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2016-12-10 08:28梁振然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產教融合教學改革

梁振然

摘要:文章根據城市規劃課程實踐性、綜合性、層次性強的特點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了生產與教學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完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專業教學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產學融合模式,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導向、規劃師職業導向、規劃設計項目導向、城市問題導向,進行反向驅動教學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產教融合; 城市規劃設計;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6)05-0093-04

城鄉規劃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城市規劃設計系列課程作為城鄉規劃專業最重要的核心課程,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主要培養學生掌握修建性詳細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城市設計等不同規劃設計層次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在高校轉型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1-2],對專業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城市規劃設計課程產教融合的探索和應用》為支撐,開展了以產教融合為主線的城市規劃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和實踐。

一、城市規劃設計課程的特點

(一)實踐性強

城市規劃設計的實踐性是由城鄉規劃專業實踐特點決定的,在課程設計中的一項設計課題,無論是“真題真做”還是“假題假做”,都要考慮規劃方案的可操作性。不論是進行城市的總體規劃還是局部地塊的詳細規劃,要求學生必須深入現場調查研究,掌握與規劃設計任務相關的基礎資料(包括工程地質、氣象、水文、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人口資料等),掌握城市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從現狀出發,找準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解決問題。

(二)綜合性強

城市的復雜性決定了城市規劃設計的綜合性,綜合性是城市規劃工作的重要特點。經濟、社會、人口、產業等都對城市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建筑、道路交

通、生態環境、市政工程等必須在規劃方案中得到合理解決。一個合理的規劃方案,往往是多學科綜合運用的結果。因此,城鄉規劃專業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根據不同類型的規劃設計分別采用獨立或分組的形式完成。

(三)層次性強

城市規劃設計系列課程包含城鄉規劃體系中的各層次規劃教學實踐內容,既包括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和城鎮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層面,也包括城市設計、城市更新與保護等類型的規劃設計,是由淺至深,由難至易,由局部至整體的層次遞進關系[3]。

二、城市規劃設計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被動的“真題真做”

基于項目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運動最早出現在16世紀晚期的意大利,主要應用于建筑和工程教育活動中,這種方法開始逐漸應用于國內高校教學體系[3-4]。即國內高校城市規劃設計課程教學中的“真題真做”教學方式,被廣泛認同和采用。但是近年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很難在課程開設時正好有符合課程大綱要求,難度適合的“真題”提供給學生“真做”,課題安排的時間和進程相對固定,很難與規劃項目編制過程同步,項目調研、中期匯報、項目評審無法與課程進度同步,本科生的專業能力很難達到項目深度要求等。這些問題都使課程教學越來越被動。

(二)空泛的“假題假做”

對于一般開設城鄉規劃專業的普通高校,由于專業實力和知名度的限制,沒有能力接到城市規劃項目。很難實現“真題真做”,只能假設規劃背景,自擬規劃條件“假題假做”。學生只能根據設計任務書和《城市規劃原理》教材進行規劃方案設計,教師也只能根據規劃理論進行較理想狀態下的方案指導。甚至連基本的現狀調研、基礎資料分析和整理都沒有機會涉及,更別提涉及城市規劃較深層次的問題、地塊的實際問題、甲方的想法等,在指導教師“一家之言”下完成了規劃方案,難免較為空洞。

(三)“孤芳自賞”的點評

方案點評是規劃課程設計最終的環節,除了部分重點高校能實現校際、校企聯合點評。多數高校還基本采用教師自評指導作品的形式。特別在缺少雙師型教師的高校,難免有點“孤芳自賞”的感覺。對于學生而言,缺乏其他教師和一線規劃師的點評,思維受限,很難發現規劃方案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效果和培養質量自然大打折扣。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規劃設計課程改革探討

產教融合是高校教育向應用型轉型的必然途徑,可以有效擺脫人才培養“重理論,輕實踐”、與產業相脫節的被動局面。對城市規劃行業亦是如此,對城市規劃設計系列課程進行產教融合的教學改革,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對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城鄉規劃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規劃師”素養的應用型人才,從城市規劃設計課程目標來講,具體體現為:面向規劃設計單位,具有綜合理論知識、規劃實踐能力、

團隊協作能力,具有從事各類規劃實踐的基本能力,掌握一定的分析和表達方法,能有效對接和過渡到實際的規劃設計工作中。

(二)完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

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才能有效進行城市規劃設計實踐,必須要構造與之相配套的理論教學體系,本次研究提出由實踐內容決定理論授課內容的教學體系。

