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法律領域之公正性法律思維

2016-12-08 18:37方媛?オ?
山東青年 2016年9期
關鍵詞:法律思維

方媛?オ?

摘要:法律思維之公正性法律思維就是法律從業者利用法律思維對呈現于感官之前的主客觀事實的實際情況的作出公正性判斷的思維方式。目前,對刑事科學領域內的公正性思維研究不僅有助于實現刑事法律追求的首要價值公正,促進刑事法律的不斷完善,還可以為社會提供法律知識和法律價值觀念。

關鍵詞:法律思維;公正性思維; 刑事法律領

一、法律思維之公正性思維定義

(一)法律思維

目前,學術界并未對法律思維的定義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綜合不同的學者從法律思維的定義,可以得出法律思維的幾個特征:第一,法律思維的主體是法律人。第二,法律思維的對象是法律規則和社會問題。第三,主體對法律現象的思考和認識,有著特定的模式和方法。第四,法律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第五,法律思維有著一定的價值取向。

(二)公正性法律思維

所謂公正性思維,就是法律從業者利用法律思維對呈現于感官之前的主客觀事實的實際情況的作出公正性判斷的思維方式。

二、公正性思維之公正的相關理論

由于公正與公正性思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公正是公正性思維的核心與基礎,公正性思維是追求公正實現的一種方式,因此,可以從公正的角度來對法律思維之公正性思維進行理解與把握。

(一)公正的基本內涵

1、公正的定義

所謂公正,就是公平正義的意思,正義是法律領域特有的價值,公平則強調平等,公道強調人的德行品質,廣義上說,公正應包含有正義、公平和公道的含義。

2、狹義的公正與相關概念的區分

(1)公正與正義的區分

根據《辭?!放c《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公正指公平正直、沒有偏向或用同一標準評價相同的人與事,是等利(害)交換的行為;正義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是關于人格修養的道德范疇或執法評價的價值范疇,是既合規律又合目的的社會倫理范疇。

(2)公正與公平的區分

公正與公平兩者在概念上有所不同,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公平是對多個個體的一種態度或作為,要求一視同仁,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或任何一個人。

(二)刑事法律學科中的公正理論

1、公正是刑法優先選擇的價值目標

(1)從詞源上看,法的本義就在于公正。在漢語中,古字“灋”本身就具有“去不平”、“定紛止爭”、“持平若水”等含義。

(2)許多法學家都強調,正義是法的實質和宗旨,法只能在正義中發現其適當和具體的內容,也只能在正義中體現其價值。①

(3)在我國現行刑法中,很多法律規定都涉及到道德,例如:不得盜竊、綁架、放火等這些禁止性的規定,都來源于道德觀念或者道德規范。刑法的這種深厚道德基礎決定了其必須將公正放在價值目標的追求與實現之中。

2、公正是刑事訴訟程序的追求目標

(1)刑事訴訟為實體公正提供空間

刑事訴訟程序要把有利于查明案件真相并對真相進行準確評判的有效方法或經驗,用程序規則的形式固定下來。②為了保證實體的公正,刑事訴訟程序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關于犯罪事實真相的問題,也就是關于發現犯罪事實的相關證據問題,要盡可能收集支持或者反對犯罪成立的各方面證據。

(2)刑事訴訟程序對司法腐敗的遏制

科學的刑事訴訟程序有利于約束司法主體的權利,由于司法權力的特性,使其具有先天性的優越地位,使得犯罪人處于不利的地位,有必要對其以程序進行約束,防止侵犯到弱勢主體的合法權利。

(3)刑事訴訟程序對程序公正的保證

在英美人的法律傳統思維之中,將程序公正視為看得見的正義,公正的外表和事實上的公正是同樣重要的。實質上的保障和程序上的宣示使得刑罰權的科學運作過程變成了一種可以最大限度保證實體公正得以實現的可把握和可操作的程序公正過程。

