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現代西方音樂在我國流行的因素

2016-12-14 21:50劉戀
藝術科技 2016年10期
關鍵詞:流行啟迪形式

劉戀

摘 要:近現代時期西方音樂在我國傳播和發展尤為快速,并且一度帶來了我國音樂革新的浪潮,分析西方音樂在我國近現代的流行因素,有助于加深了解西方音樂的特點和優勢,并獲得我國本土音樂發展的一些啟迪。文章就西方音樂的在我國的傳播和流行形式,以及主要因素進行了重點闡述,結合了時代、社會等環境條件,進一步探究了西方音樂與我國音樂之間的一些客觀關系。

關鍵詞:西方音樂;流行;形式;因素;啟迪

0 前言

19世紀中前期,我國處于民族危難之處,天朝上國的對外壁壘被強行打破,西方列強逐漸入駐中國,在為中華大地帶來嚴重災難的同時,也加速了世界文化在中國地域的傳播。西方音樂,自近代至現代,在我國留下了相當絢爛的歷史,同時也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沉淪和覺醒,可以說西方音樂在中國近現代的流行,帶有明顯的時代色彩,也是歷史的一種必然。在西方音樂傳入我國后,逐漸開啟了對西方音樂的研究,并形成了中西結合的趨勢,出現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濃厚中國特色的,以西方音樂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作品。由此可見,西方音樂推動了我國近現代音樂的發展,而其傳播擴散的方式,值得研究和本土音樂學習。

1 西方音樂的內涵

1.1 概念

西方音樂從字面上看,是指“西方國家”的音樂,實際上西方音樂主要泛指歐洲音樂。西方音樂是西方文化的結晶,因秉承了西方文化的特色,由西方傳入中國及其他東方國家和地區,與東方文化下的音樂形式不同,故被冠以“西方音樂”的名稱。西方音樂由于西方國度的歷史分合,融合了古羅馬、埃及、巴比倫等古老文化,具有豐富的內容。又因為音樂藝術一度受到西方皇室的重視,因而較早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音樂理論體系,并且呈專業化發展,由此西方音樂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體系。

1.2 特點

第一,地域性。西方音樂產生于歐洲,且主要影響區域為歐洲,是歐洲居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的文化沉淀,帶有鮮明的文化特色(西方文化特色),并且這種特點與亞洲、非洲、美洲等區域有顯著的差別,集中表現為樂器、曲風、類別、用途、節奏、表演形式等方面。第二,階段性。西方音樂受社會歷史進程的影響,具有比較鮮明的階段性,大致時期有:古羅馬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新世紀時期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主旋律和時代特色都較為明顯。第三,廣泛性。在地域上,繼殖民主義侵略之后,西方音樂隨殖民者的帶領遍布世界各地,對亞非拉美大洲都來帶了長遠的影響;在技術、風格上,吸收了大量的外來元素,并結合本身的創新,開創出了多元化的體系格局,并成為世界音樂的主旋律。

1.3 起源和早期發展

有證據的西方音樂史,大致可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之前,雖然殘存了較少的史實資料,但一致認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是西方音樂的起始階段。此后直至19世紀,西方音樂歷經了漫長的發展和完善,期間人們對音樂的重視愈加強烈,并形成了學校、教會等推廣和發展音樂的形式。其間產生了尼德蘭、威尼斯、維也納、浪漫主義等一系列不同的流派,涌現出了諸如貝多芬、肖邦、維拉特、舒伯特、韋伯、艾伍士、史特拉汶斯基等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大師級代表人物,他們憑借自身的才學將西方音樂演繹得淋漓盡致,并且不斷推動西方音樂發展。

2 西方音樂在我國的傳播和流行形式

2.1 和平擴散

所謂的和平傳播,就是指不通過戰爭形式,且不依靠現代化的通信方式,僅僅依靠社會發展的自然進程進行擴散的過程。西方音樂因“西方人”的游歷而傳播,尤其自中國絲綢之路建成之后,大量的西方人通過這一路線到達中國,且獲得了不同時期統治者的禮遇,并且還有部分人留在了中國,這些人所知曉和掌握的音樂知識也一度有貢獻出來,并漸漸在中國傳播?;浇淘谝魳穫鞑シ矫婢哂兄匾耐苿幼饔?,早先雖傳教士一同進入中國,并利用信仰力量進行擴撒。在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掀起了大規模的傳教活動,1807年新教傳教士瑪禮遜第一個來到了廣州,并帶來了大量的西方教會音樂和贊美詩,還翻譯了《養心神詩》,至此基督教與西方音樂在我國逐漸大量傳播。這種依賴的西方音樂的和平擴散,因新的信仰模式在中國廣大城市和鄉村獲得了快速發展。

