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制度安排及其完善

2016-11-24 09:29樊妮妮
2016年35期
關鍵詞:制度安排人力資源開發公共部門

樊妮妮

摘 要:公眾對于公共部門所提供的公共服務與管理能力的要求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度越來越高,因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及其路徑,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較高的管理效率有賴于一個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因此,有必要針對我國各種人事制度存在的弊端進行改革,來提高公共部門服務與管理的能力。

關鍵詞: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制度安排;路徑

一、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

干部人事制度經過多年的發展盡管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在我國轉型期間,對于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還是存在無法適應的現象。例如:管人和管事相脫節;管理方式的簡單化一,限制人才的多元化發展;強化了以官為本的價值觀;滋生了尋租等不良風氣;限制了競爭機制作用的發揮;強化了“人治”,忽視人事法制建設。

以上這些弊端己經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對于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也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干部人事制度進行改革,從而使人才戰略得以更好地實施,用人機制也更加靈活,更多優秀的人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

二、公務員制度對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公務員制度指對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的人員通過制定法律和規章進行科學管理的一種人事制度。我國公務員制度作為行政人事管理制度,在不斷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其優越性越來越突出,其中實行的民主化,科學化與法制化原則,又是針對我國原干部人事管理中的諸弊端進行改革的結果。

(一)實行民主化管理原則。這是針對原干部人事制度缺乏監督與透明度而進行的改革,一方面,在干部管理監督機制中,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從而讓更多的人通過更廣泛的渠道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例如可以通過民意測驗的方法,并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另一方面,在公務員的錄用,考核,晉升,辭退等一系列管理過程中,應堅持公示制的原則,對其結果進行公示,以便于接受群眾的監督,來確保其公平公正,從而有效地避免了權錢交易等不良的現象。

(二)實行科學化管理原則。第一,實行科學分類管理體制。這是針對原干部人事管理對象籠統,管理制度過于集中所進行的改革。原干部人事管理對象包括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群眾團體,卻采用統一的管理模式,這不僅阻礙了各方面積極性的發揮,也助長了以官為本的思想,不利于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

第二,實行激勵競爭機制。這是針對過去由“鐵飯碗”、“鐵交椅”而造成缺乏生機和活力等問題所進行的改革。通過對公務員實行競爭激勵機制,將競爭機制應用各個環節上,從公務員錄用到使用以及之后的考核與競爭上崗等,從而有效的提高公務員的工作效率,增強其責任心。

第三,實行勤政廉政保障機制。這是針對由于經濟體制轉軌所導致的出勤不力等腐敗現象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在當今社會,公務員的權力來源于公民,權力的行駛也應該服務于公民,做好人民的“公仆”,勤政廉政保障機制要求公務員在其位謀其政,從制度上確保了公職人員勤政為民,廉潔奉公,不僅保證了政府機關的高效率,而且提高了政府機關公職人員的工作質量,從而提高了公務人員在公民心中的公信力。

第四,實行權利保障機制。這是針對過去忽視申訴控告機制的所進行的改革。在過去,公務員自身權利受到侵犯時,無處申訴,公務員制度推行以后,出臺了有關公務員申訴控告的相關條例,使得公務員的合法權益有了保障,一些侵權行為也得到了處理,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現象。

(三)實行法制化管理原則。第一,1993年出臺的《公務員暫行條例》使我國公務員有了總法規。盡管相對于法律來說,還不盡完善,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總法規的作用,不僅使我國對公務員進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公務員本身乃至全國人民也可以在其中了解公務員制度的內容與推行方法、步驟。

第二,制定各項配套法規。這使得原干部人事法規有了相關的配套制度,制定并出臺的多項與《條例》相配套的單項管理的規章,對《條例》也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使《條例》涉及的范圍更加全面,內容更加豐富,原則更加充實。

第三,制定并且出臺了一系列實施細則與政策規定。這是在以上兩個基礎上,為了充實《條例》所提出的改革措施。為了使地方上各單位各部門的工作有章可循,在《條例》的基礎上,針對地方部門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實施細節,來充實我國的公務員法律體系。

三、事業單位聘用制度

事業單位聘用制是指事業單位與聘用人員通過簽訂聘用合同,確定雙方聘用關系,明確雙方責任,權利,義務的一種人事管理制度,實行這種用人制度,要根據單位的用人需要,遵循科學合理,精干高效的原則,通過競爭考試,來選擇聘用的對象。對于事業單位聘用制度的改革,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需要全員轉變觀念。進行改革,首先要從觀念上進行,讓人們從思想上認識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才能在改革的過程中積極配合改革工作,確保改革工作的順利實施。一方面,促進領導的觀念轉變,使領導率先相應,起到一個模范帶頭的作用,才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配合度。另一方面,轉變職工的觀念,促使職工積極配合改革工作,適時地進行溝通,了解職工的思想動態,進行改革宣傳,減少來自職工方面的改革阻力。

(二)合理設置崗位。合理設置崗位要求事業單位根據工作的需要來設置崗位,使每一個崗位都有存在的必要,有其價值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資源的充分利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同時,要針對每個崗位制定相應的崗位說明書,用來明確崗位的責任和任務,確保崗位的標準化。

(三)加強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后的管理。通過引入競爭激勵機制來加強事業單位的聘后管理,在事業單位內部,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來選人用人,確保公平性的同時,可以激勵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從而有助于職工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給事業單位帶來高效率和高質量的工作。

(四)考慮落聘人員的再就業問題。在人員落聘之后,應妥善處理落聘人員,首先要簡化解聘的程序,要做到避免繁瑣,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從而提高解聘的效率。其次是要努力提高落聘者的學業修養,這樣可以為事業單位提供一個人力資源的儲備庫,來及時為事業單位輸送優秀人才。

(五)加快制定配套政策。配套制度作為對聘用制的補充,必須與之相適應,在人事聘用管理中相互配合,共同管理,具體包括完善考核制度,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檔案制度,職稱制度等等,這些配套政策的完善,對于事業單位聘用制來說將成為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其完善的過程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六)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過程中,要想更好地解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顧慮,就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做好工作人員的出口工作,提高事業單位人員的社會流動性。但需注意的是,事業單位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必須適應經濟發展的規律,才能充分發揮其再分配的作用。

四、結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市場化經濟的成熟,干部人事制度面臨著一些局限性,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對干部人事制度的優點進行了繼承,并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管理制度,并與人事代理制度和事業單位聘用制度相結合,共同構成相對完整的公共部門人力自愿開發管理的制度體系,使人力資源得以高效利用,充分發揮人才優勢,促進公共部門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

猜你喜歡
制度安排人力資源開發公共部門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研究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的構建探析
河西走廊人口較少民族人力資源開發的戰略思考
《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前言》發布
對公共部門預算編制中討價還價行為的解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