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人打孩子悠著點兒

2016-12-12 16:23關穎
中華家教·幼兒版 2016年12期
關鍵詞:監護人懲罰大人

鏈接: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自2016年3月1日起,我國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該法明確對家庭暴力的范疇、預防、處置、人身安全保護令和法律責任做出規定。

很多人都知道打人犯法,但是打自己的孩子則是兩回事。而且,凡是打孩子的父母,往往都有自己的理由。與打別人迥然不同的是,打孩子是出于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孩子好。

那么,大人打孩子違法嗎?家里發生的暴力行為外人管得著嗎?這樣的問題在今年3月1日實施的我國《反家庭暴力法》中都給予了肯定的回答。這部法律所說的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即法律約束的是所有家庭成員,包括成年人對孩子實施的暴力行為;家庭暴力不僅是對身體的侵害,也包括精神上的傷害。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傷害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仔仔被爸爸“修理”了,他跑去找媽媽訴苦:“媽媽,有人打你兒子你會怎樣?”媽媽說:“我會打他的兒子報仇!” 仔仔:“哇……”打孩子似乎成了家常便飯,人們是拿大人打孩子當笑話說的。

在我國,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天經地義的觀念根深蒂固,父母們“打孩子有理”的認識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場上所思、所想,許多父母從孩子暫時順從中嘗到了“甜頭”,卻不知道孩子受到皮肉之苦之后會產生怎樣的永久創傷。打孩子究竟打出了什么呢——

危及孩子生命 有個媽媽懷疑兒子偷拿家中的錢,她心生氣憤,叫孩子把衣服脫光,先用皮帶抽打,孩子還不認錯,又用塑料管持續打。結果孩子出現身體不適的癥狀,送醫院后經搶救無效死亡。媽媽追悔莫及,沒想到幼小的生命如此脆弱,她也因故意傷害罪被判刑10年。

自尊心受到傷害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自尊心會越來越強,打孩子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孩子反而因此做事不計后果,覺得“大不了就是一頓打”,甚至破罐破摔、自暴自棄。

撒謊 有的孩子“好漢不吃眼前虧”,學會了見風使舵、看父母臉色行事。一位媽媽因孩子撒謊找專家咨詢,專家問孩子:“你撒謊一定是有原因的,對嗎?”孩子吐露了真情:“我怕挨打?!睂<覍寢屨f:“是你們教孩子說謊的”,這是媽媽萬萬沒想到的。

播下仇恨的種子 有的孩子挨了打后會記恨大人,甚至報復父母。有個媽媽驚恐地說:“我一怒之下打了兒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來,險些砸在我的頭上。還狠狠地說,‘走著瞧吧!過幾年再算賬!想想他的話,我的心都涼了?!?/p>

產生攻擊行為 父母動輒打罵孩子,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孩子很可能也變得脾氣暴躁,當與別人相處不如意的時候,當他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攻擊行為。

喪失對父母的信任 父母動輒打孩子,容易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個5歲的孩子挨打后指著爸爸說:“你有什么本事?就會欺負小孩!”

打孩子造成的哪一種結果都不是父母所希望的。在絕大多數家庭中,被打的孩子沒有成才,棍棒之下也沒有出孝子,“打是疼,罵是愛”根本不為孩子所接受。皮肉之苦是暫時的,而對孩子的心靈傷害卻是永久的。

家庭暴力不是私事

在當下,大人打孩子可不能太隨意了,稍不留神就是違法行為?!斗醇彝ケ┝Ψā窂娬{“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以文明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監護和教育職責,不得實施家庭暴力?!蔽闯赡耆恕霸馐芗彝ケ┝Φ?,應當給予特殊保護?!?/p>

法律中對家庭暴力有明確的懲罰規定,比如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依法撤銷其監護人資格;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即便沒構成違法犯罪并不意味著就沒事了。法律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不構成治安管理處罰的加害人,公安機關也要進行批評,同時出具《告誡書》,并作為法院審判家庭暴力案件的證據。而這個“加害人”包括孩子的父母。

大人打孩子是家庭內部發生的事,外人管得著嗎?《反家庭暴力法》做出了“強制報告”規定。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等可報案、起訴之外,還規定與孩子接觸的老師、醫生、社區等相關人員有“及時報案”的責任。

為了保護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這部法律專門規定了實行“人身安全保護令”,也就是當家庭暴力對孩子構成傷害的時候,可以向法院申請得到政府及社會的呵護。

總之,《反家庭暴力法》不僅是孩子的“護身符”,也是家長的“緊箍咒”。每一位父母都要知法、守法,切實保護好孩子生存和發展的權利。

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打

不可否認,打孩子是教育的一種方法,但這是最簡單、最下策、沒有辦法的方法。有人說,我也不愿意打孩子,可是不打他就沒記性!其實,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但懲罰并不意味著體罰。當孩子做出了這樣或那樣不盡人意的事,如果不打,如何懲罰呢?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自然后果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大人不給予人為的懲罰,而是讓孩子在錯誤造成的結果中體驗不快或痛苦,俗話叫作“自作自受”,迫使他自己改正錯誤。

終止注意 有時孩子產生偏差行為是想引起父母對他的關注,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這時父母不理睬他,孩子沒轍了,自然就對“干壞事”失去興趣,這種方法對不良行為有抑制作用。

適度隔離 把孩子從產生不良行為的環境中隔離出來,在一定時間限度內不準他從事喜歡的活動或外出。同時讓孩子知道自己違背了什么規定,隔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短期目標是立即阻止問題行為,長期目標是幫助孩子達到自我控制。

重復糾正 孩子每次出現負面行為時都予以糾正,讓孩子必須采取正確的形式實施這一行為,直到重復一定的次數為止。當孩子接受父母要求并表現出適宜的行為時,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

這些方法的靈活運用或許會收到比打孩子好得多的效果,關鍵是父母自身的修煉,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增長教育智慧。

(關穎???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學術代表作《家庭教育社會學》)

猜你喜歡
監護人懲罰大人
石獅市婦聯依職權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讓我們學著長成一個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神的懲罰
監護人責任之探究
Jokes笑話
懲罰
如果沒有了大人
真正的懲罰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