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對人的主體性的影響

2016-12-01 17:30鐘燕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雙刃劍科學技術機器人

鐘燕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的繁榮,機器人在人類社會實踐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對人的主體性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而人主體性的依存條件、表現方式和實現形態都發生了跨時代的變化。

【關鍵詞】科學技術;機器人;人的主體性;雙刃劍

一、人的主體性的內涵

“人的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質的規定性,是在與客體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的人的自覺、自主、能動和創造的特性.是在人的實踐與認知活動中生成的本質,是后天獲得的人的本質力量?!彼陌l展與每個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步入信息時代,人的主體性繼承了自身固有內涵與屬性,同時呈現出屬于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征。

主體性既是人作為主體所具有的性質,又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據和條件。如海德格爾所說,主體性建構了主體。那么,是什么條件或者說人具有了什么樣的性質才能成為能動的價值存在呢?

第一,自為的自律性。人之所以成為主體首先就意味著世界的屬人性質,而屬人的價值關系的形成,前提就是人必須是獨立自主的。人雖然處在各種關系中,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但人作為主體卻必須具有自由的意志,能夠以自身為依據,自我決定。人就算不能主宰世界,但至少能夠支配自身,有自我做出決定的能力。如果人不依靠自身,而處在對外在力量的依賴關系之中,人就永遠不會是主體。正是由于主體的獨立自主和自我決定,所以,人必須為其決定負責。自律是同責任和義務聯系在一起的。只有自主、自律并為行為和決定負責的人,才可能成為屬人價值關系的主體。

第二,自覺的能動性。人的自覺能動性是主體的根本性質,也是人活動的根本特性。實踐是創造性的活動,人之所以成為主體,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這種創造性活動決定的。人類改變自然的過程,就是創造其價值的過程,因此人把世界兩重化了,形成了現實世界和屬人世界。在現實世界的意義上,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與自然是本原和派生的關系,但在屬人世界的意義上,人與自然則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人通過創造價值的活動而使自然歸屬于人,成為人的無機身體。正是由于在這種主體與客體分化和主體與客體統一的創造性活動中,人才成為主體。

第三,自由的超越性。自為性和自覺性其本質都代表著自由,因為自為是行為上的意志自由的體現,自覺是意識上自由的體現,因此,自由是對人本質的最終界定,是人的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形式。自由是自為性和自覺性的統一,真、善、美的統一,主客體的統一,只有在自由的狀態下,人才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這樣,自由就與超越性聯系了起來。超越性有兩層涵義:一是就過程而言,人的創造性活動總是具有面向未來的開放性;二是就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言,人總要超越感性必然性的束縛,以人本身為活動的目的。這兩層涵義的統一就說明了人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但發展是有目標有方向的,在這里目標并不是存在的最終狀態,它僅僅是說明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因而歷史是進步的,是有價值衡量標準的。由此自由的價值就以一種內在于超越過程的方向和動力的形式而存在,推動著創造性過程永無止境的發展。因此,人的主體性和能動的創造性,只能從人對自由追求的超越性上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即是說只有自由的價值才能使人成為真正自主活動的主體。

二、機器人對人主體性的影響

人工智能在給它的創造者、銷售者和用戶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就像任何新技術一樣,它的發展也引起或者即將出現很多不可預測的問題,并使一些人感到擔心或懊惱,甚至對人的主體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勞務就業問題

由于人工智能能夠代替人類進行各種腦力勞動,將會使一部分人不得不改變他們的工種,甚至造成失業。人工智能在科技和工程中的應用,會讓一些人失去參與信息處理活動(例如規劃、診斷、理解和決策等)的機會,甚至必須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

(二)社會結構變化

人們一方面希望人工智能和智能機器能夠代替人類從事各種勞動活動,另一方面又擔心它們的發展會引起新的社會問題,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實際上,近十多年來,社會結構正在慢慢的發生變化?!叭?機器”的社會結構,終將為“人-智能機器-機器”的社會結構所取代。智能機器人就是智能機器之一?,F在和將來的很多本來是由人承擔的工作將由機器人來擔任,因此,人們將不得不學會與有智能的機器相處,并適應這種變化了的社會結構。

(三)思維方式與觀念的變化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與推廣應用,會慢慢影響到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傳統觀念,并使它們發生改變。