2.2 被動接納

被動接納是指我國環境在特殊時期,被強行加劇了西方音樂的流入,以鴉片戰爭至抗日戰爭結束為主要時期,這一形式下許多受眾都是迫于環境的壓力才開始接觸并傳播,例如統治者上層出于外交、獻媚的目的,通過西方音樂為媒介,表現出與帝國主義列強在藝術審美上的共性。這種情況下,統治者之外的人們以統治者為參照也加入到了西方音樂的欣賞、傳播甚至是研究當中,這就是西方音樂曾一度成為我國時尚、高貴的標簽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列強在強行打開了中國的關口之后,進行了大量的經濟掠奪和經濟文化侵略,雖然西方音樂相對較少作為文化侵略的武器,但是因其與語言、文學等文化形式關系密切,也由此被加速了在中國傳播的速度。

2.3 主動學習

主動學習是建立在和平擴散與被動吸納的基礎之上的,由于加速了西方文化的傳播,增加了外來音樂形式對我國社會的影響力,人們在接觸音樂的同時改變了身的藝術審美觀點,從陌生到熟悉,從被動到主動學習西方文化和音樂知識。鴉片戰爭時期的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點,學習西方一切的先進知識文化,并且引進了大量文化內容,其中就包括了西方音樂,此后又有大量的出國留學人員,在趕赴西方學習先進的知識與技能時,一方面接受了西方音樂的熏陶,另一方面加深了對西方音樂的了解,為研究和創新西方音樂奠定了基礎。

2.4 嘗試創新

繼主動學習之后,國內逐漸形成了一種西方音樂的藝術氛圍,進而發展到進行學術性質的探討,為西方音樂的本土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音樂人才對西方音樂的研究不斷加深,并且進行了相應的創新創作。自洋務運動之后,這種藝術基礎逐漸牢固,嘗試創新舉措集中表現在新文化運動之后,尤其在抗日戰爭期間,西方音樂在我國的創新表現得尤為積極。例如:《義勇軍進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等,結合了大量的西方音樂元素,又直觀體現出我國的音樂魅力。其特點表現為:以社會實際為基礎進行創作,在作品中集中展現了中國的文化特色和時代背景,并且使用了大量的西方音樂元素,包括風格、曲調、樂器的選擇等。

2.5 積極同化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的社會環境穩定,各種文化藝術元素相互交融,西方音樂進一步被全國人民認同并吸納,尤其在20世紀末至今,大量的西方音樂與本土音樂和文化交融,形成了本土文化同化西方音樂的格局。例如當代流行音樂、民族音樂、交響樂等曲種的產生和發展,雖然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界限,但其中的西方音樂元素不容忽視。21世紀以來,以民族文化為基礎的“中國風”曲目一度受到受眾好評,例如《中國話》《青花瓷》《江南》等歌曲,在同一作品中展現出了中、西兩種音樂形式,標志著我國中西結合的音樂潮流到來。

3 形成西方音樂在我國傳播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3.1 感官因素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類總是對未知的新事物具有獵奇心理,西方音樂的出現,為廣大的受眾帶來了感官上的刺激,因為西方音樂與本土音樂具有極大的不同:(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第一,樂器。中國本土樂器有二胡、古箏、簫、喇叭、皮鼓等,帶有濃厚的中華民族氣息,而西方音樂則有吉他、薩克斯、提琴、管號等,有的是西洋氣息;第二,曲風。中國曲風多顯溫婉含蓄,自帶一種柔和、內斂之美,而西洋音樂則表現得較為開放,多是直接展現某種意境,具有更加強烈的感官沖擊;第三,演奏形式。中國音樂演奏多表現為小規模演奏,較為恬靜,而西方音樂如交響樂則規模龐大,表演相對浮夸,更具現場感染力。

