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性”與“趣味性”

2016-12-08 16:29張艷紅?オ?
山東青年 2016年9期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教育性趣味性

張艷紅?オ?

摘要:

目前,針對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性”與“趣味性”的研究,是眾多從事小學語文工作者們首先考慮的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家長以及老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傳統的比較死板的教育已經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大家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育性和趣味性需求程度也在不斷的變化,所以,從小學教材到課堂上課形式,如何在增強其“趣味性”的同時又不失其“教育性”,是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重點。無論是從學生來說還是對于學校、家長、社會,這種改革都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材;教育性;趣味性

小學生剛進入系統學習的初級階段,在年齡上和心理上都不成熟,并且正處在人格和學習習慣形成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的“教育性”,否則就很有可能出現既無法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標,也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小學語文教材“教育性”與“趣味性”的關系

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和閱歷限制,以及他們的性格特點,他們對課本知識的接受程度還比較低,所以,小學語文課本的“教育性”在小學生的教育上所起到的作用非常的有限。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大眾教學觀念的不斷變化,小學生階段需要學習的知識點不斷的增加,現有的小學語文教材的知識就越發顯得單薄,因此,要想使語文教材適合現在的小學生,就必須豐富教材內容,從內容的趣味性和知識的多元化都進行拓展,否則小學語文的發展狀況就不容樂觀,前景堪憂。小學語文教材的“趣味性”則是不同于“教育性”的另一個屬性。這一教材屬性和小學生的教育是完全不沖突的,甚至可以說是小學語文教育所特有的,只有將趣味性溶于小學教育,小學語文教育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以往小學語文教材的不足,極大的充實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和內涵。事實上,現有的小學語文教材已經具備很大程度上的趣味性,只是,人們固有的教學和學習習慣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都專注于其中教育性的內容而忽略了教材上偏向趣味性的內容。所以,小學語文教材的趣味性改革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的改變,而要同時兼顧教育理念的傳播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能真正做得到小學語文教材的“趣味性”。

二、小學語文教材“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有效措施

根據以上的探討內容,小學語文的“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是十分的重要而且必要的。針對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存在的“教育性”過強、“趣味性”不足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和改善的方案,以達到小學語文教材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合理搭配。

1、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要喚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培養他們主動的發現教材里面的趣味性而不是一味的挑選知識的能力。應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指導和培養,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增強他們的思維靈活性。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教會他們認識事物的正確過程,全面的認知能力、辯證的分析能力、跳躍的思維能力和大膽的質疑能力。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之后,不僅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認識世界、準確的抓住事物的本質,和可以讓學生在認識過程中發現教材的趣味性。因為在學生進行自主的認知過程中,需要很多基礎知識和輔助的知識,所以學生不僅僅可以復習和熟練已經學會的知識,還可以不斷攝取新的知識或者接觸新的事物,同時起到了教育和啟發的作用。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維方式,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結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換位思考,用不同的眼光去觀察事物。例如,針對《植物媽媽有辦法》這個內容,老師可以通過鼓勵同學從多個角度去分析植物媽媽的行為,從而讓同學們能夠全面、準確的把握這個角色。在教學方式上,老師可以以“你眼中的植物媽媽”為題,讓同學們結合課本知識、生活經驗和資料查詢,盡可能的認識更多的植物和了解植物的特性。這樣不僅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只是儲備,還可以激發同學的思維活性。

2、充分利用多媒體軟件

多媒體教學時隨著科技的發展而出現的十分有力的教學方式。因為多媒體本身就包含的趣味性和它表達形式的多樣化,使得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的多媒體教學在提高課堂趣味性和調動學生主動性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增強小學語文教材“教育性”與“趣味性”的有效結合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運用多媒體,把教材的內容以一種新鮮的,活潑的方式展示出來,既不會缺少準確性,有足夠全面。同時,過程中帶給同學們的新鮮感和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提高課堂效率,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而更加有效的達到小學語文教育在教材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的“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統一。

3、合理組織、布置實踐作業

課后作業作為學生生涯每個階段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小學生語文教學上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動的,小學生在課堂之外,依靠課后作業對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接下來的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傳統教學中,作業太過于缺乏趣味性,因此,它的作用和效果也就不明顯。在新的教育體系里,新的課后作業模式的出現時必然的。除了原先的復習和預習功能,新增加“實踐作業”這一作業形式。這種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重要體現,它同時反映的是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語文教學不同于數學英語等科目,它本身是很抽象的,不能像數學英語那樣題目和答案都很具體,教師的教學目標不能準確量化,學生的學習成果也不是立竿見影,因此,不合適的教學方式很可能導致語文教學沒有應有的效果,教師達不到教學目標,學生也不能準確把握知識精髓。而小學語文實踐作業就是針對語文教學的特點,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又側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升華,并且逐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活中加深學習體會。教師在選擇教學形式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選擇在形式上由淺入深教的實踐作業,例如《手捧花盆的孩子》這個教學內容的實踐作業,教師可以分幾個階段來進行:首先讓學生把握課文內涵,理解誠實的含義。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回家之后同父母進行交流,反省自己以前的錯誤作為,爭取爸媽的原諒和理解,從中獲得成長,收獲承認錯誤的勇氣和成長的信心。當然,父母一般會對學生坦白錯誤的行為給予理解和寬容。然后,當同學們真正體會到了信任的意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一個有趣的考驗同學之間信任的游戲。兩個學生搭檔,一個同學站在講臺上朝后倒下,另一個同學負責接住他,老師就在旁邊防止意外的發生。這樣的一個小游戲就可以考研學生之間的信任程度,并且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信任的美好和含義。通常在老師的鼓勵之下,學生都能很好的挖成這個游戲教學。從中可以看出,課堂教學的“教育性”與“趣味性”完全可以完美的結合。綜上所述,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教材的“教育性”與“趣味性”的統一和完美結合,不僅是時代的發展要求,也是當代小學生成長的切實需要,因此,實現小學語文教材和教學方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結合是有及其重要的意義的。在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于迪.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研究[D ].渤海大學,2014.

[2] 楊麗麗.兩岸小學語文教材比較研究[D ].蘇州大學, 2014

[3 ] 張琦. 論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性”與“趣味性” [D].中國海洋大學, 2013.

[4]黃宗圓.現行小學《語文》兒童文學選文初探[D]. 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諸城市第一小學,山東 諸城 262200)

猜你喜歡
小學語文教材教育性趣味性
“揪”出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有效運用小學語文教材的策略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名著閱讀教學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貫徹教學的教育性
把握民生新聞趣味性的幾點思考
淺議教學的教育性與教育的教學性
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