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楚雄彝族四弦琴的發展現狀

2016-12-06 02:50栗源楚雄師范學院藝術學院
民族音樂 2016年4期
關鍵詞:弦琴弦子月琴

■栗源(楚雄師范學院藝術學院)

淺析楚雄彝族四弦琴的發展現狀

■栗源(楚雄師范學院藝術學院)

楚雄彝族有著悠久的本土文化,而隨著元明時期大量中原移民的涌入,漢文化開始影響了部分民族文化,使二者交流整合,從而不斷發展。月琴這樣一件本屬于漢族的樂器在流傳到彝族地區后,受到彝族人民的喜愛,漸漸地融合了當地彝族的文化后,演變成了今天的彝族四弦,成為彝族人民生活、娛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F今楚雄彝族的民間音樂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跳樂、器樂演奏、彝劇等,每一種表演形式都有著特殊的魅力。而彝族四弦作為彝族音樂中的主要樂器,以它靚麗的外形,豐富的表現力在這些表演中更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跳樂

相傳在很久以前,兩位勇敢的彝族青年阿里和阿羅帶領彝家人民制服了一條在世間興風作浪,造成洪水危害的惡龍,他們齊心協力向惡龍開戰。惡龍見勢不妙,躲回了龍潭。人們為了不讓惡龍逃出龍潭,便把事先燒紅的栗炭倒進龍潭,倒滿后又用石頭、泥土,把龍潭填平。為了防止夯壓不緊惡龍翻身,于是人們就在填平的洞上燃起了篝火,邊唱邊跳邊跺腳,三天三夜惡龍終于死了。后來彝家人用惡龍的頭、皮、骨、筋制成弦子,聚到一起跳腳彈琴,口唱“阿里羅”以示紀念。

于是,這樣邊唱、邊跳、邊彈的藝術便在彝族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不斷豐滿。不論是祭祀拜祖、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等,人們都將“跳樂”融入了進去,漸漸的“跳樂”的調子種類越來越多,男歡女愛表情達意時的情歌、祭祀拜祖時的頌歌、講事講人的敘事歌、吃飯宴請的酒歌,還有諷刺歌、勸世歌、教化歌、詼諧幽默歌等,內容涉及彝族文化、生產、生活各方面。在楚雄地區,是否是從有“跳樂”就用了“弦子”來伴奏呢?其實不是,最早的“跳樂”的伴奏樂器為“笙”,故當時有句老話為“吹笙疊腳”,后來月琴流傳到了彝族地區,由于月琴比笙更加利于邊跳邊彈,同時人們的嘴也空閑出來用于歌唱,于是月琴取代了笙,隨著月琴在彝族地區的受歡迎,聰明的彝族人民又為了使月琴更加美觀以及便于唱跳時的彈奏,于是將月琴進行了裝飾和改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弦子??梢赃@么說,沒有“跳樂”那么也就不會有今天的彝族弦子。

在跳樂中,四弦一般由男性領舞者彈奏,它起到了打節奏、領舞、變換舞蹈動作、改變隊形等作用。當然它也可以由多把月琴伴奏,而這時彈奏者一般位居跳腳隊之首,整齊的樂音、整齊的隊形、整齊的動作,使整個跳腳隊合而為一,現在,彝族的“跳樂”已經成為集歌、舞、樂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并且因為不同的地區的生活習性差異,各地的“跳樂”也更加具有了自己的“個性”,例如南華的“跳歌”、雙柏的“弦子舞”“跳笙”、牟定的“左腳舞”等。但是,無論叫什么,變得有什么特色,在“跳樂”中始終都缺少不了弦子這件樂器。

■器樂演奏

推敲彝族四弦琴的起源,可發現它與漢族月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漢族月琴至今已發展的十分完善,有四弦、24品,左右手技巧豐富,使之在充當戲劇伴奏樂器之外成為一件出色的獨奏樂器。而彝族四弦琴,發展到今天也具備了更多的演奏方式。

傳統的彝族四弦琴多為四弦九品,(也有例外,如:雙柏的龍頭四弦,雖稱四弦,但四弦軸基本不拴弦,三根弦為外弦一根,內弦兩根同音。)定弦為內弦二根同音,外弦兩根同音,音高為d-a或c-g,內外弦為純五度關系(一些特定的曲子,也有純四度定弦),演奏時使用撥片(多用牛角或塑料制成),左手多用食、中、無名指,技巧以擻、打、吟為主,演奏風格多為強拍用雙彈,長音輔用滾奏,很少使用挑奏。傳統彝族四弦經常作為獨奏樂器出現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它用優美的琴音和豐富的曲調訴說著許許多多語言無法表露的心聲,例如南華的月琴獨奏曲《思鄉曲》、姚安的《相思調》、武定的《草皮調》等等。當然它也能作為伴奏樂器或是重奏、合奏樂器用和聲烘托出其他聲音的美妙,使音樂更加豐富、完美,如笛子、四弦齊奏曲《羊似桃》,笛子、二胡、四弦三重奏《甩姑》等。

