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教學設計

2016-11-28 14:55孫洪亮
文教資料 2016年22期
關鍵詞:教學思路教學方法

孫洪亮

摘 ? ?要: 本文介紹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一課的教學思路及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凸顯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關鍵詞: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 ?教學思路 ? ?教學方法

一、教學設計思路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一課,我著力于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凸顯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在整個知識邏輯結構上,以“發現事件——論證事件——分析事件”為布局,由表象的“生活變”向本質的“體制變”、“路線變”深入,做到探“源”、循“流”、追“勢”。整節課內容濃縮了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的歷史,使學生深入地認識到改革開放的必要性和艱巨性,同時加深了學生對黨的改革開放路線方針政策的理性認識,強化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也昭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培養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在整個教學邏輯結構上,我引導學生把口述史學方法引入課堂,使學生能更多更好地從歷史和歷史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達到如下學習效果:

基于學生生活的情境再造,特別是學生對(紹興改革開放前后的變化)史料的搜集與梳理,使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敏銳性進一步提高,并產生批判性思維;

基于唯物史觀的運用,使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解釋能有比較寬廣的歷史視野,通過把十一屆三中全會放在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歷史長河中分析,引導學生感悟它所開創的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形成對“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的全面認識。

通過探究歷史事物發展過程內在的動因和規律,利用已掌握的史實和的分析方法提出見解與看法,從而使學生能從學科知識轉化為科學認識,真正做到了“讀史明智”。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密不可分關系,產生發奮圖強、投身改革和創新的強大動機。如圍繞“變化”看十一屆三中全會,生活變——指導學生開展改革開放前后變化的社會調查,學生通過親自參與變化的調查采訪,感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體制變——透過現象看本質,生活變化的背后是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的重大變化;政策變——通過兩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節選,揭示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均源于黨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體會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產生的重大歷史意義。

二、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學生活動:請學生代表匯報、介紹他的課前作業完成情況——尋找改革開放前后普通百姓生活變化的故事、照片等。

【設計意圖】

通過尋找改革開放前后的相關圖片和數據,加深學生對1978年以前中國社會狀況的理解,由學生主動感悟時代的變化,在課堂活動中生成對于巨變的理解和情感體驗。通過感受個人的生活狀態變遷,啟發學生從深層次(體制)角度理解變化。

講授新課:

(一)一番巨變

1.生活變(農村)

(1)出示同學們課余時間調查訪問時拍攝的視頻(對諸暨市阮市鎮蘭嶺村李大爺和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斗門鎮南星村鐘大爺的采訪)。

設問:李大爺和鐘大爺描述中的農村改革前后,農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集體化生產到家庭、個體經營;農民從生產積極性低、磨洋工到生產積極性提高了,從日子過得苦到生活越來越好。)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歷史情境中感受改革開放前后農村生活的變化,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表達的學習能力。初步認識搜集和使用口述史料也是研究歷史的一種方法。

2.體制變(農村)

(1)鐘大爺剛才視頻中講到的包產到戶的做法,最早是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自發實行的。出示“生死文書”,介紹小崗村民為什么要冒死突破計劃經濟體制的原因。

【設計意圖】

生活變化背后更深層次的是體制變。通過小崗村的事例,引導學生感受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小崗村民的首創精神。

(2)出示糧油生產包干到戶合同和《人民公社體制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比較表》,組織學生討論、比較。

【設計意圖】

通過包干到戶合同的解讀,認識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內涵。

通過人民公社體制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比較表,使學生全面體會改革開放前后農村經濟體制的變化。

(3)梳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實施的過程。

(4)出示《1980—1992年紹興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總收入統計圖》,引導學生分析數據。

【設計意圖】

引用學生熟悉的紹興地方史資料,將身邊的歷史與教材學習內容進行聯系。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歷史圖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概括、歸納的能力。

3.政策變

農村體制的變化與一次重要的會議有關,這次會議為體制的變化提供了政策依據。

(二)一次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

1.出示十一屆三中全會圖片和公報節選材料(農村政策變)。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

【設計意圖】

通過公報揭示農村經濟體制發生變化的背后是政策的變化。體會制定正確政策的重要性,同時對制定這一重要政策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形成初步認識。

2.出示反映改革前城市經濟狀況的兩則材料。

1979年,一個芝加哥大學研究制度經濟學的香港青年學者到廣州游歷……他見到兩個女工每天都在幾百方尺大小的地上掃樹葉,這似乎就是她們的全職工作;同時,修補墻上的一個小洞需要三個人—一個人拿著一盤灰泥,另一個人將灰泥往洞里涂,第三個人則在旁指著那個洞。

