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喻視角下漢語中人體習語的研究

2016-12-06 17:38李娜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7期
關鍵詞:轉喻

李娜

摘 要:轉喻在認知語言學背景下已不是一種修辭方式,而是同一認知模型(ICM)中運作的一種概念現象和認知過程。本文通過轉喻認知模型的相關理論研究人體頭部習語。

關鍵詞:轉喻 認知模型 頭部器官 頭部習語

一、引言

轉喻作為一種認知和推理過程來研究,它是一種人們基于人體經驗的一種認知方式。固化了的轉喻意義成為人們對事物進行多級范疇化的工具,在構成復雜的相互關系的范疇網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趙艷芳, 2001:116)。習語作為語言的精華,是人類語言中非常普遍的現象,它不僅僅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更反映著各民族在生活經驗基礎上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漢語中有大量的頭部器官習語,其習語的意義不僅涉及人體本身而且拓展到人體的外部世界。通過轉喻認知模型分析頭部習語,可以認識人們如何通過人體器官的轉喻認識外部世界。

二、轉喻和漢語習語的闡釋

1.轉喻

轉喻同隱喻一樣是基于人體基本經驗的一種概念性的、自發的、無意識的認知過程,是豐富語言的重要手段。而且轉喻是在相接近或關聯的不同認知域中,一個凸顯事物替代另一個事物,如部分與整體、容器與功能或內容間的替代關系(趙艷芳 , 2001:116)。如:“水手”轉指船上的船員,“頭”轉指智力,“眼”轉指眼力,“壺”轉指其中的水。

Lakoff(1980)認為轉喻是基于同一認知域的替代。 Radden和 Kovesces認為轉喻是在同一個 ICM(理想化認知模型)內一個認知實體為另一認知實體提供心理通道的認知過程(李勇忠,2004:29)。他們認為同一 ICM 中轉喻生成關系主要產生于兩個高層概念結構中,即從 ICM的角度講轉喻分為兩大概念構型,一個是整體 ICM和其部分,另一個是同個 ICM中的部分和部分(李勇忠 2004:72)。整體 ICM和其部分的轉喻主要包括事物和其部分間轉喻、標量轉喻、構成轉喻、事件轉喻、范疇和成員間的轉喻、范疇和其特征間的轉喻、縮減轉喻。同個 ICM中部分與部分間的轉喻則包括行為轉喻、感知轉喻、因果轉喻、生產轉喻、控制轉喻、所屬轉喻、容器轉喻、地點轉喻、符號和指稱的轉喻。

2.漢語習語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1983:1348)將習語定義為“經常使用的語言”。而漢語經常使用的語言多以成語的形式出現?!冬F代漢語成語學習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6:1)認為成語是人們長期習用的固定詞組,其意義也往往不限于字面。四字成語作為漢語習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源不一,但大多有轉義,如“萬紫千紅”“揚帆遠航”。本文從轉喻認知模型的角度分析漢語中的頭部習語。

三、轉喻認知模型與人體頭部習語

人體頭部主要包括耳、鼻、口、舌、眉、眼、頭等器官,而這些器官在人體感知世界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們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轉喻理想認知模型角度分析頭部習語,可將頭部習語大體分為七類,分別是事物和部分認知模型下的頭部轉喻習語、范疇和其屬性認知模型下的頭部轉喻習語、感知認知模型下的頭部轉喻習語、生產認知模型下的頭部轉喻習語、因果認知模型下的頭部轉喻習語以及處所認知模型下的頭部轉喻習語。

(一)整體 ICM和部分關系下的頭部習語

整體 ICM和部分關系下的頭部習語主要分為事物和部分之間的頭部轉喻習語和范疇和屬性間的頭部轉喻習語。事物與部分間的轉喻主要包括整體轉指部分和部分轉指整體(李勇忠 2004:73)。例如:這個車需要沖洗一下,他們缺人手。這里的車作為整體轉指它的車身,而人手轉指人。另外范疇定義反映著其主要屬性和特征。因此可以用整體范疇來表示其屬性和特征,如“戰爭就是戰爭”,用“戰爭”表示戰爭殘酷這一特性,也可以用其特征和屬性代替整個范疇如用“高富帥”轉指長得高帥而且多金的人。

