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

2016-12-02 19:54韓廷建
新媒體研究 2016年20期
關鍵詞: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網絡環境

韓廷建

摘 要 通過對當今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的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引導機制。以期為廣大的新聞工作者在進行自身定位的過程中,提供一些積極的建議。

關鍵詞 角色定位;新聞記者;網絡環境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0-0117-02

網絡環境的變化給我們傳統媒體的采編、媒介體制等方面帶來的沖擊不可謂不大,當然,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然而網絡技術的發展對傳統媒體產生沖擊的同時,也對促進新聞記者角色轉變有著積極的影響?,F如今新聞記者的定位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之下以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雙面的。作為新聞工作者,在面對當今這個巨大環境變革的背景之下,如何找到一個新的切入點來管理自己、要求自己,這是新聞記者整個群體都要面對的事情。所以說,討論在當前網絡環境下的新聞記者如何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有著極其重大的現實

意義。

1 當前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面臨的挑戰

1.1 職業挑戰

作為一個合格的新聞記者,必須要有對新聞事件敏銳的洞察力、勤快的步伐、扎實的文字功底以及優秀的拍攝和編輯技術等專業技能。要做到兩袖清風、剛正不阿,為群眾聲張正義。然而,隨著網絡普及以及手機設備的大量使用以及功能的不斷強化,大眾傳媒平臺和大眾傳媒行為也在不斷的增加。此時,無論是新聞的發布方式還是傳播途徑都朝著隨意性、及時性以及大眾性的方向發展。再加上,如今我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已經不再只是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形式,人們只需要打開手機、電腦,各種各樣的信息新聞立刻就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對于新聞的傳播與撰寫,人們也能不斷的轉發與發布一些新聞。很多有價值的新聞往往等不到新聞記者去發掘,就已經被“網絡記者”以圖片、視頻或者文字的形式發布到了網上,從而人盡皆知。

人們在轉發、拍攝這些內容的過程,其實已經代替了傳統記者的一些功能與作用,對于現代的新聞記者而言,挑戰性不言而喻。

1.2 信息挑戰

網絡信息最大特點就是龐雜,其中各類新聞真假并存,使得網絡新聞環境更加復雜。所以,如果新聞記者沒有第一時間到達新聞現場,他要想及時的了解新聞現場發生的狀況就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辨別其中信息的真假,在選擇合適的角度,通過官方的新聞發布渠道去報道事件的真相。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新聞記者就必須要更多地去觀察網絡上發布的新聞消息,在繁雜的信息庫當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從而極大的增加了時間的投入。而且要將這些新聞信息編輯成廣播電視新聞,還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以及嚴謹的寫作,這無疑又是一項重大的挑戰。

1.3 權威性挑戰

以前,人們獲取新聞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官方認可的機構當中獲取新聞。官方的新聞發布機構由于受到了國家相應的法律制度的規范,且屬于國家事業單位,其發布的新聞具有權威性。然而隨著網絡渠道的不斷增多,新聞發布的時效性也變得更加明顯了起來,人們很難判斷官方新聞以及網絡新聞的真實性,從而對新聞記者的權威性產生懷疑。再加上少數的新聞記者在職業道德上的缺失,由于各種原因使得其不按照新聞真實性的原則進行報道,也從側面導致新聞記者權威性喪失,從而使得新聞記者發布會的公信度大大降低,新聞記者的權威性時刻都受到人們的懷疑。

2 網絡環境下如何建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

體系

基于當下網絡環境的影響,新聞記者若想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比在傳統媒介當中要更為困難。因此,如何解決新聞記者在當前網絡環境當中的角色定位問題,就需要充分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做到對癥下藥,建立一套完善的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的體系,其中主要的幾個方面如下所示。

2.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

完善的法律與法規是新聞記者對自身角色定位的重要保障。從我國現有的一些針對網絡媒介新聞管理的法律來看,只有包括《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等少數幾部,網絡上面的法律法規建設還很不完善。再加上互聯網技術發展過于迅速,使得立法的速度難以跟上其發展速度。而目前出臺的一些法律規條也只是做了一些寬泛的說明,實際的操作性不強。