(四)心理上的威脅

人工智能還使一部分社會成員感到心理上的威脅,叫做精神威脅。人們普遍認為,只有人類才具有感知精神,而且把這作為與機器的區別。如果未來,這些人開始認為機器也能夠思維和創造,那么他們可能會感到失望和恐慌,甚至感到威脅。

(五)技術失控的危險

任何新技術最大危險莫過于人類對它失去了控制,或者是它落入那些企圖利用新技術反對人類的人手中。有人擔心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其它制品威脅人類的安全。為此,著名的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了"機器人三守則":

(1)機器人必須不危害人類,也不允許它眼看人類受害而袖手旁觀。

(2)機器人除了服從有害于人類的都必須絕對的服從人類。

(3)機器人一定要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除非是為了保護人類或者是人類命令它作出某種犧牲。

我們一般認為,如果把這種"機器人三守則"擴散到整個智能機器界,成為"智能機器三準則",那么,人類社會將會更容易接受智能機器和人工智能。

(六)引起的法律問題

人工智能的應用技術不僅代替了人的一些體力勞動,也代替了人的某些腦力勞動,有時甚至行使著本應由人擔任的職能,免不了引起法律糾紛。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會越來越普及,正在逐步進入家庭,使用"機頂盒"技術的智能化電器已問世??梢灶A知,將會出現更多的與人工智能的應用有關的法律問題,需要社會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法律角度作出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要通過法律手段,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反對人類和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進行懲罰,使人工智能技術為人類的利益作貢獻。

(七)人工智能對文化的影響

如前所述,人工智能可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傳統觀念。此外,人工智能對人類文化有更多的影響。

(1)改善人類知識

在重新闡述我們的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哲學家、科學家和人工智能學家有機會努力解決知識的朦朧性以及去除知識的不一致性。這種努力的結果,可能導致知識的某些改善,以便能夠比較容易地推斷出令人感興趣的新的真理。

(2)改善人類語言

根據語言學的觀點,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工具,思維規律可用語言學方法加以研究和探討,但人的有意識和潛意識往往“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3)改善文化生活

人工智能技術為人類文化生活打開了許多新的窗口。比如圖像處理技術必將對圖形藝術、廣告和社會教育部門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現有的智力游戲機將發展為具有更高智能的文化娛樂手段。

綜上分析我們知道,人工智能技術對人類的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文化提高都有巨大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進和技術的進步,這種影響將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還有一些影響,可能是我們現在難以預測的??梢钥隙?,人工智能將對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三、如何將現代科學技術與人的主體性相協調

不斷強化人的主體性,是使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范圍和層次不斷擴展和深化的關鍵條件.因此,人們愈來愈加關注制約主體性的因素.人的主體性及其實現無疑受到極為復雜的社會歷史和個人因素的制約.比如,生產力狀況制約著人的認識和實踐水平,社會制度和社會體制、社會意識形態、社會心理也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相似的社會環境中生存的人們,其主體性也有極大差異,個中原因是人的主體性不僅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還要受到主體素質的制約.人的素質主要有生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和主體能力等.在當前科學知識高度發達的時代,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對人們的主體性的影響日趨顯著.而現在現代科學對主體、主體性有加強、深化的一面,又有削弱、制約的一面,其實質是以人類自身的成果再向人類提出更深刻、更艱巨的挑戰.現代科學技術應該建立在主客二元對立基礎上??枏倪壿嬌贤普摮觥拔宜?,故我在。人并非是被動的,人是能動。人可以能動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人應該服從物質運動的規律,用發展聯系的眼光去看待生人的主體性。應該更加積極,更加理性。再者如果說,把人與物質世界區分開來只是人成為一種主體性存在的第一步的話,那么,強調人積極主動參與認識對象的生成就進一步確立于人的主體性存在的地位和作用。人類不能沒有主體與主體性的觀念。當代人類主體性的問題,需要靠人類主體努力解決,所謂主體性的困境,就是作為主體的人的困境,它與每個人都有關。馬爾庫塞認為當代人類走出主體性困境的方法,顯然不能再依賴科學主義,而要依賴人文主義。其中解決困境的策略不外:改善主體自身、改善自然和社會環境、進一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的未來只能是一種開放的可能性。而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當下把它創造出來。

猜你喜歡
雙刃劍科學技術機器人
“行高人非”還是“見賢思齊”?職場上行比較對員工行為的雙刃劍效應*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2021年CCF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2)
工作狂領導對團隊績效的雙刃劍作用機制*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