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2016-11-28 06:29廣小利
中國市場 2016年41期
關鍵詞:物流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廣小利

[摘要]針對高職物流教育與物流產業脫節的現狀,圍繞區域經濟建設和物流產業發展需要,突破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現實困境,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下,借鑒和效仿國內外現代學徒制辦學經驗,重構具有專業特色的現代學徒制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對全面提高物流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物流專業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1.164

1 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存的窘境

1.1 學校和用人單位對專業課程態度的偏差

就物流專業學生而言,學校和用人單位在學生能力培養認識上存在差異,學校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要高于用人單位,而用人單位卻更加看重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且兩者對學生專業能力認識的側重點也不同。

由于認識上的差異,導致對專業課程態度上也存在較大分歧。用人單位認為最重要的物流課程是物流基礎和物流信息管理,其次是倉儲、運輸、供應鏈和成本管理,再者才是配送、物流營銷和采購等。學校則認為倉儲、配送和運輸管理三門課程最為重要,物流基礎和物流信息管理次之,對供應鏈、成本管理等課程則不太重視。由此看來,要解決物流人才供需脫節的問題,學校設置專業課程體系時應更多考慮用人單位的意見。

1.2 學科課程體系的阻礙

從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課程實施過程來看,基本是普通教育的翻版。課程體系是以專業理論的內在聯系為基礎構建;課程模式包括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課程結構。近幾年,盡管職業教育全面推行課程改革,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但學科式的課程內容組織方式并未根本改變。仍習慣于從概念、特點和原理入手系統講解學科知識,其間穿插一些案例分析、軟件模擬、游戲等實訓環節。即使其中涵蓋了一些在實習場地或生產現場實踐操作的技能知識,也由于實訓條件和師資力量的限制,使遠離職業環境的學生,缺乏對所學內容的感性認知,從而感覺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對于理論與實踐性均較強的物流專業采購管理、供應鏈管理等課程更是如此。

多數高職院校為了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在前四個學期以課堂教學為主的理論學習之后,第五個學期安排頂崗實習,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殊不知,到實踐操作時學生對本不太精通的專業理論知識忘得所剩無幾,花費大量時間用來進行簡單的重復性技能訓練,結果只能是為“動手”而動手。這種改良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在模式和時間架構上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實質上并沒有真正擺脫學科本位課程觀的影響。這就是調查顯示的,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增加了實踐課的比例,卻學習效果仍不如預期的原因。問題關鍵在于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方式上,而不在于兩者課時構成比例上。

1.3 考核評價方法的制約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成績的考核(包含職業資格證書鑒定考試),仍主要沿用傳統試卷測試。如被物流行業普遍認可的助理物流師職業資格考試,雖然在《物流師國家職業標準》中規定考試內容分為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兩部分,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現場實際操作或模擬方式,事實上,施測時技能部分考試仍是采用紙筆形式,且學術性內容占有比例很大。但是,這種偏重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模式,較少考慮學習者的實際操作能力,勢必對職業教育課程學科化起到強化作用,偏離了職業教育要突出能力本位的初衷。

1.4 師資力量的匱乏

我國過去沒有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近幾年由于市場上物流人才需求缺口的增大,各類院校紛紛開設物流專業,引起了師資力量嚴重匱乏。目前,多數物流教師是由工商管理、國際貿易、經濟類專業轉入的,可他們最多也只是參加過一些短訓班,熟悉一些物流書籍,或聽過一些物流課程,缺乏完整系統的物流專業知識。即使有極少數本專業高學歷新進教師,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教師從學校到學校,沒有經過物流行業實操環節,缺乏操作實踐認識,事實上并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需要。這必將制約物流現代學徒制課程改革的實施。

2 現代學徒制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精神,百所高職院校首批獲批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緊緊圍繞區域經濟建設和物流產業發展需要,突破高職教育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現實困境,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借鑒和效仿國內外現代學徒制辦學經驗,重構具有專業特色的現代學徒制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框架(如下圖所示)。

