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侵犯知識產權罪的成因與對策

2016-12-01 16:39張沐恩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2期
關鍵詞:立法保護知識產權

摘 要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信息技術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知識經濟的形成和發展。近年來,我國也不斷通過修改相關刑法、行政法,制定新的法律法規來強化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但是,由于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原因,知識產權立法在我國還存在著許多疏漏之處。同時,知識產權的保護機制在我國的運用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本文以侵犯知識產權罪的成因出發,深入探討影響知識產權犯罪的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議,以期能夠幫助找出有效的應對策略,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知識產權 侵犯知識產權罪 立法 保護

作者簡介:張沐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2013級法學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刑事司法方向)。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78

一、 知識產權的保護背景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信息技術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知識經濟的形成和發展。因此,世界各國都格外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發展,并加快知識產權的立法。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個成員國。2008年6月5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知識產權綱要明確指出》,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近年來,我國不斷通過修改相關刑法、行政法,制定新的法律法規來強化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對其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糾紛數量不斷上升,但是要想從法律層面上制定一個合適的法律體系,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從現有情況來看,知識產權犯罪不僅會損害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利,危及民眾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而且還會抑制人們的創造性和科學研究的積極性。 因此,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確立知識產權的保護立法已經為許多法律學者所提出,我們更應當注重知識產權的相關研究,使其更加適應我國科技、經濟和社會現實,符合創新發展的需要。但是,由于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原因,知識產權立法在我國還存在著許多疏漏之處。同時,知識產權的保護機制在我國的運用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深入探究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產生的原因,剖析影響知識產權犯罪的各個因素,才能找出有效的應對策略,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

二、侵犯知識產權罪的成因

(一)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成本低廉及高收益性

犯罪學家赫希在社會控制理論中提出,受到外在影響力,如家庭、學校、周圍環境的影響,人們會控制自己不去實施違法犯罪。但當一個人覺得犯法比守法更有利可圖時,就會去從事犯法的勾當。以此為基礎分析,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正是人們這種選擇的體現。

從知識產權犯罪成本上來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無論是心理成本、經濟成本還是法律成本都非常低。首先,從心理上來說,在我國,普通群眾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認識還不是很深,甚至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社會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寬容導致了犯罪人本身的罪惡感缺失,以致于很多犯罪者也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犯罪行為。其次,從經濟上來說,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它的復制成本要遠遠低于其發明成本。只需要一個網絡資源,就可以刻印數以萬計的盜版光碟去發行、銷售,而犯罪者根本不用去承擔這些知識產權產生過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所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經濟成本也是極低的。最后,從法律上來說,侵犯知識產權以民事處罰和行政處罰居多,刑事處罰較少,犯罪追究率低,犯罪者的受到的懲罰輕,往往只需要賠一點錢就可以免于牢獄之災,因而更容易引誘他們去再次犯罪。

而在利益上,據煙草行業人士估算,侵犯商標權的犯罪分子所獲得的利潤可以達到300到400倍 ,而盜版軟件的利潤甚至可以達到900%。在市場上,消費者對比盜版商品與正版商品的價格差異,就更容易去購買這些盜版的商品,所以盜版商品的銷售量往往遠高于正版商品,在這種巨大利益的誘惑下,許多人才不惜鋌而走險,去做違法犯法的事情。

(二)侵犯知識產權犯罪難以發現和定性

與傳統犯罪不同,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往往難以發現和處罰,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侵犯知識產權的偵查往往還涉及到一定的專業知識,例如侵犯商業秘密罪,就要求偵查人員具備一定的網絡知識和經濟基礎,這對于偵查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有很多司法機構卻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導致知識產權的查處困難。

而另一方面,在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界定上,現有的司法實踐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難處。例如,在侵犯著作權、銷售侵權復制品罪中,都規定了“以營利為目的”為構成要件,但是在實際情況中,行為人可能不僅僅是以營利為目的去侵犯知識產權,也可能是以擴大自身的知名度,為自己做宣傳為目的,若造成了極大的負面社會影響,現有的法律顯然不足以懲治犯罪人的罪行。

(三)侵犯知識產權罪立法上的不完善

在刑法上,我國刑法中對知識產權犯罪的規定僅有包括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在內等七個罪名,相比于知識產權的整體體系來說,這些規定的范圍顯然過于狹窄。其次,在犯罪構成要件上,多數知識產權犯罪明確規定了以“故意”、“以營利為目的”作為構成要件,而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中有很大一部分確實并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為達到某種宣傳的目的去大量發行發售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作品,這種行為就不該予以處罰嗎?顯然不是,但是制裁這種行為卻無法可依,這明顯不能達到我們保護知識產權的初衷。