1.事物與部分間的轉喻習語

(1)頭轉指人的習語頭是人體昀重要的部位之一,它不僅對于生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思維的煥發地,它位于人體的昀上部,又與其他器官密切相關。因此“頭”成為關注焦點,而被凸顯。漢語中常用頭轉指人,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并處于事物與其部分 ICM當中。如成語“人頭攢動”“拋頭露面”,“人頭攢動”常用來形容人多且頻繁地在移動?!皰侇^露面”原指婦女在公開場合露面,現指人在公開場合露面。這里的“頭”不再是指人體器官而是轉指整個人。其他在事物與其部分 ICM被激活的習語有“出頭露面”“冤有頭債有主”。

(2)臉轉指人的習語

臉不僅能夠傳達人的意圖 ,而且展示人的情感 ,揭露人的性格,是昀重要的人際交流部位 (吳淑瓊, 2009:91)。臉集五官于一處,是個人特征昀明顯的部位之一。人們交往時昀先認知的是人的臉。所以漢語中出現了用臉來轉指人的習語,處于事物及其部分的 ICM中,用部分轉指整體。前文中提到的“拋頭露面”以及“紅顏知己”“新面孔”“老面孔”都是臉轉指人的習語。

(3)眼轉指人的習語

眼有著觀察世界和收集外部信息的作用。在事物與部分 ICM中,部分轉指整體的關系被激活,所以“眼”被用來轉指打聽信息收集情報的人,如“眼目”就被用來轉指暗地查看情況并通風報信的人。相關的習語還有“眼線”“耳目”都是用眼轉指人。

(4)眉轉指人的習語

在古代眉毛是重要審美標準之一。古代男子以稠秀胡須眉毛為美,女子則以彎而細長的眉毛為美。在事物與部分 ICM中,“眉轉指人”不斷被激活,于是逐漸形成以眉轉指人的習語。如:“宛轉蛾眉馬前死”,以“蛾眉”轉指漂亮的女子;“巾幗不讓須眉”,以“須眉”轉指男子。

(5)耳轉指人的習語

耳是人的聽覺器官,同眼一樣具有收集外部信息的作用。前文提到的“耳目”轉指打聽信息收集情報的人。相關的漢語習語還有“順風耳”“隔墻有耳”等。這些以“耳”轉指人的漢語習語,在事物與部分 ICM中被激活。

(6)嘴轉指人的習語

嘴作為人體昀重要的器官之一,人們靠其來吃飯,而且每個人只有一張嘴。漢語多以同等詞“口”的形式出現,以“口”轉指整個人。如“養家糊口”“拖家帶口”都是在事物與部分 ICM中被激活,用部分來轉指整體。

從上面的習語中可以看出人體頭部器官基本都可用來轉指人。每個部分都有各自的凸顯性,又與人體相鄰近處于整體與部分 ICM中,這都為其代替整體提供了可通性。

2.范疇和屬性特征間轉喻習語

(1)臉轉指尊嚴的習語和臉轉指性格特征的習語

人不僅擁有自然臉還擁有一張社會臉,臉面是一個人對自己身體昀關注的部分(程東岳, 2007:153)。漢語中有諺語“死要面子,活受罪”以及“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都充分體現了面子對于中國人的重要性。這種表達十分豐富,如“丟臉、賞臉、翻臉、顏面掃盡”,用“臉”轉指尊嚴,在范疇和屬性特征轉喻的 ICM中被激活,用范疇轉指屬性特征。人的一些性格特征往往在人的臉上得到表現,所以臉部特征暗示著人的性格和態度。如用“臉皮厚”“死皮賴臉”形容人沒有羞恥心。與此相關的習語還有“面善”“鐵面無私”,也是在屬于范疇和屬性特征轉喻的 ICM被激活,用屬性特征來轉指范疇。

(2)眼轉指能力的習語人看外界事物的能力也有高低,一般看得遠能力就高,而看得近能力就低,比如中國古代神話當中的人物“千里眼”

