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信息使用者視角的慕課教學

2016-12-12 19:58聶小蓬
祖國 2016年20期
關鍵詞:會計學會計專業教學模式

聶小蓬

慕課是MOOC的音譯,是英語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縮寫,譯成漢語就是大規模開放型在線課程。慕課作為一種主要利用高科技手段以及網絡技術來進行的新的教學模式,有著傳統教學模式所不具備的優勢和先進性。當然,任何一種先進的模式也需要與具體的教學實踐相結合才能產生效果。高校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一直以來存在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根據肖華芳、萬文軍對華中農業大學經管-土管學院非會計專業學生在會計學課程教學方面的滿意度調查表顯示,該校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學課程教學的滿意度并不高,而對教學方式及手段的不滿意度高達77%。①雖然這只是一個個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目前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在方法、手段以及內容體系方面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利用慕課這種新的模式來改進我們的會計學課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并非主張用慕課來取代傳統教學模式,而是倡導用慕課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以完善和豐富會計學課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經濟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經濟與會計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因此,高校經濟類專業也隨之熱了起來,不僅招生規模增大,而且經濟類課程也受到學生的青睞。在經濟學管理學專業中,會計學課程更是所謂高校非會計專業必開課程。我校是財經類院校,會計學專業是我校本科的主打專業之一,此外,還有經濟學、財政學、稅收學、金融學、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資產評估、經濟統計、電子商務、物流甚至法學等多種專業。 這些專業的學生雖然畢業后就業的方向不是從事專業會計工作,但在他們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以及今后的工作中會或多或少涉及會計學方面的知識,因此,有必要給這些專業的學生開設會計學課程。這些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通過專業課程設置平臺以選修及必修等途徑修讀會計學課程,會計學課程的任課教師由我校會計學院派出。目前的主要問題是,一方面會計課師資嚴重不足。我校會計系的教師僅有二十多人,他們除了需要承擔3000多名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學課程教學外,還需要承擔全校非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學課程教學;另一方面,由于會計學課程是熱門課程,選課人數多,因此很難保證教學質量。此外,這種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課時量少,一般每周只有2-3課時,和會計學課程龐雜的內容極不成比例,因此,教師教起來吃力,學生學起來也費勁。這樣的教學任務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應對的。必須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課程體系來彌補傳統教學模式和傳統教材的不足。

慕課主要是通過網絡平臺來進行教學活動,具有大規模、開放性、自主性、互動性的特點。這些特點恰好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對于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學是十分適用的。首先,就慕課的大規模來說,慕課的課容量是驚人的:“每門課程的學習人數少則幾千人,多則可達到十幾萬人”。②由于會計課程是我校核心課程之一,也由于會計課程是一門實用性比較強的課程,對于學生今后的就業有幫助,因此,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很多,慕課的大容量能較好地緩解我校修讀會計學課程的非會計專業學生人數多與教室容量和師資不足的矛盾。其次是開放性。慕課的開放性對于社會來說,體現在“任何人都可以注冊學習、無論是高中生、在校大學生、工作在各個崗位的在職人員,甚至是年過花甲的老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學習相關課程”;③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則表現為任何年級、任何專業的學生都可以選修相關課程。這一點對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學課程非常適用。這些學生雖然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但他們有共同的學習目的,那就是運用所學的會計學原理和會計專業知識為自己今后的職業生涯助一臂之力,簡言之,就是更好地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讀更多的會計信息。2016年我校學生統一使用了我院周萍華教授主編的《會計學》教材,將視角從會計信息提供者轉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打破了傳統的以會計要素展開的課程內容體系,以會計報表為切入點展開,以“四表一附注”為中心將會計知識貫穿起來。這種體系構建對報表信息使用者而言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但是,也對報表使用者在知識總量的積累上有了更高的要求。慕課的自主性也恰好為不同專業背景、不同知識程度以及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學習會計學課程提供了便利。慕課與其說是一種教學模式,不如說是一個資料庫,這個資料庫的載體就是網絡教學平臺,在平臺上有預先錄制好的教學視頻、教學課件,教學參考書等各種資源,就如同一個琳瑯滿目的商店,就我校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而言,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需要以及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組合學習內容來自主選擇學習方式。例如,利用慕課平臺教師可以將會計學包含的內容進行分解和深化。在企業經濟業務的處理中會涉及各方面知識,不同專業學生依托本專業所學引入會計學的相關內容就會各有側重,比如,稅收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會計學過程中會更多關注經濟業務中的涉稅處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慕課或微課更細致更深入安排納稅會計的核算;對于國際貿易的學生而言,他們會更愿意了解進出口貿易中的會計核算內容,教師可以因此而強化進出口貿易中的相關知識,將進出口貿易結算、出口退稅、外匯業務分別做一個微課內容;對金融學各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會計學時可以將金融企業會計與非金融企業會計的差異作為一個知識點來學習等等。如此一來,會計學課程就從單純的理論課演化成與不同專業實務密切相關的課程,不僅內容更加豐富,時間更加靈活,也大大增強了該課程的彈性和實用性。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慕課平臺。學生通過慕課這一媒介可以將沒有弄懂的和與本專業聯系密切的知識點重點學習、反復學習,而已經掌握的內容則可以跳過,避免了課堂教學中中被動的、生硬的、隨大流式的學習造成時間和精力上的浪費,這樣的學習就具有了個性化。更為重要的是,相比課堂學習的一次性,慕課具有可重復性,學生可以對慕課的視頻以及其它資料反復聽、反復看,這樣可以加強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慕課的自主性在會計學課程中不僅表現在學習時間上的彈性和隨時性,還體現在知識上的關聯性,教師會通過在線布置不同專業學生的作業內容,國貿專業與金融專業的作業因專業不同會有差異,同樣,財政專業國民與經濟專業的學生在作業內容上也應體現微小的不同。學生只要有電腦和網絡,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這不僅帶來了學習上的便利性,而且還能夠變集中學習成分散學習,避免因長時間集中學習所造成的疲勞感和精力不集中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將不同的專業知識聯系起來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會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此外,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慕課還具有比較強的互動性。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在人數多的情況下,由于上課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定性,很難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而慕課由于學習時間和空間的分散性,互動性大大加強。慕課的互動性不僅體現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如老師提供在線答疑服務、學生以答題闖關的方式獲得聽課權,也體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如就某一問題與其他學生進行探討、互相批改作業等。