(四)侵犯知識產權罪執法上的不完善

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法律有刑法、民法、行政法、商法,而我國目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采取的是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雙軌保護制。我國刑法中,對于知識產權僅規定了七種較為寬泛的罪名,認定上存在著諸多困難,因此我國對于知識產權案件的行政處罰要遠多于刑事處罰。很明顯,行政處罰的力度要遠小于刑事處罰,這也給許多犯罪分子帶來了僥幸的心理,助長其犯罪動機。

其次,執法人員對于知識產權犯罪的認識程度不夠。相比于其他傳統犯罪,知識產權犯罪給多數人造成了一種知識產權犯罪的危害性不高的錯覺。知識產權作為一種保護無形資產的權利,它的保護對象并非人們傳統觀念中所熟知的身體的權利或是財產的權利,而是對于人們智力成果的保護,筆者認為,這種保護不僅是對多元發展文化以及個體知識創新的促進,更是一種社會文明的體現,因而,我們也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對知識產權給予足夠的重視,否則將會打擊國內企業創新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我國國際形象的樹立。

三、侵犯知識產權罪的防控

(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制

我們應當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給予應有的關注,特別是隨著網絡發展而新興的網絡知識產權。這又是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一個新的領域,我們應當意識到由此而造成的諸多法律上的空白。為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我們應當盡快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例如,在主觀方面,可以考慮將“重要社會影響”納入某些知識產權犯罪的構成要件中,同時對于“以營利為目的”的限制也可以適當放寬。

此外,尤其是對于新興的網絡知識產權犯罪,可以將其與網絡犯罪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以擴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也能營造更加良好的網絡環境。

(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

在知識產權的執法上,司法機關一定要堅持“嚴要求”的標準,加大刑事打擊的范圍,加強刑事打擊的程度,規范刑事打擊的流程。一方面,對于知識產權犯罪的刑事處罰應當予以加強,對于達到刑事標準的犯罪要按刑事司法程序給予處罰,而不能僅以行政處罰來草率結案,縱容犯罪分子。另一方面,對于知識產權犯罪的行政處罰應當加以規范,理智協調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之間的銜接,不能為追求效率而僅以罰款的方式結案。

(三)積極宣傳倡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建設過程中最基本的一個環節,就是要培養公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我們應當從各種方面,如電視、網絡、報紙等方面對公眾加強知識產權相關知識的宣揚,潛移默化地幫助公眾樹立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這種意識不僅僅是對他人智力成果的保護意識,更是對自己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意識,既要自我控制不去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也要在自身知識產權受到損害時積極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采取消極放任的態度。

(四)積極吸取國外先進經驗

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我們也應當注重國際間的司法合作與學習交流。

其一,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知識產權犯罪也表現出了一定的跨國性,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網絡的發展使得大量知識產品可以在網絡上流通,增加了犯罪分子得到產品資源的機會。

第二,不同國家對知識產權認定的不同,導致了有些犯罪分子利用其來逃避自己的法律責任。

第三,跨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具有很大的難度,許多權利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權益在另一個國家受到了侵害,即使知道也難以跨越國界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加強國際間的協作,共同制定應對政策,是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其二,針對我國目前知識產權的保護現狀來看,我們應當注重國際間的交流學習,學習借鑒對知識產權立法保護比較完善的國家的經驗,尤其是對知識產權概念提出較早的西方國家,現今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司法保護體系,他們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機構、程序設置可以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立法提供先進經驗,我們應當加以有效利用,以促進我國的法律發展。

綜上所述,由于知識產權犯罪本身性質以及犯罪成本低、立法不完善等特征,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在我國還處在一種亟待發展的狀態,但在國際社會上,知識產權的保護已經逐漸達成共識。因此,為了提高我國公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效防止知識產權犯罪,我們應當盡快完善知識產權的相關立法?,F今,隨著法治建設的發展、經濟的繁榮與公民法律意識的提升,我們更加有必要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加以完善,以促進個人價值的實現以及發展文化的多元性。

注釋:

鄭成思.知識產權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唐勝.論侵犯知識產權的刑法定位.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8(3).

唐廣良.知識產權研究.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344.

猜你喜歡
立法保護知識產權
重慶五大舉措打造知識產權強市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幾點思考
試論我國證人拒絕作證權制度的構建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網絡版權運營中的風險防控
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之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