便是具備看得遠的能力。其在范疇和屬性特征 ICM中被激活,,用屬性特征轉指范疇。相關的習語還有“目光遠大”等。

(3)嘴舌轉指性格的習語和齒轉指年齡的習語言談舉止往往體現一個人的性格。比如有的人說話慢慢悠悠,有的人說話簡潔明了。而嘴和舌昀直觀地展現人此方面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體驗往往通過“嘴”來描寫,所以漢語中出現了“心直口快、油嘴滑舌”來描寫人的性格特征。其在范疇和屬性特征 ICM中被激活,用屬性特征轉指范疇。

另外牙齒是隨著人體的年齡的增長而發展和消亡,所以漢語中出現以牙齒轉指年齡的習語,比如“幼齒、弱齒”都是轉指童年。通過屬性特征轉指范疇,習語的意義在范疇和屬性特征 ICM中被激活。

(二)整體中部分與部分關系下的漢語頭部習語

在部分與部分的關系下主要分為四類:感知 ICM下的轉喻習語,生產 ICM下的轉喻習語,因果 ICM下的轉喻習語,以及處所 ICM下的轉喻習語。

1.感知轉喻習語

人的感知和所感知的事物之間存在感知轉喻關系(李勇忠 2004:84)。

(1)眼轉指注意力的習語

就像前文所提到眼具有觀察和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因此人對某種事物關注和注意的時候往往“目不轉睛”。在漢語中有大量與此相關習語如“顯眼、刮目相看、引人注目”都是用感知器官轉指感知,并且是在感知 ICM中被激活。

(2)耳轉指聽覺感受的習語

耳作為人的感知器官能夠聽到外界聲音,感知外界的變化。在人體經驗的基礎上,人們用“耳”表達感受和感知到的外界事物。如“耳目一新”指聽到和看到的事物都有了新的變化,形容眼前的事物跟以前大不相同。這里的“耳”用來轉指聽到的事物,用耳來轉指聽覺感知,處于感知轉喻 ICM。

(3)口轉指口味的習語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民以食為天”之說,顯示了吃對于中國人的重要性。而人吃飯又與口密切相關,人通過口體驗美食和感知事物的味道,在日常生活中便形成與口相關的習語如“口重、口輕”,以“口”來轉指“口味”這一味覺感知,屬于感知 ICM。

2.生產轉喻習語

生產創作活動涉及生產者、產品、生產工具、產地、生產機構、產品名稱等,而且這些因素之間相互替代產生了生產轉喻(李勇忠 2004:86)。

(1)頭轉指思維的習語

頭作為人體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產生思維的地方。人們對于自己對外部世界的體驗,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和思維,基本上由頭部器官產生。所以“頭”轉指思維在生產 ICM中被激活,逐漸形成了與頭相關的習語,如“頭腦不清、昏頭昏腦”都是表示糊里糊涂。

(2)眼轉指視力的習語

人通過眼睛觀察外部世界,同時眼睛是目光和視力產生的地方。在生產 ICM中,“眼”和“視力”的轉喻關系被激活,逐漸形成了以“眼”轉指“視力”的習語?!澳恐袩o人、目空一切、眼尖、眼疾手快”都是以“眼”來轉指“視力”、“眼力”、“目光”。

(3)口舌齒唇轉指話語的習語

口舌齒唇是人體發聲和講話的器官,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人們為了便于表達用“口、舌、齒、唇”來轉指講出的話。例如“口誅筆伐、嚼舌根、伶牙俐齒、唇舌之爭、人多嘴雜”都是用“口、舌、齒、唇”來轉指講出的話語,而且在生產 ICM中被激活。

3.因果轉喻習語

因果關系中,結果常用來指造成該結果的人或事(李勇忠 2004:85)。人體情緒和情感的變化,能夠刺激產生人體外部器官變化。所以人們常用人體器官的反應,來轉指原因即人的情緒和情感。

(1)頭轉指情緒的習語

“搖頭擺腦”形容人自得其樂、得意輕狂的樣子。還有“搖頭擺尾”等習語都是用人體自身器官反應轉指情緒。這些習語都是在因果 ICM中被激活而被理解接收,進而固化為常用詞組。

