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的必要性及道路選擇

2016-11-24 16:26黃汝軒
2016年35期
關鍵詞:銀行業金融服務國際化

黃汝軒

摘 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之下,我國銀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當前我國銀行業的國際化進程還處于初始階段,與國外知名跨國銀行相比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外資銀行進入中國銀行業市場的現實以及中國商業銀行跨國發展程度較低的情況下,中國商業銀行面臨競爭的加劇,因此我國銀行業有必要開拓國際市場,增強競爭能力,分散經營風險。

關鍵詞:銀行業;國際化;金融服務

一、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要求

經濟全球化是指由于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全球各個國家在經濟方面打破的地域的限制,相互依靠共同發展,從而在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個經濟體。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各地區在金融業務、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協調、相互滲透和擴張、相互競爭和制約已發展到相當水平,進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個聯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體。金融業務和機構的跨國發展經營、國際資本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大規模流動、各國金融政策和法規趨于一體化和全球金融市場的一體化。在當今世界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國際大環境大背景下,我國銀行業的必然選擇只能是國際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而且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僅僅只是靠一兩家國有大銀行進行國際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促進整個銀行業的國際化。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要求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特別是在歐美國家,其影響更為劇烈。歐美各大銀行命運迥異,在歐美各國的銀行由于其各自涉及的業務范圍有所差別,這次金融危機對它們所造成的影響也是有所不同的。如在這次危機中發展壯大的有美國銀行、西班牙國際銀行、巴黎銀行、摩根大通等,但大多數的銀行并沒有這么幸運。華盛頓互惠銀行、雷曼兄弟等驟然破產給其他銀行敲響了警鐘。從市場方面來說,我國國內的銀行業并沒有充分的實現全球化,同時由于政策的因素,充分開放資本項目比較困難,從監管的角度來說,有關當局的監管比較審慎,所以我國銀行加入整個國際金融市場也十分困難,因此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業整體造成的直接損失較為有限,所以后金融危機時代是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的大好時機。故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銀行業應該加快國際化經營,搶占國外市場,加強自身在國際上的影響。

(三)我國銀行業加強自身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自從2007年外資銀行法人化以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一步一個臺階,2011年更是創下盈利額歷史新高,在華外資行利潤總額達到167.3億元人民幣,相對于2010年的77.8億元,漲幅達到115%;資產總額高達2.15萬億元人民幣,相對2010年上漲24%,增速遠高于同期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行。2008年外資銀行的市場占有率只有1.71%,到了2009年,市場占有率上升到了1.83%,截至2011年末,國內外資銀行的市場占有率已經上升為1.93%,上升的速度有所加快。雖然近幾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速度有所減緩,但是中國市場對于外資銀行來說,仍舊很具有吸引力。以上數據均來自普華永道發布的《外資銀行在中國》這一報告結果,從中可以看出外資銀行對于中國市場還是很看好的,因此我國銀行業在國內市場將面臨更為強勁的來自外資銀行的挑戰,隨著外資銀行在我國市場占有率的提高,搶灘國外市場,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二、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經營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境外機構分布不合理,海外資產和利潤比重小

以工商銀行為例,截止到2012年,工商銀行共有境外機構383個,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機構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周邊地區,僅僅整個亞太地區就占到了62.67%,而在這些地區中港澳和新加坡又占了絕大多數;與此相反的是,在擁有巴黎、倫敦、法蘭克福等金融中心的歐洲地區所占的比例卻少的可憐,只有區區3.92%;在非洲地區,工商銀行僅設有一個海外機構,這樣的境外機構布局顯然很不合理。

我國以國有四大銀行為首的銀行業與海外知名銀行對比,還存在著很多差距,主要表現在:①海外資本數量少,工農建中海外資產所占比例均不到9%;②海外利潤較低,工、農、建、中的海外利潤比分別為0.54%、0.56%、1.26%、4.37%,均不到10%,而有些外國知名銀行的海外利潤的比例已經超過50%,達到了63.34%;③海外機構數量少,從海外員工數量可以看出我國銀行業的國際化經營僅僅才剛剛起步。

(二)業務過于集中,利潤來源單一

以銀行資金的來源為根據,銀行的業務可以劃分為: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負債業務是商業銀行通過對外負債方式籌措日常工作所需資金的活動,它是商業銀行資產業務和其他業務的基礎;資產業務,是指商業銀行運用資金來賺取利潤的業務,也就是商業銀行將其吸收的資金貸放或投資出去來賺取收益,現金資產、貸款業務、投資業務和票據貼現業務等都包括在銀行的資產業務當中;廣泛的來說,代理類業務、保管類業務、結算類業務、咨詢類業務以及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中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等服務類業務都屬于銀行的中間業務;而商業銀行涉及的業務中,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的,同時對銀行資產與負債總額不產生影響的業務都是表外業務[3]。利息收入主要來自資產業務,而非利息收入主要來自中間業務。從下圖我們可以得出,我國銀行業的利潤來源過于依賴利息收入,也就是說我國銀行業業務的重點都是放在資產業務上;2012年,摩根大通銀行的總收入是609888百萬人民幣,其中非利息收入達到了326707百萬人民幣,占據了53.72%,而中行的總收入是366091百萬人民幣,其中非利息收入只有109127百萬人民幣,只占29.81%,農行的非利息收入比更低,只有18.98%。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與摩根大通等知名跨國銀行相比,我國銀行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三、我國銀行業國際化路徑選擇分析

銀行業國際化通常來說有兩條途徑——在其他國家分別自主設立其分支機構,或可以在其已有的目標市場中選擇合適的金融機構進行并購。我國銀行在選擇國際化途徑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靈活合理的做出正確的選擇。

首先要考慮的是自身的狀況,如果自身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國際化經驗,而且在組織管理經營方面具有優勢的話,并購應該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以中國銀行為例,它是我國國際化經營比較早的銀行,到目前為止,在世界各大洲都設有分支機構,著眼于全球的金融服務網絡已經建立的比較完整,并且作為國有四大銀行之一,本身具有一定的實力,那么就可以優先考慮以跨國并購的方式向海外擴張。如果銀行在國內具有較大的規模,但是缺乏進軍國際的經驗,那就要根據東道國的實際情況來靈活運用了,比如工行、農行。而并購設立子銀行對于招商銀行等股份制相對比較弱勢的銀行來說是進入和拓展發達國家市場的有效途徑。采用這種方式,可以直接利用目標銀行的客戶基礎、原有市場、信譽、市場網絡以及長期以來建立的運營體系和人才儲備,能夠迅速的打開市場,拓展業務,同時也可以減少進入新市場所帶來的風險。其次要考慮的是東道國的狀況,包括東道國的金融監管程度、文化差異、市場集中度、收入水平、與我國的貿易聯系等等。如果想要進入存在著比較嚴格的市場準入限制的國家,則跨國并購應該是更為合理的選擇,因為這樣可以避開東道國對于外資銀行嚴格的法律限制。

參考文獻:

[1] 陳雷.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2

[2] 曹彤.推動商業銀行組織架構變革與創新[J].銀行家.2009

猜你喜歡
銀行業金融服務國際化
聚焦港口國際化
“三農”和普惠金融服務再上新臺階
讓金融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協力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河北省銀行業協會
辦理銀行業務須謹慎
銀行業對外開放再定位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