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2016-11-30 13:11韋芬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10期
關鍵詞:法治教育政治課中學生

摘 要:政治課,作為中學生思想品德,政治方向培養的重要課程,對中學生的法治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目前,政治課的法治教育目標不夠明確,措施不夠完善,效果難以實現,因此,創新政治課對中學生法治教育的途徑,提高政治課法治教育的實效性,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關鍵詞:政治課;中學生;法治教育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法治建設作出重大部署。而中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繼承者,他們的法治知識水平,能力都嚴重影響著自身的成才及法治社會的構建。因此,依托政治課對中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培養中學生的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中學生法治教育內涵:

法治,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國家的治國思想,強調法律在整個社會中的權威性,倡導用法律來治理國家,處理公共事務。

針對中學生的法治教育具有以下內涵:

(1)尊重法律權威。近年來,我國中學生犯罪比重居高不下,除了受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拜金,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中學生法律意識、法治觀念缺乏。通過對中學生進行法治教育,讓其了解基本的法律制度,明白法律允許和禁止的,確立對法律權威的尊重,形成守法思維,把法律作為自己思維和行為的基本準則,自覺維護法律權威和尊嚴,逐步形成穩定的法律思維習慣。

(2)樹立法律信仰。從“人治”走向今天的“法治”社會,是一個艱辛的歷程。對中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時,應當引導他們樹立法治社會的思維意識,認識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法律解決不了的事情,也沒有法律制裁不了的人。進而相信法律,形成對法律的信仰和崇拜。

(3)堅持用法律來解決問題?,F代社會,雖然每個人已成為權利的主體,但公民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觀念仍十分淡薄。中學生因受到這種法律傳統影響,同樣沒有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在實際生活中,很少運用法律來解決自身問題,因此,中學生法治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是讓其正確地使用法律來解決自身問題。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法治教育的改進策略

1.守法和用法思維并舉

一直以來,政治課對中學生的法治教育只是單純通過了解違法行為,強調學生不要觸碰法律,不要做出違法的行為,這其實也反映了我們在法律認知上所犯的嚴重性錯誤,法律不光具制裁性,還具保護性。我們所建立的不僅是公民守法,更要運用法律來維護自身權益的法治社會。這樣片面地強調中學生要守法,忽視對中學生法律權利,正義,公平及信仰的教育,使中學生只是畏懼于法律權威,缺乏對法律的認同感。因此,今后政治課法治應該不光要教育中學生學法,守法,更要用法,在樹立法律權威的同時更應樹立法律信仰。

2.法治與道德教育結合

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在經濟金錢利益的沖擊下,人們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法治觀念淡化。究其原因,法治教育不足的同時,也缺乏道德的支撐。法律與道德一剛一柔,互相補充,兼而并施。因此應在政治課中結合道德教育對中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尤其是在教育時應將法治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道德結合,挖掘傳統道德中積極的因素,將道德教育滲透到法治教育中。

3.融合其他學科來做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是一門綜合學科,與其他學科也密切相關,因此不能僅依靠政治課。其他學科也有法治教育可利用的素材。因此,政治教師在進行法治教育時,還應充分挖掘其他學科中的法治教育因素,把法治理念和課堂教學靈活結合。使集中的課外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互為一體,使學生能時處受到法律知識熏陶,養成自覺學法守法的好習慣,得到科學文化和法治意識的雙豐收。

4.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法治專業化水平

政治課教師大都畢業于政治專業,缺乏足夠的法學背景,因此提升師資的專業化水平也極為重要。政治課教師一方面可以自己主動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治能力,另一方面還可借助學校力量。學??梢越M織政治課教師與專業的法律人,檢察官,律師等進行交流,形成長期合作機制,在理論與實踐交流中提升政治課教師的法治能力,豐富政治課的法治教育素材。其次,從政法機關聘請政治覺悟高、有責任感、業務精、宣講能力強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治副校長,協助政治課教師開展法治教育等工作。

5.校園法治文化建設

學校以法治教育為主題,積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首先,在教學樓上懸掛法治教育壁畫,在樓道四周豎立法治宣傳語,設置法治教育板報。其次,學??山M織開展法律咨詢,為中學生解答學習、生活中的法律問題,為權益受侵的學生提供幫助,及時預防侵害中學生身心健康的違法活動的發生。此外,還可以通過綠化、美化校園為學生創設清新怡人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6.開展法治實踐活動

社會是最好的學校,要鍛煉提升中學生的法治能力,政治課就必須根據實際開展以法治教育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通過舉辦法律討論會、知識競賽,情景劇、參觀監獄,旁聽有關案件的審判活動,調動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感受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法律法規,讓其成為法治教育的主體,鼓勵學生參與到法治實踐中,在實踐中提升法治思維。

7.連同家庭,社會力量一道來做法治教育

家庭,社會作為孩子的第一課堂,提高家長的法治意識,結合社會力量也很重要。因此,動員家庭及社會力量,建立政治課、學校、社會、家庭共參與的立體網絡,形成中學生法治教育的合力,一同來做中學生的法治教育。通過組織家長開展活動,積極向家長宣傳法規和科學的教育思想及方法,結合和利用社會資源,營造家長關心、學校社會重視的法治教育氛圍,健全彼此之間的聯系制度,使學生每到一處都有人在關注、監管和幫助,使教育效果實現最優化。

中學生法治教育是一項系統而艱巨的工作,在實施中,政治課應發揮法治教育的主導力量,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家庭等資源,創新教育方法,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優化校園環境,協同做好中學生的法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劉益彰.《中學生法制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J],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0(Z1)

[2]鄧書玲,曾恩泉.《中學生法制教育的路徑探索》[J],文教資料,2010(01)

作者簡介:

韋芬,華東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二年級。

猜你喜歡
法治教育政治課中學生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課的“四維一體”法初探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培養與提高大學生法治意識的調查研究
淺談高考政治課改革的幾點思考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法治思維視角下的藝術管理學科發展研究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我來“曬曬”《中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