3 現代學徒制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建議

3.1 適應市場需求,明確培養目標

政府要從頂層設計入手,因地制宜構建有利于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開展的補償機制和服務體系,調動能滿足學徒培訓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熱情與積極性,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如,英、澳等現代學徒制實施成功的國家,對參與辦學的企業給予稅費減免或直接進行經濟資助。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更為普遍,企業參與度高,500人以上的大企業參與率高達91%。

基于合作企業提供的崗位需求與崗位標準,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人員要進行現場調研、畢業生跟蹤調查,積極引進行業企業等人才質量標準,科學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合理確定課程結構,按照“崗位—能力—課程”的基本思路,通過對完成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職業能力的分析,并結合學生個人發展,與企業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班”的學徒培養方案,使教學內容與培訓內容均符合企業需求,分階段、有側重點地進行學徒培養。

3.2 完善課程體系,改革課程內容

依據學徒培養計劃,在課程體系設置中充分發揮雙主體育人的作用,基于物流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圍繞職業領域和相應的崗位技能,同時兼顧學生通用能力、職業專門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開發對應的培訓內容,從而使課程體系與企業工作需求相互滲透,理論知識與企業實踐所需緊密結合,充分按照企業的工作崗位、工作流程設置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達到提高學生職業適應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的目的。

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妥善處理好社會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與教學工作的相對穩定性的關系,處理好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與專業拓展課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課程的先行與后續、基礎與核心、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逐步完善形成對接產業緊密、專業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

要使具有學生和學徒“雙身份”的高職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必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內容相互結合、交叉進行,并在三年學習期間循序漸進,逐步突出實踐教學。第一學期主要安排公共課程和相關的專業基礎課,在合適時間組織學生到遴選出的合作企業進行認知實習,由企業師傅向學生介紹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任務與職責,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企業文化,熟悉企業環境,建立感性認知,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第二至第五學期,隨著專業知識學習的深入,逐漸加強校內實訓和跟崗實習環節。由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共同指導,對學生進行物流專業技能培訓,并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專業競賽,通過真實案例、真實項目、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興趣和職業興趣。同時,使學生在與師傅的學習過程中,耳濡目染,養成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樂于奉獻等職業精神。最后一學期是“頂崗實習”,依據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需求與特長,安排具體頂崗實習崗位,并加強對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監督和檢查。

3.3 建立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

由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實際體現了教育制度與勞動制度的結合,其成績的考核評價也應是多元化的,采用基于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的評價方式來保證學徒培養的質量。建立課證融通機制,與行業企業共同改革評價指標與考核內容及方式,建立校企“雙主體”參與的人才培養評價制度體系。培訓結束、修滿課程學分、考試合格、達到規定標準后,即可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

3.4 注重師資團隊的選拔培養

院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組成的教學團隊是現代學徒制教學實施的主體,其綜合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高職院校應注重培養與引進“雙師型”教師,指派那些教學效果好、專業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相對成熟的教師負責學徒的專業培訓和企業實習指導,并將教師的企業實踐和技術服務納入教師考核并作為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企業應遴選那些技藝精湛、品德優良的業務能手和技術骨干承擔相應的學徒制教學任務。要制定帶徒師傅的考核管理辦法,明確師傅的責任和待遇,師傅承擔的教學任務應納入考核,并可享受帶徒津貼。

當然,為了保障校企合作培養學徒的質量及效果,需要對企業師資、院校師資就合作內容、合作模式、職業培訓體系、學徒培養方案、教學組織方式、考核評估體系,以及企業師傅和院校師資職業素養能力等方面內容進行階段性培訓和評估。

參考文獻:

[1]魯婉玉.高職教育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大連:大連大學,2011.

[2]孟迪云,趙芳.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5(2).

猜你喜歡
物流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案例教學法在物流專業中的應用
現代學徒制在創新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證書的有效對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