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高校校企合作現狀與對策實證研究

2016-11-28 11:33楊亮
商情 2016年40期
關鍵詞:民辦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楊亮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國內企業面臨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出現了嚴重匱乏的現象,已經成為阻礙經濟實現持續增長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瓶頸之一。每年高校畢業生700多萬人,但是無法滿足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必須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校企合作既能發揮高校在知識、人才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又能發揮企業在市場、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對民辦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校企合作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議對策。

【關鍵詞】校企合作 民辦高校 政府平臺 人才培養

校企合作是當前高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更是未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難點,是解決當前人才培養機制諸多問題的突破口和關鍵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各級政府如何破解校企合作的瓶頸問題,解決了教育校企合作的機制與模式問題,高等教育就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2014年我國教育部把600多所一般本科院校修改為應用型學院,職業教育將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校企合作將是高校發展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民辦高校一直很重視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發展,很多民辦高校也是從原先職業院校發展來的,校企合作還是有很好的基礎,但是培養高素質人才還是明顯不足。

一、目前民辦高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存在差異

雖然我國高校很多,既有985、211高等學府,還有一批一般本科大學和民辦高校。但應該能滿足當地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高校人才培養的模式單一,沒有及時修改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問題,高校專業設置重復,一些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高校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教育的成效有一個周期性,不可能是企業那種簡單的投入與產出效益的顯現。把教育及人才培養的長遠性與市場的短周期性有效地結合起來,使民辦高校校企合作不僅滿足企業當前需求,還要符合高校和企業長遠發展的目標,這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出路、滿足社會需求變化的不可忽視的大問題。我國目前經濟穩步下滑調整,一些行業和企業處于改制和轉型中,無法滿足高校的長期、穩定、全面。尤其有些本地企業和民辦高校對校企合作的作用在認識上還不到位,使得有一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只是為企業提供了一定時間的廉價勞動力。此外,在不同高校、或同一高校的不同專業之間由于認識上的差異在校企合作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同,沒有一個統一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推進校企合作,使得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技能上也是千差萬別,許多用人單位還得在招聘和培訓新員工方面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也直接導致了許多企業對校企合作的成效產生了質疑,影響了進一步進行民辦高校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同時由于缺乏政策的保護和支持,使得民辦高校校企之間合作關系很脆弱,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影響校企合作的有效運行。民辦高校在我國未來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教育部公布,截至2015年5月23日,我國有正規民辦高校722所,分布在全國30省市,華東地區民辦高校數量達239所,占全國民辦高校數量34%的份額,廣東省與江蘇省以50所民辦高校并列各省區之首。

(二)校企合作層次偏低

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都是高校為求生存、求發展和適用市場經濟的要求,缺乏如何準確把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性思考,也缺乏科學的理解高校人才培養的真正意義。而大連本地企業由于受到當前市場總體環境和狹隘的經營觀念的影響,缺乏高層次的企業價值觀,無法看到校企合作對于企業在人力資源開發、規范化管理、科技創新、業務領域拓展等的戰略意義。很多校企合作還是做最基礎的合作,例如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實習基地等項目。

(三)校企合作缺失政府平臺

大學生就業已經是政府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它涉及國家政策、政府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地方政府平臺應該在民辦高校校企合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地方政府在職能作用上嚴重的缺失,很多企業不愿與民辦高校合作。政府中介橋梁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很多高校培養的人才,沒有合適的就業崗位,企業尋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人才。校企合作完全可以發揮更大的功效,起到橋梁作用,但是由于政府相關政策扶持不夠,及信息不對稱,導致校企合作作用沒有發揮最大化。

二、開展民辦高校校企合作發展對策

(一)制定合理的校企合作培養機制

民辦高校應該通過企業合作的關系,讓企業家和行業專家積極走進校園,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修改,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校企合作真正的對接。為了實現大連高校與企業全方位合作,在專業開發、課程設置、教學設施、校園文化、學生管理、質量控制等方面實現了與企業需求的高度統一。例如,核心課程與企業的崗位技能相匹配、教學實驗設配與生產設備相匹配、學生軟技能養成與企業員工素質相匹配。設備資源共享,本地企業可以依托高校的高級實驗設備和科研能力,進行產品實驗和新產品的開發研制。同時學生可以利用企業設備進行實習訓練。同時大連本地企業和高校應該提高對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的認識。

(二)力爭更深層次合作模式

民辦高校要爭取形成本地企業,尤其是國企、高科技產業企業的相互滲透,高校針對企業的發展需要設定科研攻關和經濟研究方向,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工藝技能、物化產品和經營決策,提高整體效益。本地企業也主動向民辦高校投資,建立利益共享關系,真正實現“教學—科研一開發”三位一體。民辦高校在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各種技術、營銷、管理、咨詢服務的過程中可獲得相關地方經濟發展狀況和需求的第一手資料,為課堂教學提供案例,使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學校的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及教育標準等,應該是與行業、企業緊密結合起來。在專業建設中,學校要充分利用行業、企業優勢進行校企合作。成立由企業管理人員和高校專家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要從人才需求預測、專業設置、教學計劃、課程開發、專業實習、畢業設計、教學評估和教學質量評價等參與學校教學的全過程。明確人才培養計劃的指導思想,構筑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利用這種模式,縮短學校和企業、社會的距離。

(三)政府籌建校企合作平臺

校企合作只有在政府積極統籌與支持下,企業和民辦高校才能在校企合作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與機制,校企合作才能夠真正實現,達到雙贏的目的。無論是中央、省政府、市政府、縣政府都必須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規劃高校發展和企業發展,統籌校企合作,將校企合作任務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建立政府主導、民辦高校和企業為主體的校企合作發展新機制。堅持教產合作、校企一體和工學結合的改革方向,提升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機制,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有關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規和條例,明確政府、行業、企業、民辦高校在發展高素質人才教育中的職責和權利,明確企業和高校雙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健全法律法規的剛性措施,保障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深度合作,突出政府及相關部門在校企合作中的統籌推動作用,企業應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建立由企業主導的校企合作機制;制定鼓勵地方企業投入教育的優惠政策,并以企業為主導校企共建產業化公共實訓基地,政府從政策上保證校企合作制度化。政府應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統籌區域內相關企業與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平臺。真正的建立校企合作的對話工作平臺,形成統籌校企資源、服務區域經濟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圍繞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政府職能部門必須建立定期發布技能型人才需求信息和校企人才洽談會制度,促進人才需求信息交流,拓展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渠道,構建學校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長效機制,為區域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高校和企業共建生產型實訓基地、校企課程置換、開發獨立的實踐教學課程和和頂崗實習等內容。

三、總結

民辦高校根據企業、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復合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針對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需要,構建和完善以企業行業為主體,政府為主導,高校為基礎,校企合作為紐帶,相結合的社會化、開放式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校企合作改革還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與實踐的方向,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劉建湘.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2).

[2]劉旺生.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驅動力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6).

[3]邱璐軼.高職校企合作的影響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11,(4).

[4]方桐清.提升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層次的策略[J].江蘇高教,2011,(6).

[5]王偉.關于完善我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7).

猜你喜歡
民辦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分類管理研究
可持續競爭優勢理論下民辦高??沙掷m發展
民辦高校教師權益現狀調查
民辦高校內部審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