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與甲狀腺功能變化的相關性

2016-11-30 10:43張玉萍王富偉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7期
關鍵詞:甲狀腺激素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

張玉萍+王富偉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絞痛(AP)、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情變化與甲狀腺功能變化情況, 探討AP、AMI的發生、發展與甲狀腺功能變化的相關性。方法 60例AP患者作為AP組, 60例AMI患者作為AMI組, 60例正常對照者作為正常對照組, 用真空采血管抽取研究對象靜脈血, 離心, 分離血清, 檢測三組甲狀腺相關指標[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狀腺素(T4)、促甲狀腺激素(TSH)]。結果 AP組和AMI組血清T3[(0.89±0.22)、(0.61±0.19)pmol/L]、T4濃度[(5.39±1.08)、(3.88±0.79)pmol/L]均低于正常對照組[(1.32±0.47)、(9.29±1.32)pmol/L](P<0.05), AP組與AMI組T3、T4濃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TSH濃度[(3.86±0.81)mIU/L VS (3.28±0.62)mIU/L VS (2.69±0.92)mIU/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AMI組較AP組偏低。結論 當發生AMI或AP時, 患者血清T3、T4水平會降低, 其下降越顯著, 則病情越重, TSH變化無顯著性意義, 表明血清T3、T4水平的變化是因心肌細胞缺血缺氧而繼發或伴發的改變, 是對心臟的一種保護性反應。

【關鍵詞】 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甲狀腺激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027

甲狀腺激素在維持機體新陳代謝的平衡方面起主要作用, 心臟是甲狀腺疾病中反應最強烈的器官。AP有典型的與勞力有關的胸痛史, 含服硝酸甘油0.5~1.0 mg, 5 min后可緩解, 發作時心電圖有缺血型改變;AMI心電圖有ST-T段動態演變, 病理性Q波形成, 心肌酶譜測定異常。本研究旨在探討心臟功能變化與甲狀腺功能變化的關系,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第8版《內科學》教材標準選擇研究對象(均為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間病例), AP患者60例 (AP組), 男42例, 女18例, 平均年齡(62.4±5.8)歲, 3例有家族史。AMI患者60例(AMI組), 男38例, 女22例, 平均年齡(63.6±7.2)歲, 2例有家族史。兩組均排除甲狀腺疾病和糖尿病, 排除心肌酶譜、肝、腎功能異常, 2周內未用過影響甲狀腺功能的藥物, 3周內未服海產品。60例正常對照者(正常對照組), 男32例, 女28例, 平均年齡(61.9±5.4)歲, 均無家族病史。三組性別、年齡、有無家族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取清晨空腹時靜脈血。用貝克曼DXI800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檢測甲狀腺功能指標:T3、T4及TSH。試劑的生產廠家為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 檢測工作由專人操作, 嚴格按說明書規定的程序進行。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P組和AMI組血清T3、T4濃度均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 AP組與AMI組T3、T4濃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TSH濃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AMI組較AP組偏低。見表2。

3 討論

維持機體的新陳代謝是甲狀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當甲狀腺功能發生障礙時, 心臟又是甲狀腺功能障礙時反應最強烈的器官。甲狀腺功能障礙與心臟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尚不明確。有文獻報道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時, 心血管系統功能發生改變, 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心率逐漸減慢, 心肌收縮力減弱, 每搏輸出量減少, 最終導致心輸出量減少[1];有相關研究顯示AMI患者血清T3濃度偏低, 血清T4、TSH濃度變化則無統計學意義[2]。有文獻報道, 冠心病患者血清T3、T4濃度顯著降低, 與病情進展密切相關, 血清TSH濃度的變化則無統計學意義[3], 表明血清T3、T4濃度的變化可能是由心臟功能變化引起, 而與甲狀腺疾病無相關性。本研究結果也顯示, AP組和AMI組血清T3、T4濃度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 同時AMI組患者血清T3、T4水平低于AP組患者, 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間血清TSH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此結果表明心肌細胞發生損傷時, 血清T3、T4濃度改變可能是由于心臟功能變化而繼發或伴發的一種改變, 與原發性甲狀腺疾病并無相關。當AMI時, 心肌細胞缺血缺氧伴發心肌細胞損傷, 機體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 血清兒茶酚胺釋放增加[4]。動物試驗研究表明當心肌細胞缺血缺氧時, 受損的心肌細胞β受體和α1受體在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下, 使鈣通道快速開放, Ca2+的大量內流使心肌細胞損傷進一步加重。甲狀腺激素能夠刺激心肌細胞, 使收縮力增強, 心率增快, 加重心臟前負荷, 增強心肌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 增加心肌的耗氧量[5, 6]。這也表明了, AMI和AP患者血清T3、T4濃度降低是為了降低甲狀腺激素對心臟的直接興奮作用, 從而使心肌細胞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 心肌耗氧量也相應降低, 從而避免更嚴重的心肌細胞損傷。

綜上所述, 當發生AMI或AP時, 患者血清T3、T4水平會降低, 其下降越顯著, 則病情越重, TSH變化無顯著性意義, 表明血清T3、T4水平的變化是因心肌細胞缺血缺氧而繼發或伴發的改變, 是對心臟的一種保護性反應。

參考文獻

[1] 華遜, 張金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 吉林醫學, 2014, 35(9):1864.

[2] 辛春, 全潔麗, 朱磊. 甲狀腺激素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回顧性研究. 中國衛生產業, 2013(30):139-140.

[3] 王偉. 甲狀腺激素水平測定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意義.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 7(8):1716-1717.

[4] 楊玉敏, 徐微. 肺心病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的分析. 臨床醫學, 2004, 24(2):12-13.

[5] 洪長發.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 當代醫學, 2015, 21(17):22-23.

[6] 羅兵.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發病與正常甲狀腺激素水平相互關系.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0):32-33.

[收稿日期:2016-06-27]

猜你喜歡
甲狀腺激素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
心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臥位性心絞痛
Graves病甲亢治療前后脂聯素水平變化
碘攝入量、TRAb在Graves病發病及臨床轉歸中的重要意義
BNP、甲狀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預后判斷中的價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醫辨證治療分析
探討糖尿病合并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異?;颊叩呐R床診斷治療
同是心絞痛,“性情”大不同
抗心絞痛聯合抗焦慮—抑郁藥物治療41例心絞痛伴焦慮抑郁癥狀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