握程度。通過調查問卷回訪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憲法認知水平還比較低。雖然他們知道一些憲法知識,但是對一些具體的法律規定不甚了解,甚至一無所知。例如,當問到“你知道現行憲法是哪一年頒布的嗎?”這一問題,僅僅有46%的同學能夠回答正確。在調查中只有10%的同學表示自己親自看過憲法讀本,大多數同學選擇看電視了解或者學校學過,但是,受訪的學生反饋了這樣一個信息,即使學校學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講授過的內容,學生在問卷中同樣選擇錯誤。當問到“憲法和刑法相比,誰的法律效力更高時”,仍有25%的同學選擇錯誤。對于法律權利和義務問題,同學們的回答也表明大學生對此問題認知存在一些偏差,例如關于公民基本權利問題,大多數同學能夠略知一二,但是不夠全面。關于國家機構設置、國家結構形式、國家主席的規定問題上,同學們的回答更是錯誤百出。例如我國是單一制國家這一問題,只有41%的同學選擇正確。當問到“你知道下列機關屬于憲法上規定的有哪些?”時,大多數同學認識模糊,幾乎沒有全部正確答案??梢?,大學生作為憲法教育的受眾者,對憲法的認知還比較低級,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學生憲法教育的局限性。

2.大學生對憲法關注度不夠,對其存在和發展漠不關心

憲法實施是憲法規范和憲法精神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關于“憲法實施效果評價”問題上,只有3%的同學選擇實施效果非常好。29%的同學認為比較好,9%的同學認為比較差,3%的同學認為非常差,還有2%的同學選擇不清楚,大約54%的同學選擇一般。當問到“您覺得憲法在公民具體權利保護方面有沒有作用”,78%的同學認為作用不大,只有21%的同學認為有作用。這表明大學生對憲法實施的評價不高。

對于“我國1982年憲法通過以來經過幾次修改”這一問題,76%的同學選擇錯誤?!皣易鹬睾捅Wo人權”是哪一年寫入憲法的,大多數同學都不清楚。這些問題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大學生對憲法發展歷程認識比較模糊,對憲法修訂和完善關注度不高。法國政治家托克維爾曾經說過:“沒有民情的權威不可能建立自由的權威,而沒有信仰也不可能養成民情”,⑦可見憲法的實踐要以百姓的情感為基礎,否則很難發揮其價值與作用,憲法意識對公民意識教育的良性互動更無從談起。

3.大學生憲法信仰缺失

法律權威,即是指一個社會中法律居于至高無上的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廣泛的認同。法律權威來自于自身科學性和人們對法律的信仰。而法律信仰是人們發自內心的、對法律的一種神圣、至高無上的信任,以及在這種情感下產生的一種歸屬感。通過我們對調查問卷的分析,以及教師對學生日常生活的訪談和回訪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對憲法是缺乏信仰的。他們缺乏對憲法知識的了解,當遇到問題時往往不是首先想到憲法,大學生認為憲法離自己很遙遠,不清楚作為公民憲法賦予的權利與義務。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憲法的權威是不夠的。憲法應當被內化為人們的信念和信仰,才能為公民普遍接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才有意義。

三、大學生憲法意識教育實踐模式探索

憲法意識是公民意識的第一要義和核心義項,憲法認同是憲法意識主要內容,它們不能完全依靠自然獲得,是可以通過學習、實踐、體驗、感悟或者某種中介來培養和教育的。建構主義理論作為一種學習哲學,恰好是改革教育模式的最好載體。根據大學生的心理和社會化特點,采取新穎生動、直觀、參與性強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增強憲法認同教育和公民意識教育的成效。

1.隨機通達教學模式——完善高校憲法法治氛圍

1955年,斯皮羅等人根據對高級學習的基本認識提出了“隨機通達教學”。這一教學模式認為,學習者可以隨意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學習同樣的教學內容,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多方面的認識和理解。根據這一教學模式,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培養首先要完善憲法課堂,理論教學是實踐教學的基礎與核心,因此立足《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開拓憲法選修課、法學小課堂等形式,提高學校憲法教育氣氛,讓同學們通過不同的途徑、多種方式學習憲法,了解憲法,提高大學生憲法認識水平。

