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動導向在高職急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2016-12-14 09:51周艷云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關鍵詞:行動導向應用

周艷云

【摘 要】行動導向法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德國引進的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是將認知學習與職業行動結合起來,擴展學習者的行動空間,提高個體行動角色能力,使學生在不斷取得成就的體驗中激勵自己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行動導向 急救護理教學 應用

行動導向學習將認知學習過程與職業行動結合在一起,將學習者的個體活動和學習過程與適合外界職業要求結合起來,擴展了學習者的行動空間,提高了個體行動上的角色能力,對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這個高科技時代,社會亟須高技能人才,高職醫學教育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要適應社會的需求、職業崗位的需要,就要把護理教學模式與臨床護理實踐緊密結合,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實施教學改革,確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不斷取得成就的體驗中激勵自己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簡介

德國是世界上最為重視職業教育的國家,也是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德國職業教育界于20世紀80年代起,開展了行動導向教學(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的討論,這對德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德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后,各高職院校紛紛借鑒其行動導向教學,進行行動導向的教學改革,探索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定義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的一種教學方式,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教學,通過行動的導向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包括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任務驅動法、頭腦風暴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角色合作法、小組合作法、觀點評論法等18種。以上方法的探索與運用,對于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意義

行動導向教學強調,學生作為學習的行動主體,要以職業情境中的行動能力為目標,以基于職業情境的學習情境中的行動過程為途徑,以獨立的計劃、獨立的實施與獨立的評估即自我調節的行動為方法,以師生及學生之間互動的合作行動為方式,以強調學習中學生自我構建的行動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動能力為評價標準。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要求高職教師不僅是一個高校教師,還應是高效的組織管理者、職業操作的教練員、有問必答的咨詢師、探索創新的引路人。這對于我們目前大多數高職教師而言,無疑又是一次挑戰。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急救護理學中的應用

在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急救課的教學應以服務就業為導向。行動導向教學為學生打開了一片學習急救醫學知識的新天地,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將學習范圍擴展到課程標準以外,通過團隊形式的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上能主動參與,快樂有效地學習。幾種具體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如下。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注重整個思考運作的過程。學生通過對特殊情境或問題的思考、分析和研究,發現或抓住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尋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手段,從而誘發其創造潛能,并培養其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能力。例如在講解“心跳驟停病人護理”時,在本次課的開始,即給出病例,然后教師要結合案例,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于案例情景中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現,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示例:“心跳驟?!卑咐虒W法展示實例

1.描述具體情景,介紹案例

教師將準備好的視頻——“心臟病伴高血壓患者在公園突然暈倒致心跳停搏”的案例向學生全面介紹。

2.分組分析案例

將全班學生分成6組,每組都對上述案例進行分析,要求每個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做好記錄,代表小組陳述分析意見。其問題為:患者可能由于什么原因暈倒?其心跳驟停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如何進行救護?

3.討論和思考

在各組分析案例時,教師到各小組巡視,觀察討論情況,不發表任何意見。

4.陳述意見

學生對教師提出的三個問題進行闡述,并限時發言,發言的時候不批駁別人的觀點。教師指導學生認真吸取別人的成果,豐富和提升自己。

5.知識整理

教師指導學生把案例所涉及的知識要點展示出來。

6.總結和評價

對學生的觀點給予評分,不管觀點是對還是錯,要在糾正錯誤的情況下進行表揚,并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

(二)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力圖幫助個人了解其所處的社會環境,與社會群體共同致力于分析社會情境,分析人際關系,并形成處理這些情況的恰當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過程給人的行為提供了生動的實例,學生以實例為媒質:一是探索他們的感情;二是洞察他們的態度價值和感知;三是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態度;四是用各種方法探討對教材的理解。

教學示例:“院外急救”角色扮演教學法展示實例

1.模擬案件

教師將準備好的大型車禍所致病從出現外傷出血、骨折、氣胸等案例向兩組學生全面介紹,并要求這兩組學生在課堂中表演,其他學生觀看表演。

2.討論和思考

表演結束后,教師提問:在本案例中現場救護的原則是什么?在現場救治的特點有哪些?

3.陳述意見

要求學生根據課本理論知識并結合案例發表意見。

4.知識整理

教師指導學生把案例所涉及的知識要點展示出來。

5.總結和評價

對于學生的發言要求其他學生做出評價,最大限度激起其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最后進行點評。

(三)思維導圖教學法

思維導圖又稱為腦圖,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該圖創造者博贊先生說:“思維導圖是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它結合了全腦的概念,包括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等。透過心智繪圖,我們不但可以增強思維能力,提升注意力與記憶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啟發我們的聯想力與創造力?!?/p>

教學示例:“多發性創傷”思維導圖教學法展示實例

1.教學準備

A.編寫教學方案

課前編寫好關于“多發性創傷”的教案。

B.準備學習材料

準備若干份向學生發放的有關背景知識的學習材料,擬定一個中心問題討論,幫助學生調動所學知識和經驗。

C.制訂學習任務書

制訂學習任務書,向學生布置本堂課教學內容及討論的問題:什么是多發性創傷?救治原則及護理要點有哪些?

