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地方應用型高校的二外德語教學的思考

2016-12-08 21:53趙燕蕊
考試周刊 2016年91期
關鍵詞:德語學時應用型

趙燕蕊

摘 要: 地方應用型高校的辦學目標是為了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憑借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專業,為本地區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并不斷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以服務于本地區的現代化建設。本文主要對地方應用型大學二外德語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說明教學改革在地方應用型高校二外德語教學的必要性,并探求通過何種形式的二外德語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地方應用型高校的二外德語教學質量,同時增強地方應用型高校畢業生適應社會的技能。

關鍵詞: 德語教學 地方應用型高校 教學質量

一、引言

地方應用型高校指的是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而不是以科研為辦學定位的本科院校,現階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次、本科第三批次的錄取院校。地方應用型的本科教育對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及的應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2014年3月中國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經明確:全國普通本科高等院??偣灿屑s有1200所,將有600多所應逐步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轉型的大學本科院校大約占高等院??倲档陌俜种迨?。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非常明確,辦學目標就是為了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憑借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專業,為本地區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并不斷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以服務于本地區的現代化建設。這樣不僅有利于地方高等學校的健康長遠發展,還有利于促進地方經濟的和諧快速發展。2015年我校成功獲批為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立項建設單位。德語作為一門第二外語,在我校開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要緊緊圍繞地方應用型高校建設的指導,將二外德語教學與應用型教學相結合。

二、二外德語教學在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多,教學課時少。

2000年,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德語組根據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對1991年出版的《大學德語教學大綱》進行修訂。新修訂的《大學德語教學大綱》對德語教學和教材編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兜抡Z(二外)教學大綱》規定: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同時具備初步的聽、說、寫、譯的能力,并能用德語交流比較簡單的消息。而且大綱提出教材要注意題材和體裁的多樣性,還要注意跨文化交際的培養。大綱規定,二外德語一般周學時為四學時,共三到四個學期上完,總共學時為180學時~240學時。

我校二外德語目前是在本科三年級開設一年,本科四年級上學期開設六周,每周四個學時,總課時量大約是164個學時,遠遠低于教學大綱要求的180學時~240學時。如何在164個學時內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而且以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為指導,二外德語教師必須在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上下大力氣,這同時對學生的挑戰是巨大的。

2.教材陳舊、缺乏實用性。

目前大部分應用型高校使用的二外德語教材即使涉及了“聽說讀寫譯”這些方面,但教材編寫基本沿襲以語法為脈絡,中間穿插課文的形式。在內容的編排上也以課文為主,其他的閱讀或者是聽力練習都非常簡單或者是基本不側重。而課后練習也是編排特別簡單,缺乏與之配套的先關的練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都不高。很多出版社在編寫教材時,沒有結合地方應用型高等學校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水平,題材和內容編寫不合理,沒有與時俱進,抑或是教材編寫難度偏大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不符。教材的更新速度和實用性遠遠落后于地方應用型高校相關學科的發展,從而導致學生興趣下降,限制教師授課積極性的發揮。地方應用型高校二外德語教學培養的是應用型的專門人才,二外德語教材只有與培養方式相契合才能發揮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優勢,而大部分的教材都達不到這一要求。

3.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地方應用型高校的二外德語教師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在外國語學院一般屬于“弱勢群體”和“局外人”。二外德語教師在很多地方應用型高校里都超負荷工作,一般一所地方性應用型高校只有一個二外德語教師,教師要承擔大三、大四兩個年級的教學任務。從而導致二外德語教師進修機會少、學習時間緊、經費短缺等問題,使二外德語教師很難有時間和精力鉆研最新的教學理念的教學方法。這樣造成的后果是嚴重地和地方應用型大學的培養計劃脫節。而有的教師雖然語言功底比較扎實,也精通外語教學理論,卻缺乏必需的專業知識。

4.二外德語教學模式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脫軌。

地方應用型大學的學生畢業后直接去生產一線工作,如何將在大學里學到的德語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工作中對學生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由于應用型高校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大部分二外德語教師都是大學畢業后就直接工作了,在日常教學中,這些教師大多把對詞匯、語法的講解放在首位,而沒有重視學生德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的都是“啞巴德語”、“聾子德語”。二外德語教學方法缺乏創新而且教學模式老套,把學生看做是學習的客體而不是主體,把老師看做是課堂活動的主體而不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大部分德語教師都是按照解釋單詞、講解語法、單詞練習和課文解釋這些步驟來講課的。由于學生參加的練習過少,只重視德語語法知識或者是課本中的基礎知識,而不是二外德語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適應不了社會的需求,從而導致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很難實現。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就要把二外德語教學模式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因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是實用型人才和創新性人才。

