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化教育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探究

2016-12-12 20:43李達軍
亞太教育 2016年31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素質大眾化大學生

作者簡介:李達軍(1972.7–),男,四川資中人,法學碩士,內江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研究員。

摘要: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要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就應全面準確地分析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從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方法、手段、機制、環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質的提高等方面進行創新。

關鍵詞:大眾化;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72-02

一般而論,大學生綜合素質應當包括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幾個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質是核心和靈魂,決定了大學生能否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必要性分析

(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使人的全面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

作為素質教育的靈魂,思想政治素質在大學生綜合素質中起著航標的作用。按照現代社會的要求,一個合格的大學生不僅要全面掌握職業勝任所必須具備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注重能力培養和人格養成,而高等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作為個體社會化的必然要求,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必須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青年時期注重思想修養,陶冶情操,努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自己一生的奮斗和成就將會產生長遠而巨大的作用”[1]因此,必須把思想政治素質擺在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可靠的政治基礎。

(二)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型要求我們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

時代在發展,教育也在前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應適應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自2000年以來,國內絕大部分高校通過大規模擴招迅速完成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國民素質得到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大學生就業難也迅速成為全社會共同面臨的巨大困難。2013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因達到創紀錄的699萬被網友戲稱為“最難就業季”,2014、2015年又因畢業生人數分別攀升至727萬和749萬被戲稱為“更難就業季”、“最最難就業季”,面對年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季”,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如何不斷創新,教育學生正確面對就業形勢和端正就業態度對解決當下日益突出的就業困境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狀況的主流是好的。調查顯示,高校學生充分信賴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能力,高度認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2014年黨和政府工作紛紛點贊。高校學生對黨和政府過去一年的工作普遍給予充分肯定,滿意度持續保持高位。對調查所列舉的2014年以來的10項重大決策部署均保持較高滿意度,對“中央持續高壓反腐行動”的滿意度連續三年排在第一位。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表示樂觀的學生占比分別為84.7%、84.5%和81.9%。學生們對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印象更加立體和豐滿,中央領導集體“實干、親民、務實、廉潔”的形象深入人心,網絡上流行的“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學習中國”等動漫產品和APP應用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追捧。[2]但同時應清醒地看到,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還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在:

1.集體主義意識和國家責任感淡化,過分追求物質享受,精神生活貧乏。

2.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動搖,思想政治觀念處于搖擺狀態。

3.自我中心主義觀念濃厚,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協作觀念差,服務和奉獻精神欠缺。

4.功利主義思想嚴重,奉行實用主義的利益標準。[3]

上述問題的出現,既有社會風氣的影響,也離不開學校和家庭教育重心的偏移。綜合起來主要有: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照本宣科,理論與實際脫節,機械灌輸,形式單一,學生不認同。

2.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創新,被動應付和防范,缺乏主動預防意識。

3.思想政治工作忽視學生主動參與,學生參與熱情不高,學生個性發展受到抑制。

4.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不夠,學生環境適應能力有待提高,社會化過程對接困難。[4]

5.互聯網在方便學生獲取海量信息的同時,也給學生思想素質培養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6.獨生子女由于成長過程中缺乏挫折教育,獨立生活能力較差,自我意識明顯。

7.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造成人們思想意識多元化,部分青年學生出現價值取向的選擇困境。

三、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創新探索

(一)豐富教學內容,強化內容創新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方面負有重要責任。思想困惑、理想信念的問題不是簡單的“知”的問題,更是“行”的問題,涉及到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是“知”和“行”的統一。為此,要按照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要求,全面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個性化的風格,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和社會實際去探究教材涉及的重要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引導學生認同教材的重要判斷與命題,進而讓學生理解這一學科更深層次的建構邏輯,達到對學科理論的系統掌握。

(二)堅定黨委領導,強化機制創新

首先,黨委的正確領導是確保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通過方向引領,科學規劃,建立富有執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體制,高校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才能真正促成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應大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運行機制創新。高校黨委、行政在研究學校的各項工作時,應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納入學校工作全局通盤考慮,統籌兼顧;各職能部門應按照工作分工,認真落實學校黨委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決策部署,增強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可操作性、規范性和有效性。最后,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素質教育評估機制。要制定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充分利用先進的評估技術,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的綜合性評估。[5]