其次,完善憲法宣傳教育。在學校形成良好的憲法氛圍,可以采取專家講座、憲法網絡知識競賽、“憲法在我心中”主體演講、憲法影片觀摩等形式,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憲法就在我們身邊,提高學習憲法樂于運用憲法的興趣。同時可以運用“憲法宣傳日”為抓手,進行支架式教學,讓憲法走進大學生日常生活,進而內化為心中準則,外化為遵守憲法、擁護憲法的行為。

2.拋錨式情景教學模式——優化高校憲法教學內容

美國Vanderbilt大學認知技術課題組在1992年提出了拋錨式情景教學。教師講教學的重點放于一個宏觀情境中,引導學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種資料去發現問題,形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遵循兩個重要的設計原則:一是所謂“錨”應該是某種類型的個案研究或問題情景;二是課程的設計應該允許學習者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依據這種教學模式,高校憲法教學可以通過案例引入,創設法律情境。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是一個國家的總綱與根基,因而也決定了憲法教學理論性和政治性較強的特點,容易讓學生與憲法產生距離,運用拋錨式教學模式,這一彌補這一弱勢,例如引入齊玉苓案——關于受教育權利的思考;孫志剛案——關于公民基本人身權利的探索。通過創設法律情境,使學生切實地感受到憲法在發揮作用,樹立憲法的權威性。

3.合作交互式教學模式——創新高校憲法教學實踐方式

合作式學習是當前教學中最常見、也是大家最喜歡的一種教學模式。所謂合作式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展開學習活動。組織小組,開始形成一個新問題,后續行動,活動匯報,問題后的反思是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程序。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任務的性質;二是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程度?,F階段,高等院校受制于學生人數多、外出實踐受限等原因,合作式學習模式的優勢凸顯出來。這種模式可以同情境教學模式結合起來,也可以單獨設計。例如在高校中開展校園法律文化節、法制宣傳展覽、法律文化活動圖片展、法律讀書交流會等活動。

交互式教學,是一種以支架式教學為基礎來訓練學生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有兩個特點:一是著眼于培養學習特定的用以促進理解的策略;二是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為背景?;谶@種特點,高校憲法實踐教學可以借鑒學習交互式,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對話,活動結束后,有利于教師作好隨訪,以此作為課程考核的一種方式。這種模式又可以彌補合作式學習存在的弱點,例如高校合作式學習中往往出現小組成員互相推諉、小組成員無交流、合作流于形式等問題,將二者有效結合起來,可以提高高校憲法實踐教學效果。

實際上,建構主義所倡導的教學模式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互相配合的。在高校憲法教學以及實踐模式的探索上有重要指導意義。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培養除了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良好的實踐教學模式,還需要完善社會法治氛圍,優化我國憲法體系內容,增強憲法內在權威性。通過立體式教學,大學生的憲法意識、憲法認同才會有所提高,進而推動大學生的公民意識教育。

[注釋]

①[美]A.英格爾斯.人的現代化——心理、思想、態度、行為[M].殷陸君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8).

②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N].人民日報,2007-10-16.

③ 馬長山.公民意識.中國法治進程的內驅力[J].法學研究,1996(6).

④ 胡弘弘.論公民意識的內涵[J].江漢大學學報,2005(1).

⑤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⑥ 韓大元,王德志.中國公民憲法意識調查報告[J].政法論壇,2002(6).

⑦ [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董果良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14).

此成果為2014年度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課題《堅持依法治國背景下的大學生憲法認同與公民意識教育實踐模式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4YK005

(作者單位:南華工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7)

猜你喜歡
公民意識建構主義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計算機教育
借鑒建構主義思想培養財會專業人才
從記者“公民意識”的覺醒到公民“記者意識”的強化
對話·素材·練習
官員“微信朋友圈”緣何“官味十足”
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研究——以社會監督為例
淺析政治學視角下我國對于年輕女性的民主教育
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