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課堂教學,落實“四基”要求

2016-11-24 13:41黃志平
考試周刊 2016年88期
關鍵詞:基本活動經驗四基基本技能

黃志平

摘 要: “四基”是初中數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結合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積極探索落實“四基”的有效途徑,并加以實施,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促使數學課堂更加有效、高效.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動經驗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雙基”的基礎上提出了“四基”的要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數學教育中歷來重視的傳統和優勢,在數學課程改革中應當保持并賦予新意.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學生當前學習的需要,更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如何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滲透思想、積累經驗幾個目標落實到教學中的途徑,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出更多基礎扎實、富有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一、激發主動探究,掌握基礎知識

數學基礎知識是數學學習的出發點,是數學思維活動的載體,包括數學概念、定理、法則、性質和公式等內容.只有讓學生理解并應用這些基礎知識解決數學中的問題,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才能體現出學生掌握了這些數學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從而真正掌握這些基礎知識.

例1 在上完“§14.1.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后可設置習題:一個零件的形狀如圖1所示,按照規定這個零件中∠A和∠DBC都是直角.量得各邊尺寸如圖1所示,這零件符合要求嗎?請說明理由.

變式1(在原圖擦去線段BD):小明畫了一個四邊形ABCD,如圖2所示,AB=3,BC=12,CD=13,DA=4,∠A=90°,你能求出四邊形ABCD的面積嗎?

變式2:小明畫了一個四邊形ABCD,如圖3所示,其中AB=3,BC=12,CD=13,DA=4,∠A=90°,你能求出四邊形ABCD的面積嗎?

變式3:小明畫了一個四邊形ABCD,如圖4所示,其中AB=3,BC=CD=5,DA=4,∠C=60°,你能求出四邊形ABCD的面積嗎?

這組變式訓練題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與“等邊三角形”相結合的題目,注重了知識之間的“生長點”和“延伸點”,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在知識的探究和應用中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夯實基礎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歸納技巧策略,形成基本技能

數學的基本技能指的是“通性通法”,不是“特殊技巧”.一般表現為一定的操作程序和步驟,而這些程序和步驟都以某些數學知識為依據.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記住這些程序和步驟,而且要讓學生明白每一步驟的理由是什么,哪些知識作為這些理由的支撐,其邏輯依據是怎樣的.為了掌握基本技能,要有一定的訓練和重復,但是,這種訓練一定要克服機械訓練,重視“數學本質”的揭示.

例2在上完“§2.8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后可設置例題:

學生通過對第(1)小題“左到右依次運算”、“湊同號”和“湊零”三種方法的比較,明白“湊零”法最簡便.同時,引導學生歸納出一些運算技巧、策略以簡化運算過程.通過對第(1)、(2)小題的解法交流,可總結出“多個有理數相加,先湊零,再湊整,最后湊同號”的解題策略.這一運算策略將深深烙印在學生的頭腦里,形成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本技能,從而提升學生的運算技能.

三、立足問題解決,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它是對數學事實、概念、命題、規律、定理、公式、法則、方法和技巧等知識的本質認識和反映,是從某些具體的數學內容和對數學的認識過程中提煉出的數學觀念.數學思想是數學教學的精髓,重要的數學思想在教學中要及時點明,讓學生不僅掌握知識,而且領會其思想.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才能體會到數學思想的作用,才能理解數學思想的精髓,才能讓數學思想融入學生的血液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使他們終生受益.

例3 在復習“§14.1勾股定理”教學中,教師可設置例題:如圖5所示,在Rt△ABC中,∠C=90°,BC=8,AC=6,折疊三角形紙片,使點C落在AB邊上的點E處,求CD的長.

經過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可得到如下3種方法.

此例題學生比較容易想到方法1,教師馬上追問:“還有其他方法嗎?”繼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其中方法2、方法3分別利用面積法、割補法,3種方法都滲透了方程思想.經歷這樣的過程,學生對方程思想的認識要比教師直接講方程思想定義深刻得多.這就是“悟”的過程,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理解數學思想,感受數學思想的價值.對指導學生以后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將會產生更積極的作用和深遠影響.

四、注重過程體驗,積累活動經驗

數學活動經驗是指在數學目標的指導下,對具體的數學對象進行操作和探究獲得的一種認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抽象的過程、預測的過程、推理的過程及反思的過程等,獲取豐富的過程性知識,最終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同時,要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感悟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創新能力,就應該讓學生積累豐富而有效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剪紙、折疊、設計圖案等數學活動為背景開發和編制數學練習題,并大力提倡“做數學”,把學習數學的過程變成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過程,從而內化為學生的活動經驗.

例4在上完“菱形的判定”內容后,可設置例題:現在有一張?荀ABCD紙片(如圖6),你能利用所學知識將該四邊形變成一個菱形嗎?

方法1:如圖6(1),在BC和AD上別截取BE=AB,AF=AB,連接EF,則四邊形ABEF為菱形.

方法2:如圖6(2),連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線EF交AC、BC、AD分別于點O、E、F,連接AE、FC,則四邊形AECF為菱形.

方法3:如圖6(3),分別作∠BAD與∠ABC的平分線AE、BF,分別交BC于點E,交AD于點F.

此問題通過設計一個“開放式”的動手操作例題,讓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構造菱形的各種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猜測、交流、論證等探索活動,有效提高動手能力,促進能力發展.

在實踐新課程理念時,教師應準確地認識、理解和落實“四基”,深度鉆研教材,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革與創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用心為他們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信數學課堂一定會成為學生理解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形成數學思想方法、積累良好活動經驗的主陣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史寧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馬云鵬.數學:四基明確數學素養[J].人民教育,2012(6):40-44.

猜你喜歡
基本活動經驗四基基本技能
“1+X”課證融通下《飛機維修基本技能實訓》的活頁式教材開發與設計研究
全媒體記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訪技巧探析
淺談電視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基本技能
理實一體化在中職《電工基本技能》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初中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習得芻議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培養策略談
有關課程改革的點滴思考
積極構建有效課堂促進學生“四基”發展
基于“四基”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