——吳曉波《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改革開放之前,國企婆婆多,管得嚴?!と巳后w由勞工局負責……企業買套設備,甚至蓋間廁所都要上級部門批準。

——杜進興《請把管理企業的權利還給我》

設問:根據上述兩則材料指出當時國企存在什么現象?(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

【設計意圖】

通過形象生動的事例,引導學生感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說明黨中央已經看到了我國城市經濟管理體制的嚴重問題,并作出了政策調整(城市政策變)。

現在我國經濟管理體制的一個嚴重的缺點是權力過于集中,應該有領導地大膽下放,讓地方和工農業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的指導下有更多的經營管理自主權……充分調動干部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

【設計意圖】

再次通過公報體會制定正確政策的重要性,同時對制定這一重要政策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形成更深的認識。

4.出示《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的暫行規定》摘選(城市體制變)。

設問:1984年國務院多部門頒布多項措施簡政放權,放了哪些權?

三、在產品價格方面……企業有權自定價格,或由供需雙方在規定幅度內協商定價?!a品定價權

五、在資金使用方面,企業可將留成所得的資金,分別建立……和獎勵基金,并有權自行支配使用?!Y金支配權

六、在資產處置方面,企業有權把多余、閑置的固定資產出租和有償轉讓?!Y產處置權

八、在人事勞動管理方面……廠長(經理)有權對職工進行獎懲,包括給予晉級獎勵和開除處分?!耸聞趧庸芾頇?/p>

【設計意圖】

通過具體放了哪些權的概括,學生對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前后,國企從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到擴大生產經營自主權有了比較形象具體的認識,能自然而然體會到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必然起到增強企業活力的作用。

5.出示材料1980—1992年紹興市工業生產總值圖(城市經濟變)。

【設計意圖】

通過圖表直觀展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經濟活力,以及紹興經濟變化。

6.播放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鄧小平訪日視頻,結合視頻思考:如果你是訪日隨同人員,你的感受是什么?

【設計意圖】

通過還原“歷史現場”,讓學生盡可能地感受歷史,通過現象、總結思考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7.指導學生閱讀書本和圖冊,梳理1979-1990年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通過地圖來進一步認識對外開放的格局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設計意圖】

指導學生掌握依據時間線索,左圖右史,自主閱讀教材的方法,加深學生對對外開放格局的理解,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概括、歸納的能力。

(三)一條新路

指導學生閱讀材料,概括鄧小平的現代化發展戰略措施,分析給中國經濟體制帶來的變化。

(鄧小平的現代化發展戰略)中國作為落后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如何實現現代化的特殊道路,如以發展農業作為基礎和先導,利用世界一切先進文明……如允許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允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

——虞和平主編《中國現代化歷程》

鄧小平的現代化發展戰略措施給中國經濟體制帶來的變化(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單一經濟成分→多種經濟成分;封閉半封閉→全面開放),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設計意圖】

通過史料解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概括、歸納的能力。通過分析鄧小平的現代化發展戰略給中國經濟體制帶來的變化,體會十一屆三中全會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的貢獻,為主題升華作鋪墊。

主題升華:

出示中國現代化建設數軸圖,回顧中國現代化歷程。

設問:如果把中國現代化建設分兩段,應該以哪個事件為界限?說明理由。(以新中國成立為界,此前是中國對走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此后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探索、建設時期,而十一屆三中全會則開創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設計意圖】

把十一屆三中全會放在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歷史長河中,感悟它所開創的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形成對“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的全面認識。

尾聲:

30多年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實現了一次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從那時起,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主旋律,歷史性地改變了神州大地的面貌,最后讓我們一起通過同學們收集的改革開放前后紹興發展的圖片,再一次了解新變化,感受大轉折,暢想新希望。

展示紹興改革開放的重要事件的圖片,在走進新時代樂曲中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

呼應開頭,通過學生自己尋找的改革開放前后的相關對比圖片,升華對本課的理解和認識。

板書: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一次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

參考文獻:

[1]朱可.中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培養的實踐研究.基礎教育課程,2015(22).

[2]錢茂偉.公眾史學視野下的口述史性質及意義.學習與探索,2016(1):146-153.

[3]吳富林.問題詮釋課魂設疑點燃創新——以《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為例.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1)137-138.

猜你喜歡
教學思路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提高高校聲樂教學形式與方法探析
實用型中醫人才培養中慕課教學方法的探討
文言文教學方法實踐初探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