反過來,對于實際新聞活動當中的記者來說,因為其對自身定位的不明確,也不同程度地導致了一些違法違規的情況,例如:“釣魚采訪”“為他人代言”等一些違規采訪。這正是由于新聞記者在日常工作當中對自身定位的不明確以及法律法規不完善所導致的。

因此,我們在加強網絡平臺的新聞法律建設時,應當著重注意對于新聞記者自身的管理和定位界限問題。要對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加以規范與指導,讓他們明確的知道自身的權利與責任,以法律為準繩,規范性地對新聞記者進行角色定位。

2.2 建立網絡信息傳播引導機制

基于網絡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的速度迅速,對即時性有很強的要求。而且,新媒體在傳播信息的過程當中還存在網絡謠言以及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對于網絡環境下的新聞記者在進行自身定位的時候難度無疑是加大了。所以,我們在設計的工作過程當中就需要進一步對網絡信息的傳播途徑與方法進行規范,并且建立網絡信息傳播引導機制。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

2.2.1 強化信息的透明度

由于網絡傳播模式的特點,從而決定了其信息傳播的迅速、信息傳播混亂的問題。主體設置在現今網絡輿論的環境下也逐漸趨于平民化與大眾化。而且,由于網絡信息的傳播因為無介質、無地域等特點,在對信息的控制方面也不能采取評估關鍵詞這樣強制性的手段。所以,我們應該對網民進行有效的引導,要明確信息的公開性與透明度。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使輿論客觀公正,不讓偏激的留言占據市場主流,使得新聞記者始終保持傳遞真實信息的形象出現在大眾眼前。

2.2.2 建立網絡辟謠機制

網絡謠言的傳播具有社會傳播的特征,它的主要表現如下:網絡謠言的傳播實質上是一種信息共享的過程。它通過混亂的編碼以及符號,使得人在閱讀的時候產生認知與判斷上的混亂,從而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社會問題;同時,網絡謠言也是一種在特定結構下信息失衡的體現。為了避免這種失衡現象繼續延伸,在日常的網絡管理當中就必須要重視處理網絡謠言的問題,加強輿論的監督與管理。對于其中一些重大的且嚴重不符合事實的必須要依法處理,做好協調民間輿論與官方輿論的關系,使得兩者都朝著健康的狀態發展。平遙機制的構建對于新聞記者的定位有著積極的影響。

2.3 構建良好的網絡媒介環境

影響環境的因素主要有三種:經濟因素、人文環境、政治因素。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特定的媒介都有其特殊性。而網絡媒介在生態體系的構建過程當中,依靠的就是媒介制度與行業的生態環境。對于我國來說,具有獨特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環境,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家不讀加大文化改革的力度,為文化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對于媒介制度而言,其主要包含有媒介所有權以及管理制度兩個方面。只有這兩者相互作用,才能形成一個國家主要的傳播制度與社會規范。從而正確引導網絡輿論的,以及正確對新聞記者、傳播者等媒介人的

定位。

3 結論

總的來說,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是不可避免的,給傳統媒體的沖擊以及使得新聞記者角色發生改變也是必然的。因此,在當前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一定要明確自身的位置,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斷對自身媒介素質的強化,本著真實、客觀的原則,對新聞事件做真實的報道,以當前新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進而創立一個和諧健康的網絡傳播環境。

參考文獻

[1]陳力丹.陳力丹自選集——新聞觀念:從傳統到現代[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2]比爾·科瓦奇,湯姆·羅森斯蒂爾.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M].劉海龍,連曉東,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網絡環境
讓學生動起來、笑出來
領取新聞記者證人員公示名單
我是新聞記者
微課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導學探究
淺談新課程標準的新認知
試論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沖擊下的人文建設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淺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公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