除了傳統的彝族四弦琴,為了演出需要,一些演奏家們為了演奏需要,對傳統彝族四弦琴進行了改良。在制作方面,不但外表更加精美細致,為了更好地達到演出效果,琴體上也做了許多變化,例如:在傳統彝族四弦琴的基礎上將品加至10~13并設有12度關系半音品,將原為兩兩一組的弦也分了開來,為每弦一音,定弦為CFCF,這樣使四弦的音域更寬,演奏更加多樣化。在技巧方面,它借用了其他彈撥樂器的技巧,右手彈、撥、撮、長輪、掃弦等方法,左手為推、拉、揉、移指等使演奏變化萬千。作曲方面,作曲家們也因為四弦的改良,從而不再受樂器音域的限制,而利用彝族民間動人的旋律,寫作了更多的彝族四弦琴獨奏、重奏甚至協奏作品。

今天,彝族四弦琴不但以獨奏樂器的身份站在了舞臺上,在2006年《中國記憶·“云中火把”彝族音樂會》上還與樂隊合作,彰顯了民族樂器的獨特魅力。

■彝劇

戲曲藝術被稱之為中國的國寶藝術,在我國各地均有著獨具特色的地方劇種,除了廣為人知的北京京劇、河南豫劇、浙江越劇等,在少數民族中也都有自己的戲曲,例如:藏劇、壯劇、侗劇、傣劇、苗劇、彝劇等,其中彝劇便是誕生于楚雄彝族自治州。

彝劇是將楚雄當地的梅格調、馬莫喏、多西調以及一些民間小調作為唱腔,加上當地方言,再配之器樂、舞蹈、故事情節后所編成的,它用貼切的藝術形式生動地表現了楚雄地區彝族人民的傳說故事及生活百態,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

那么四弦在彝劇中又扮演怎樣的角色呢?彝劇藝術是綜合性藝術,在劇目中的音樂伴奏里,四弦便是其中主要樂器之一了,它在整個樂隊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伴奏唱腔,在許多轉場,跳舞伴奏中都由月琴來擔當演奏。當然除了作為“幕后”的伴奏樂器,也常常被呈于舞臺之上,我們時常能看到四弦在彝劇中出現,可能作為布景擺設,可能主角身上的裝飾,更甚者會成為演員們在舞臺上直接演奏的樂器,這些無一不說明四弦早已融入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之中,不可或缺了。

■結語

2008年左腳調《喜歡不喜歡也要喝》作為彝族祝酒歌的代表,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第13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正月十五趕貓街》榮獲了原生態唱法優秀獎。這些優秀的反映著楚雄彝族人民音樂文化的節目越來越多地展現在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眼前,這些曲調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熱情歌頌了真、善、美,辛辣嘲諷了虛、假、丑,情歌中表現出來的愛情婚姻觀念和愛國愛鄉情懷,更具有教化育人功能。

今天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彝族四弦琴已經由傳統的個人生活娛樂型演奏,發展到了有專門的演出團隊的專業演奏,例如:楚雄州歌舞團、云南省歌舞團等。演奏傳承,也由以前的民間拜師學藝,逐漸發展到專業院校開展特色學科教學,例如在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民樂系開設的少數民族樂器精品課程中就有彝族四弦的教學。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彝族四弦逐漸推廣了開來,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由于研究對象文化歷史深厚,以及研究者時間、能力有限,本文只能算對楚雄地區彝族四弦研究工作的一個初步開端,希望以后的學習研究中,繼續為楚雄彝族四弦琴的保護及發展盡到薄弱之力。所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币玫乇Wo和發揚本土的民族文化,更需要的是相關工作者們的積極配合和努力工作,這樣才能使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遠遠流傳。

[1]張興榮.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 [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1.

[2]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編.楚雄彝族自治州文物志.[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7

猜你喜歡
弦琴弦子月琴
尼夫赫族人傳統文化中的樂器研究
——以口弦琴為例
論唐代琴論中的主“靜”審美觀——以《昭文不鼓琴賦》《無弦琴賦》《琴訣》為例
悅己
口弦聲聲
論月琴的發展和演奏技法
試論藏族弦子舞被冠以“古道神韻”的歷史由來
一百七十七級臺階
阿蓮
馬駒的弦子
警惕病毒性腦炎的“偷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