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述近代經驗論哲學發展的邏輯

2016-11-23 02:04李珺
資治文摘 2016年7期
關鍵詞:唯物主義

【摘要】在英國由培根首創的經驗論哲學,從洛克經貝克萊到休謨經歷了一個內在的邏輯發展過程,而其演化的實質是逐步使經驗論原則徹底化。近代哲學繼承了古代和中世紀哲學的思辨精神,同時也表現出前人所沒有的實踐精神和探求經世致用的智慧。

【關鍵詞】經驗論的基本原則;唯物主義;懷疑主義

經驗主義哲學是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在其內部又可以劃分為多個具體的發展階段。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從培根、霍布斯到洛克再到貝克萊、休謨的過程,從它的發展階段來看是包含著創立、發展到終結這三個發展過程的。

一、英國經驗哲學的創立階段

培根奠定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基礎,提出認識的來源是感覺經驗的重要的經驗論的基本原則,以及世界是物質的;霍布斯系統化了培根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創立了一個完整的機械唯物主義的哲學體系,到了十八世紀上半葉,由于社會歷史條件的改變,在經驗主義的發展方向上由唯物論走向了唯心論與不可知論。其中主要是以貝克萊為代表的唯心主義與以休謨為代表的不可知論。最后,英國經驗主義也走到了終結。

培根被譽為英國近代經驗論哲學的始祖,他反對古代權威和空洞無益的經院哲學,強調思想獨立和知識的實用目的,倡導知識就是力量,表達了近代哲學的基本精神。他提出人類的一切知識和觀念起源于感覺和經驗,而感覺和經驗又是客觀世界的物質之體作用于我們感官所形成的,并把此作為經驗論的基本原則。他突出了有步驟有系統的觀察與實驗在認識中的重要作用,強調了要為經驗和理性建立歸納法?;舨妓故抢^培根之后的英國又一著名唯物論者,他基于經驗論原則之上豐富了還顯得籠統和不細致的經驗論理論。但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霍布斯根據當時僅有的科學材料描述感覺的發生過程,因此帶有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使得經驗論原則和機械論合流。

二、英國經驗哲學的成熟階段

在經驗論哲學發展承襲關系上,霍布斯起到了培根和洛克之間的中介橋梁作用。洛克是唯物主義經驗論的集大成者,在培根和霍布斯的基礎上,他把經驗論哲學發展到成熟程度。隨著這個體系的成熟,它自身包含優點及局限性也就必然充分顯露出來。

洛克對經驗論哲學的推進首先表現在他對天賦觀念進行了批判,他反對先驗論,指出人的心靈是一張白紙,上面沒有任何記號,沒有任何觀念。人的一切知識歸根結底都是源于經驗的,這就是近代哲學史上著名的白板說。在這里,洛克明確表明了他唯物主義經驗論的立場。洛克對經驗論原則的發揮還表現在他把經驗區分為感覺和反省,他認為知識的對象是觀念,所有的觀念都來源于經驗。感覺是觀念的外部來源,通過外物對感覺的刺激,人的心靈產生可感物的觀念。反省則是觀念的內部來源,心靈通過感覺而對取得的觀念進行反思,從而得到新觀念。

三、英國經驗哲學的終結

貝克萊是英國經驗論由唯物主義向唯心主義轉化的第一人。他從經驗論的原則出發,否定了洛克的物質實體存在的可能性和嘉定它的必要性。貝克萊論證說即使你既不能說出你相信它存在的任何理由,又不能指出,假設它存在,它又有什么用處。我想,只要你的意見有一點點真實的可能性,我都可以認它是一個說明外物存在的論據。在他看來,物質的存在連這一點點真實的可能性也沒有,物質只是虛無。

首先,貝克萊將實物觀念化了,他繼承了洛克的經驗論,認為觀念就是人類知識的對象。貝克萊指出觀念只存在于這個東西之中,或者說,被這個東西所感知;因為一個觀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陀^世界的各種事物作為人的感知對象應該是可感的,而可感的事物則是由一系列的可感性質構成。由于這些可感性質是離不開感知它們的心靈,或者說是離不開聯系到主觀觀念的人的感覺和經驗,因此,斷定事物的存在就是在斷定觀念的存在,斷定觀念的存在就是它們被心靈感知。從這一經驗論的前提出發,貝克萊就合乎邏輯地得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結論。

休謨與以往的經驗論者一樣,堅持經驗論原則,強調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洛克把經驗的對象統稱為觀念,休謨則把它們稱為知覺。知覺氛圍觀念和印象,其中,印象又可分為感覺印象和反省印象。洛克沒有從感覺經驗到物質實體就獨斷了它的定在,而貝克萊以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逆反命題證明了物質實體是虛無,這看似站在經驗論立場的觀點,實則亦是獨斷了物質實體的不在。休謨的不可知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一種非宗教的哲學思想形式,懷疑上帝存在,批判了宗教神學,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不是一個無神論者,主張建立“哲學的和理性的宗教”。因此,休謨的唯心主義經驗論和不可知論哲學不僅是時代的產物,而且也是英國經驗論哲學發展的必然結局。

從洛克經過貝克萊到休謨,經驗論發展到頂點,從而也宣告了經驗論的破產,這是有內在邏輯必然性的。休謨的不可知論,向當時的哲學提出了挑戰,使以往哲學中的獨斷論弱點充分顯露,如不能很好地解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哲學很難向前發展。因此,休謨是有功績的,他的不可知論哲學同樣是認識史上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把康德“從獨斷論的迷夢中喚醒”,促使康德開創哲學革命和建立“批判哲學”。所以,休謨的哲學對后來哲學的發展也起過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熊天長,英國近代經驗論哲學的邏輯走向[J],理論新探,2005

[2]譚仲鹢,英國近代經驗派哲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哲學動態,1995

作者簡介;李珺(1991-),女,漢族,山西晉中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唯物主義
馬克思博士論文的潛在內涵
從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
從三個哲學維度探析朱德軍事思想
淺談哲學的基本問題
唯物辯證法與馬爾庫塞的“歷史唯物主義現象學”
馬克思的“物質觀”概念辨析
梁啟超公德觀的基本內涵與文化價值研究
淺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涵
論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的研究
探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實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