三、公正性思維在刑事法律領域的實踐與問題

(一)刑事立法的公正

將公正性思維運用到刑事立法就是指,有權立法的個人或者法律規定的權力機關在制定、認可、修改或廢除刑法規范時,將一般公正的公正性法律思維貫穿其中。

1、立法平等

在刑事立法的過程中,要求立法平等是指在定罪量刑方面,行為人是平等的,是不以身份、種族、信仰等的差別而有所不同。

2、立法公平

立法公平是指罪刑的等價性,在刑事立法時,除了要注意刑法預防犯罪的功能,還應當注意報應關系的存在,即犯罪的社會危險性程度是犯罪的客觀危害程度與主觀惡性程度的相統一。

3、立法正當

刑事立法是對個人自由的一種限制,這種限制是為了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存在,以及社會的持續發展,因此,這種限制只是對自由的部分約束,即個人自由的行使應當做到不妨害他人自由行使。

(二)刑事司法的公正

刑事立法的公正性是刑法公正性的首要之義,但刑法公正性的真正實現還有賴于刑事司法的公正性。③

1、司法解釋的公正

法律是概括的、抽象的,在具體地適用時,需對其進行相應的解釋。司法解釋的公正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是對一般條款的進行解釋;其二是對空白條款的解釋;其三是關于條文沖突的解釋;其四是對法律漏洞區進行解釋。

2、司法裁量的公正

法律不能將一切犯罪事實納入到法律規定之中,法官在具體適用時,具有一定自由裁量權。在某種意義上說,刑事立法是確立原則的過程,而刑事司法則是自由裁量權的行使。

(三)刑事程序的公正

我國刑事程序公正要求尊重人的尊嚴,把人當作是具有獨立價值的個人來看待。

四、公正性思維的意義

(一)公正性思維對法律方面的意義

1、法律思維是一種平衡性思維,只有將公正引入法律才能保證平衡之長久。

司法具有解紛止爭的功能,這一功能主要是通過法院的訴訟、審判活動來實現的。

2、公正性思維是法治得以貫徹的有效路徑

公正性思維蘊含著法律知識、價值和方法等,當法律知識、價值、方法形成一定的法治理念,并固化于人們的思想中,人們看待事物、對待事物的方式,會沿著法治的途徑前進。

(二)公正性思維對法律外領域的意義

1、公正性思維有利于促進效率的提高

公正與效率之間不存在根本的沖突,二者可以兼得,并且公正可以促進效率。

2、公正性思維有利于促進社會生活的協調與進步

社會公正是當代社會進步的內在屬性與重要標志,而公正性思維是社會公正的前提。

3、公正性思維有利于更好地協調不同社會群體、集團、階層之間利益關系

要實現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均衡,緩解社會矛盾,關鍵是要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來容納和規范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表達,實現社會資源和權利的公正分配。

[注釋]

① 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02頁。

②曾憲義,王利明,刑事訴訟法,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年版,第34頁。

③陳興良 刑法的價值構造 第二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年10月 第280頁。

[參考文獻]

[1]侯宏林.刑事政策的價值分析[M].2005年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5年,第218頁.

[2]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M].2001年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02頁.

[3]曾憲義, 王利明.刑事訴訟法[M].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第34頁.

[4]曾憲義,王利明.刑事訴訟法[M].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35頁.

[5]陳興良. 刑法的價值構造[[M].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年, 第280頁.

[6]康德.法的形而上學原理—權利的科學[M].沈叔平譯.1991年版.商務印書館,1991年,第30頁.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北京 100016)

猜你喜歡
法律思維
法律文書寫作課中學生法律思維和法律實踐能力培養方法之我見
論經濟法案例教學中法律思維的培養
培育法律思維與“互聯網”時代法學教育之反思
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思維培養芻議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實例研習課程設置構想
以法律的思維貫穿運用于企業政工工作中
卓越醫師教育背景下醫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探索
大學中法學教育的 規定性及其目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