2.組織教學

A.分組:一般可采用“同桌合作式”(即同桌兩人為一個合作小組,適合做“共同工作”)、“四人合作式”(即前后兩排學生為一個合作小組,適合做“小組作業”)、“多人合作式”(即按“異質”分為一組的5—6人圍圈而坐,適合做“協同工作”)??傊?,教室課桌椅有多種擺法,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合作任務做適當調整。

B.明確各成員任務分工

在這一環節,合作學習中的各個成員應明確分工,各盡其職。

3.發放學習任務書

4.項目實施(學生的學習過程)

通過討論以及各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解決問題。

5.建立思維導圖

發給每組二級卡片,把主要的思維結果用關鍵詞寫上去,學生按順序上講臺,對思考結果做一分鐘解釋,并把卡片展示到墻腳上或黑板上。根據教學任務書作出思維導圖,運用思維導圖解決任務書中提到的問題。

6.項目展示

學習成果展示。每組派出代表講解本組學習過程、對學習任務的理解,并對本組學習思路進行講解。其他各組進行評價,講評應由學生自由發揮,教師不做提示。在學生講解完成后,把學生所做的卡片用線條將前后次序和相關性連接起來,則形成了一個思維導圖的整體圖像,它完全是一個緊密聯結在一起的互相交織的網絡,而且所有的內容都和主題相關聯。

7.課堂小結

教師對本次課進行小結。

8.教學反思

教師反思課堂教學過程,總結經驗,制定改進措施,改善教學方法。

(四)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法是一種以人為創造某種與社會交往的仿真情境作為實踐教學場所或組織形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實訓教室或人造情境的模擬實踐中,學習職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模擬教學可以滿足兩方面的需要:一是實習教學的需要;二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模擬教學分為模擬設備教學與模擬情境教學兩大類。

模擬設備教學是常用的一種實踐教學方式。教學中巧妙地借助模擬設備,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包扎止血訓練時,教師便可以借助實訓設備的真實情境,組織學生模擬傷口包扎訓練。在實訓過程中,教師傳授相關知識并指導學生運用于工作實踐,強化關鍵能力的培養。

模擬情境教學,即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以增強學生的知識現場感和直觀感。比如在講授院外救護體位的擺放時,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設計不同情境,組織學生模擬急救體位擺放,讓學生在實踐運作中理解和掌握相關的操作規范。

四、教學考核

在實施行動導向的教學改革后,課程設計、教材、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都發生了變化,其教學考核也要相應地發生變化。

(一)變結果性考核為過程化考核

在學科體系和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學考核重結果、輕過程。這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教師在講授,學生則處于被動聽講的狀況,這種教學很難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考核,故其考核的關注點在結果。而行動導向的教學中,學生在行動中學習,學生學習的好壞體現在整個行動過程中,而不僅僅是最終的結果。因此,要科學考核學生的學習狀況,考核的關注點應從結果改變為過程,變結果性考核為過程化考核。

(二)變知識性考核為能力化考核

傳統的教學考核主要是考核學生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這種考核與高職教學目標相悖,不利于培養高技能型的職業化人才。在現有的教學方式下,有的學校、有的教師也試圖考核學生的能力,但因其課程、教材和教學都是學科體系的,教給學生的主要是理論知識,而要考核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教師尤其是對學生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梢哉f,知識性考核是學科體系的產物,學科體系不可能產生嚴格意義上的能力化考核。行動導向教學,使學科體系向行動體系轉化,與此相適應,能力化考核必將應運而生。

(三)變統一性考核為個性化考核

在學科體系下,從課程開設、教學組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考核內容、考核要求等各個方面都整齊劃一,沒有差異,如有差異,只能是考試分數的高低不同。這種考核強調的是統一性,所有學生都按統一要求應試。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不同學生,其能力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就同一種能力而言,不同學生有能力的高低之分,表現為不同學生同一能力的差異性;另一方面,就學生所具有的多種能力而言,不同學生也有其差異性,表現為不同學生能力結構的差異性。承認這種差異性,有利于我們在考核學生的能力時,實施個性化考核。個性化考核,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挖掘學生的特殊潛能,說不定能從中發現、培養奇才。

在行動導向教學應用于急救護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積極啟發、誘導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并結合客觀環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達到教學目標。而高職高專院校教師要擔當起行動導向教學改革的重任,應多方面加以學習、鍛煉和提高,因為教師是行動導向教學改革的核心人物和關鍵所在,故教師觀念的創新是至關重要的。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其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不可分割,融為一體的。教師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在行動中學習,并在指導學生行動時教知識、教理論。

【參考文獻】

[1]陳錫德,王志泓.高職“兩課”教學中的行動導向教學法[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84-85.

[2]胡光輝,仇雅莉.高職課程行動導向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8(23).

[3]馬福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07(23):39-40.

[4]高華,譚卡莉.助產專業“護理學基礎”課程改革探討[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3(05):51-53.

猜你喜歡
行動導向應用
基于工作過程的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的實踐
行動導向教學如何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
從德國職業教育模式探討行動導向教學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