二外德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僅僅把教學重點放在對語法和詞匯的講解上,而要重視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同時不能固守特定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實現特定的地方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三、如何提高地方應用型大學德語二外的教學質量

1.轉變教學理念。

在地方應用型高校的二外德語課堂中,要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的能力,改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狀態。在二外德語教學中,要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要以學生為本,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為在大部分的二外德語教學中,由于課程設置的原因,一般課程都不多,二外德語教師就利用大部分的上課時間講解語法。演練練習或者是講解課文,整堂課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講,學生很少參與,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嚴重下降甚至跟不上進度的局面,學生對老師的話不知所云,云里霧里,老師一直做無用功,從而導致事倍功半。因此在地方應用型大學的二外德語教學中,老師要轉換思路,形成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服從于學的局面。學生不是被老師操縱的,而是本身具有強烈的主人翁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中的。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課上課下形成良性的循環。

2.創新教學方法。

大部分二外德語教材都是按照解釋單詞-練習語法和詞匯-講解課文這種單調模式來設置的。這種公式似的教學內容不僅讓學生覺得內容繁多,而且教學方法落伍、死板。如果只按照書本上進行教學而不考慮學生的需求是很失敗的。創新的教學方法要因人施教,要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二外德語對大多數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主要是掌握一些最基礎的語法知識,閱讀和課本內容難度相當的文章,能和德國國家的人員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就足夠。對于要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的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僅僅知道以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加大課外練習,進行系統性的語言培訓和語言練習,只有這樣才會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對于理工科的選修二外德語這門課程的學生來說,他們有的是想參加德??荚嚦鰢魧W,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小班教學,強化聽力、閱讀、寫作、口語和語法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愿望。

3.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

地方應用型高校的教學水平主要是由教師的素質決定的。由于大部分地方應用型高校都是2000年之后剛剛升上本科的院校,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師的教學經驗相對不足,會出現二外德語知識的學習與學生專業聯系不緊的現象,因此就難以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二外德語雖然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但是二外德語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基礎知識,更要具備良好的科研能力,最主要的是熟悉掌握專業的理論和實踐,可以多參加“產學研”項目,深入企業基層,可以到相關專業的企業掛職實踐,了解自己學科的前沿和動態,取得市場上的第一手資料和信息,將技能和德語知識融合在一起。與此同時,學??梢远嗉訌娊處煹膶I知識的培訓,定期邀請相關企業的專家或工程師學校實際講解,對師資力量進行培訓,加強校企合作,提高教師的競爭力和整體素質。

4.完善教學內容

由于地方應用型大學的二外德語教材編寫不合理,內容過時適應不了學科建設的要求。有條件的應用型高校在選擇教材時要考慮教材應與時代合拍,具有前瞻性和實效性,同時要注意雙語教材的使用。比如面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使用旅游德語的教材,面向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以使用計算機德語,面向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可以使用經貿德語的教材,對于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可以加大機械制造方面術語和機械制造方面的教學力度。同時在教材的選擇和編纂上要注意深入淺出,先掌握好基礎知識再過渡到專業知識甚至是更高深的知識。這樣才能提高學生使用德語的能力,二外德語教學才不會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脫軌。

四、結語

地方應用型高校的二外德語教學一定要迎合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對實踐教學更重視,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二外德語教學要逐漸從傳統的注重課堂教學轉移到注重實踐上,這樣才能在不斷完善二外德語教學的基礎上,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德語的能力,又促進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李秋梅.德語(二外)教學的探討與實踐[J].外語論壇,2012(31).

[2]韋薇.關于地方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學的思考[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

[5]胡峰.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德語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

[4]邵永真.深入探討教學原則,促進大學外語教學改革[J].外語界,2001(4).

猜你喜歡
德語學時應用型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詩詞寫作》課程教學大綱(節選)
學時壓縮下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探討
教學大綱國畫(工筆花鳥)
探索學時積分制 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合作學習在大學德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哲學“專業德語”教學研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