盡管慕課相比傳統教學模式來說,具有諸多優勢,但就目前來看,慕課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模式。只能作為傳統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原因之一是,相比遠程教學,課堂教學更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原因之二,課堂教學由于是一種面對面的交流,所獲得的信息更全面,因而記憶也更深刻。就會計學課程來說,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能獲知老師所傳授的會計學知識,而且還能獲取教師的教學風格、動作表情、語氣語調以及課堂氣氛等與知識傳授相關的信息,對這些信息的聯想往往能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而這一點是遠程教學難以做到的。 另外,教師還能夠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隨時進行調整和必要的補充教學,對不同知識點的運用隨時加以修補;有時只需舉一個小小的案例或三兩句話就能做到完滿,而慕課正是缺少了這個功能。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慕課這種遠程式的學習是在師資缺乏以及課容量有限情況下的無奈之舉。原因三,從教學管理者的角度來說,慕課作為一種網絡遠程教學方式,其教學考核結果的真實性難以得到保障。由于慕課測試對于作弊的監督主要是通過頭像認證等方式來進行的,缺乏像課堂考試教師監考那樣的監督,很難保證在網絡的另一端是考生本人在進行上網考試,考核結果的真實性完全取決于學生的自覺性和良知??己私Y果真實性的不確定性,就使教學管理者或老師難以對教學效果進行準確評估,也就影響了下一步教學內容和進度等方面的改進。就會計學課程來說,不同專業的學生考相同的題目肯定無法考出學生真正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若對不同專業學生考不同內容則更無法顯示公平,因為標準的差異所致。另外,慕課的計算機估計系統一般只適合對標準化考試方式進行評估, 無法做到評價的全面性和公平性。原因四,慕課的建設工程的難度也削弱了高校及其教師實行慕課教學的動力。首先,是資金與技術的難度。慕課網絡平臺的建設不僅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其次,是是專業面的要求。就會計學課程而言,要想做到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除了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會計學知識外,還要具備其他專業的相關知識,如金融、投資、國際貿易、稅收、工商管理、物流等相關課程的知識,這就要求會計學教師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會耍兩下,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慕課的配套資源制作無疑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第三,是資金量巨大。據說,可汗學院作為一人非盈利的免費在線學習機構,每年約要用到700萬美金來維持運行,這往往是實力比較弱的高校難以獨自承擔的。目前,我國僅有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名牌高校在與相關機構合作的基礎上開設了慕課。第四,是課程制作和管理的難度。慕課課程設計與制作,以及課程投放之后的管理與維護等都不是一位教師所能駕馭得了的,所以一門慕課課程從開始準備到結果評估,都需要一個完整教學團隊的分工協作,甚至是全校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注釋:

①肖華芳、萬文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設想——基于華中農業大學的實證研究》,《當代經濟》,2009年,第1期。

②衛志民:《“慕課”本土化開發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第78頁。

③宋東輝:《“慕課”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研究》,《中國輕工教育》,2014年,第6期。

(本文系安徽財經大學教學研究項目“集于慕課的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號acjyyb2016081,課題級別:安徽財經大學校級教學研究課題;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猜你喜歡
會計學會計專業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2018年全國新增會計學教授、副教授名錄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對策
中國會計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在哈爾濱隆重召開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湖南省教育會計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順利召開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獨立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困境與出路
關于中職會計專業優化調整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