(三)改革方式方法,注重方法創新

實現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方法的創新,包括四個方面:

1.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有機結合。加強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社團活動以及暑期社會實踐、專業見(實)習等陣地建設,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熏陶和感染,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將先進的思想移植到青年學生的頭腦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入腦入心。

2.整合教育資源,樹立大德育觀念。將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滲透到所有的專業課教學活動之中,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同時,還要采取有力措施,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把優質的校外教育資源與校內資源整合起來,建立開放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體系。[6]

3.強化心理疏導,注重人文關懷。教育不僅要“傳道授業”,更重要的是要“解惑”。大學生處在心智培育的關鍵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面對各種社會問題是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題中之義。而人文關懷則是建立深厚感情,做好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通過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4.因時制宜,因人而異,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教育的關鍵在于喚醒靈魂,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不但要傳授知識,更要承擔讓教育對象接受教育內容的神圣職責。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時,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征對不同的教育個體,把科學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把情感教育與灌輸教育結合起來,強化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注重多維同步,強化手段創新

互聯網在極大的意義上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也對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把握機遇,強化互聯網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這就成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必須正視的新課題。

一是強化網絡信息的正面引導?;ヂ摼W是當前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互聯網本身難以對信息進行有效過濾,導致網絡傳播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齊。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通過規范的制度設計規范學生的網上行為,確保大學生通過互聯網獲取正面信息。

二是努力搶占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網絡陣地。通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門網站,將正確的思想理論知識借助網絡媒體向大學生予以推廣傳播,使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占領主流網絡陣地;通過網絡開展形勢任務教育、政策法規宣傳,逐步使網絡成為重要的宣傳工具和教育手段。[7]

三是要正確認識和利用大學生對各種新媒體的熱愛,充分發揮QQ、微博、微信、陌陌等新媒體即時交互的優勢,主動占領新媒體陣地,將思想政治引領的各種信息源注入各種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實現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現代化。

(五)強化教學相長,注重能力提升

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新局面,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培養更多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關鍵是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前教育部長周濟指出:“從當前來說,要組織好教學隊伍,配足配強,確保有合格的教師來上課;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自己,對馬克思主義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要加強科研,努力提高學術水平,確保講出新意、講出特色、講出深度、講出規律;要加強調研,讀懂學生,講出學生想聽的和我們想說的,把大學生提出和關心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講深講透、講清楚講明白?!盵8]

教學是一項雙邊活動,教師素質的提升僅能解決“教”的問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還有賴于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首先,培養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使大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發揮學生自我認知的潛力。其次,培養大學生的自我激勵能力。鼓勵大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等各種實習實踐活動能有效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體驗到自我成就的滿足感。最后,培養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社會個體的行為控制主要依賴于自我意志品質的培養,通過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意志品質,有助于大學生思想品質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六)注重環境創設,強化環境創新

現代系統論十分關注環境對個體成長的影響。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彼枷胝嗡刭|教育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判斷和衡量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標準只能是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接受者是否受到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實施者所預期的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其中,教育環境的影響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給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具體來說就是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開設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通過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教育,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質,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作者單位:內江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北京:中國教育報,1998-05-05(2).

[2]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50529092233282&cata_id=N002.

[3]何秋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思考[J].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3(17).

[4]王維美,曾獻功.關于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合肥: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2,5(114).

[5]周從標.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299.

[6]薛彩欣.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思考[J].保定: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5,9(54).

[7]翟廣運,盧振起,楊小朋.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創新[J].北京: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9(72).

[7]周濟.在全國高?!案耪摗闭n教師培訓班上的書面講話稿[N],2008-01-20.

[8]馬新平.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J].鄭州: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6,4(119).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素質大眾化大學生
現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秦皇島技師學院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現狀與對策研究
“二元制”視野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考評標準探索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