3.2 學術因素

西方音樂在我國擁有相應的基礎之后,逐漸出現了一批愛好音樂、從事音樂的專業受眾,他們在長時間接觸了西方音樂后,開始對西方音樂進行研究和探討。第一,音樂歷史。研究西方音樂的發展歷史,起源-產生-發展-完善-成熟,發現西方音樂與我國音樂一樣擁有悠久的歷史,甚至因為影響范圍更大,有更多豐富多彩的歷史故事,西方音樂的歷史就像是一個亙古流傳的故事,深深吸引著人們去探索發現。第二,音樂技術。研究西方音樂特點下的創作、演奏、制作等技術,通過嘗試不同元素的組合,形成新的作品,這種研究和創新的過程正是人們獲得成就感、滿足感、充實感不可或缺的,并且是推動音樂走向專業化、現代化的有效途徑。第三,音樂功能。研究并利用音樂的功能,如養生功能、治療功能、感染功能、舒緩功能、陶冶功能等,剖析音樂與社會經濟的客觀聯系,并利用這種聯系建設社會。經過研究發現,西方音樂具有極強的趣味性、歷史性和功能性,因而流行開來。

3.3 藝術因素

西方音樂具有其固有魅力,這種魅力展現了藝術的美,因而取得了我國人們的欣賞共識。例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以鏗鏘、深沉的旋律,展現出了一種宏大的氣魄和激昂的情緒,表現出一種不服輸的精神,通過音律直擊人心,在觀賞演奏的過程中,每個演奏部門的配合、單獨表演,指揮的華麗“舞蹈”都能夠給予受眾舒服的享受,因此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從而容易獲得普羅大眾的推崇。

3.4 社會環境因素

近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時經濟、文化、政治、交通等方面同時趨于全球化,大量的文化類型不斷交融,為了適應這樣的環境,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因而表現出對外來文化的包容、欣賞和理解,尤其是在網絡時代下,快速的信息傳輸渠道為現代西方音樂提供了流行的便捷,一些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能夠依靠網絡工具被加工處理,并且快速傳播,在短時間內聚集人氣,因而更容易流行。

4 西方音樂在我國的未來及本土音樂的發展啟迪

縱觀西方音樂在我國從傳入到流行的歷史過程,并分析西方音樂的一些特點,可以為我國本土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一些啟迪:第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西方音樂吸收了很多國家、地區、流派的精要,再加上自我創新發展,形成了如今獨立、系統的一個音樂體系,而本土音樂也應當積極努力打破藝術固有的壁壘,嘗試多種形式的學習和改良,在保持固有特點的同時,不斷發展以滿足社會精神文化的需求,才不會被時代拋棄。第二,受眾的群分。并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全民音樂,不同的受眾對音樂風格的喜好是不一樣的,要想獲得支持和廣泛傳播,就需要定位合適的受眾,研究大眾的藝術審美觀點也是很重要的課題,而集中受眾支持實現音樂的定向傳播不失為保持音樂流行的有效辦法。

5 結語

經濟文化的全球化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趨勢,在世界環境的帶動下,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大交流,這不同于殖民時期的強制性輸出,而是一種各個國家、民族主動交融和相互接受學習的形勢。西方音樂在世界音樂史和我國音樂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并將持續影響全球音樂藝術,在學習西方音樂時,不僅要考慮如何研究西方音樂,還需要重點考慮對本土音樂的保護和發展,保存和彰顯中華民族的特色。

參考文獻:

[1] 何昊天.中國臺灣流行音樂新趨勢:中西方音樂元素融合[J].音樂時空,2015(18).

[2] 姚益鋒.西方音樂擴散性質的反思——關于西方音樂在中國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選擇的思考[J].音樂創作,2013(06).

[3] 劉紅梅.近代西方音樂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5(01).

猜你喜歡
流行啟迪形式
小議過去進行時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季羨林的養生啟迪
廣義RAMS解讀與啟迪
黑白色視覺特點及其在服裝設計中應用探析
發現“形式” 踐行“形式”
自然的啟迪
“不等于”啟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