(三)構建產學聯動模式

1.構建共贏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不僅僅是簡單的在學校學理論,去企業實踐,還應包括共建實訓室、課程/教材開發與建設、訂單培養、頂崗實習和實訓基地合作、教師培訓和兼職教師合作、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開展專業技能競賽、人才技能認證與就業推薦、共同合作項目等多個方面。對于城市規劃設計課程校企合作模式來說,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開展:(1)邀請規劃單位一線規劃師進課堂,專題授課、指導方案、點評方案等。(2)利用規劃單位豐富的規劃實踐項目,作為設計圖題目,給學生提供“真題真做”、“真題假做”的機會,為學生提供間接參與實踐規劃項目的機會。(3)由學校專業教師和設計單位共同組建校內工作室,將教學場所由專業教室移至“工作室”,課內和課外教學相結合。(4)校企聯合培養,進行訂單式的人才教育培養模式。

2.構建“學做一體”產學融合模式

積極利用校企合作企業和教師共同承擔的規劃課程,將工程設計實踐與教學結合,以生產項目為支撐,采取讓學生全方位參與生產實踐的方式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真正實現“做中學”,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產學聯動,學做融合,以產促學,以學助產,做到規劃課程和規劃單位的準確對接,順利過渡。

3.構建“雙制式”教學組織模式

改變“理論滿堂灌,實踐看一看”的傳統教學思路。完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環節,改革課堂組織模式,理論授課以專題授課為主。借鑒重點院校的“項目小組制”模式,組織由學科帶頭人、工作室負責人、企業指導教師和小組負責人構成的“雙導師”教學團隊。依托工作室,打破專業教學的年級限制。

(四)融入目標導向的反向驅動教學

1.經濟社會發展導向

教育的改革必須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關鍵要創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機制,更新理念[7]。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城市規劃的發展水平,城市規劃的目的是研究城市未來的發展,合理布局、綜合部署城市各項工程建設。城市規劃離不開經濟情況分析,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城市建設的支撐。城市規劃工作必須要對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清晰的認識,因此,在城鄉規劃的專業教學中有必要引入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教學,才能在今后的規劃實踐中清楚地認識到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為維護公共利益發揮作用,指導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

2.規劃師職業導向

規劃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主要是從事各種類型的規劃設計,引導城市建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而城鄉規劃專業是培養規劃師的專業,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規劃師基本素養的應用型人才。在城市規劃設計課程教學中,需要根據規劃師的職業特征和工作內容組織教學,著重培養以下能力:(1)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能進行基本的規劃分析、設計。(2)廣博的知識面,在經濟、社會、文化、地理、歷史、藝術等方面有一定修養。(3)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職業道德,思維敏銳,善于創新。(4)熟練的軟件綜合應用能力。

3.城市問題導向

分析城市問題是進行城市規劃工作的基礎,同樣也是城市規劃設計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然而城市是一個復雜又多樣的綜合體,要準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需要培養學生極高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社會文化、人文地理知識。因此,以城市問題為切入點,將國內外城市鑒賞課程融入日常課程體系,通過兩到三年,循序漸進地對國內外知名城市進行分析,從中提煉學習規律和知識精髓,以引導學生正確調查分析城市存在的問題為基礎,逐漸培養學生深層次、多角度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規劃設計項目導向

一個實際的規劃項目,包含規劃的眾多知識。為了有針對性的教學,應減少空洞枯燥的理論授課環節,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形象生動的實例專題分析課程。以城市總體規劃設計課程為例,

根據總體規劃包含的工作內容,進行針對性專題授課,將對應的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按專題分為編制內容和方法、調研與基礎資料分析、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用地分類與評價、城市性質與規模、用地布局、綜合交通規劃、近期建設規劃、綜合防災規劃、專項規劃和文本、規劃說明書編寫等11個專題,并為每一個專題安排實例操作演練。

四、結語

城市規劃設計課程是實踐性、綜合性和層次性極強的課程,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改革提供了范本。文章從實際教學中得到驗證,從課程體系、授課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探討,然而校企聯合培養、產教融合模式的研究和實踐還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筆者將在日后的教學和研究中繼續探索更為實際有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Z].2015.

[2]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Z].2010.

[3]劉景福.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4):11-14.

[4]呂飛,戴锏,路鄭冉.城市規劃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體系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2(4):85-89.

[5]杜玉波.高等教育要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N].中國教育報,2014-7-24(3).

猜你喜歡
城市規劃設計產教融合教學改革
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研究
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分析
景觀生態學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應用探析
城市規劃如何適應城市發展的思考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