(2)臉、眼、眉轉指情緒的習語

臉是人體外在表情昀豐富的地方,一個人情緒也往往體現在臉上。人對情緒變化的感知也往往是看臉色來辨別,而且眼、眉昀能體現人的情緒。在因果 ICM中,因果轉喻關系被激活,以“眉、眼、臉”的反應以及狀態變化轉指情緒。如“愁眉苦臉、眉開眼笑、眉飛色舞、愁眉緊鎖、目瞪口呆”都是以臉部器官的反應和狀態變化來轉指人的情緒。

(3)耳轉指情緒的習語“抓耳撓腮”常用來形容人焦急又無計可施的樣子。其在因果 ICM中被激活,以人的“抓耳”這一由情緒造成的結果轉指人焦急的情緒。

(4)鼻口牙舌唇轉指情緒的習語

漢語中人對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對此做出的情緒的反應有時體現在鼻口牙舌齒唇上。如“嗤之以鼻、目瞪口呆、瞠目結舌、張口結舌、咬緊牙關”在因果 ICM中轉喻關系被激活而且用人體器官外在的狀態轉指人體情緒,而情緒則是造成人體器官狀態變化的原因。

4.處所轉喻習語

地點和處于該地的人、機構、事件等密切相關,這些因素之間替代屬于地點和處所轉喻(李勇忠 2004:88)。

(1)頭轉指頭發的習語

生活中人常常用“頭”來轉指頭發,人常常說“理頭、蓬頭垢面、披頭散發”,都是用頭來轉指頭發,而頭發又居于頭上,所以屬于處所 ICM。

前文的分析可綜述為下列圖表:

四、結語

轉喻這一認知方式無處不在,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人們不僅僅把頭部器官作為人體的一部分來認識,同時通過對人體頭部器官的作用和特征的認識來認知外部世界。而所激活的新的認識都是基于人們大腦原有的認知。這些新的認識很大部分是在轉喻認知模型下被激活。本文通對人體頭部習語的分析,進一步認識到人體頭部習語,是通過七種轉喻認知模型被激活而逐漸成為日常習語使用,從側面反映了轉喻對于生活和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Lakoff, G.,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Liu Yongzhong. 2004.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Metonymy in Language [M].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3]Ungerer, F., Schmid, H.J.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程東岳.2007.“臉”的隱喻與轉喻—基于“臉”的漢英語料對比研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 第3期.

[5]李瑛,文旭. 2006. 從“頭”認知:轉喻與隱喻與一詞多義的現象研究 [J] 外語教學 第 3期.

[6]李勇忠. 2005. 轉喻的概念本質及其語用意義[J]. 外語與外語教學 第8期.

[7]錢毅. 2011. 英漢身體部位習語對比[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語言研究 第1期.

[8]束定芳. 2004. 語言學的認知研究:認知語言學論文精選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9]束定芳. 2011.隱喻與轉喻研究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0]徐景亮.2007.轉喻推理與轉喻性習語加工模式的構建 [J]. 外語研究 第1期.

[11]吳淑瓊.2009.英漢“臉、面”的多義網絡對比研究及認知理據[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 3期.

[12]現代成語巨典 [Z].1993.大連:大連出版社.

[13]現在漢語詞典[Z].1978.北京:商務印書館.

[14] 漢語成語學習詞典 [Z]. 2006.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5]張輝,孫明智.2005.概念轉喻的本質、分類和認知機制[J].外語與外語教育學 第3期.

[16]趙艷芳.2004.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歡
轉喻
轉喻概念化時間的理據淺析
大學生英語寫作中隱喻、轉喻新奇搭配習得狀況研究
淺析隱喻和轉喻在詞義演變中的作用
轉喻式翻譯理論對法律文本翻譯的指導作用
多模態隱喻視角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幸福的認知解讀
原型范疇理論視角下的漢語轉喻分類研究
基于原型范疇和隱喻轉喻認知的大學英語多義詞教學的研究
語用推理中轉喻的運用
認知隱喻和轉喻視角下的死亡委婉語研究
認知語言學理論視角下的一詞多義現象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