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西走廊巖畫圖像流變及特征

2016-12-15 19:41管瑞庭
文學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寫實程式化圖案

內容摘要:河西走廊巖畫經歷了早期寫實階段,后期進入抽象化階段,出現了兩種傾向:一是傾向于圖案化,強調曲線、幾何化的造型,追求裝飾感;一是一是傾向于符號化,以直線為主,構成基本形,強調圖形的簡潔,追求形式美感。

關鍵詞:寫實 圖案 符號 程式化

巖畫圖像風格的變化反映了先民在不同發展階段上審美取向的改變。作為任何一種藝術,都有出現、稚拙、成熟、衰落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認為是人們在藝術實踐中認識并應用美的規律,并按照這種規律創作的歷程,原始巖畫藝術也不例外。

一.巖畫圖像風格的流變

巖畫圖像風格流變中表現為兩種趨向。一種為“減化”,即后繼圖像風格比前期圖像的結構成分減少,變單純;一種為“規整化”,即成分之間的結構形式變明確、規整等,這兩種趨向并存于河西走廊巖畫圖像中。減化消除了前期圖像中的一些不必要成分,規整化使圖像產生規整、平衡、對稱的布局。減化與規整化的結果,形成了河西走廊巖畫由豐富、生動的圖像向簡化圖形的流變序列。如男性人體的演變為:后期人物身體減化為一條直線,胳膊的傾斜消除而成為一條橫線,手指被省略,生殖器更加明顯,雙腿變成弧線,有些圖像甚至減化去頭部。這些可以稱為簡化的圖型,保留了原圖像最具特征的部分,并被加強了對稱和規則。其它圖像,如女人體、雌雄動物等也都經歷了像男人體一樣的演變。如果強調這些圖像的意指成分,也可稱它為抽象圖形。所以,圖像的簡化,最終要形成“寫實——抽象”不可逆的序列。

鄧福星先生把原始藝術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以下階段:“成長期、第一繁榮期、過渡期、第二繁榮期、衰變期。巖畫作為第一繁榮期的佼佼者,它繪制的內容是一個動物的王國,如牛、羊、虎、鹿等,風格是再現的、寫實的。后來隨著巖畫藝術的發展、時間的推移,風格由再現、寫實逐漸演變為裝飾、復雜,最后演變為抽象化和程式化?!编嚫P窍壬恼撌鰧嶋H上把巖畫圖像風格的流變,由寫實轉向寫意做了歸納。這也是符合巖畫發展歷史和規律的。

一般而言,中國北方的巖畫傾向于寫實、再現,寫實圖案追求表現動物的外形,注重物象的逼真感,真實感成為主要目的。在寫實的同時也不排斥夸張手法,這種手法多表現在動物的數量、體積、形體上。由于夸張特征的出現也就為寫意巖畫的萌芽帶來了時機。與此同時,隨著先民生產生活能力的提高,思維的發展,祈愿的不同,開始轉化為表現原始思維、巫術中人和動物的存在感。作為寫意的風格,巖畫中動物的形體都出現了盡可能的夸張和省略,圖像要表現得凝練、簡潔,使得動物形象傾向于圖案化、程式化、抽象化。從這些巖畫中雖然可以感覺到動物的形體特征,但是對于動物形象的真實感和線條的準確性并不是重點追求的。還有一些抽象化的圖像,呈現出來的只是基本的幾何圖形,完全與客觀動物形象脫離了。通過這一系列的減化和概括,剔除動物特征非本質的方面,從而形成寫實圖案不能比擬的價值,這也是巖畫的一種進步。因為那些追求逼真再現具象事物的巖畫圖像,都會自然而然的使畫面的意義受限于一個寫實的范圍之內,并且不管如何形似、如何逼真,始終會與客觀物象有一定的差別。

河西走廊的巖畫以寫實主義圖像為代表,追求動物形體的真實逼真,具象性強。寫意風格的圖像數量雖然少,但很典型。像其他寫意類圖像一樣,都可以從圖像上發現動物形體的影子,圖像呈簡潔、抽象狀。從時間階段來講,河西走廊早期動物類巖畫是以再現為目的的,追求寫實、形似。后期則以表現為出發點,漸漸的進入了抽象化風格,在此基礎上逐漸走向圖案化、符號化??v觀河西走廊動物巖畫中寫實與寫意的圖像,會發現動物圖像由寫實性轉變為圖案化、抽象化,由寫實性的圖案轉化為寫意性的圖案,由再現到表現的這條脈絡是非常清晰的。巖畫的寫意風格是在寫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某些寫意的巖畫,我們無法確知它們要表達什么。巖畫的圖像流變由寫實到寫意與漢字的發展過程很類似,漢字的演變也是經歷了由象形到指事再到會意過程??梢哉f,巖畫的發展同漢字相同,是向著簡約化發展的。

二.寫意巖畫的造型特征

我國寫意藝術的源頭就是原始巖畫,它不是機械的,也不是簡單的模仿自然,而是生動傳神的。

1.以東西方巖畫進行對比,差異明顯

如西班牙、法國洞穴巖畫與河西走廊巖畫比對就會發現,西方巖畫中透露的精神是模仿自然,再現自然。所有的動物都追求形體真實,合乎比例。河西走廊巖畫則透露出一種神秘、傳神的意味。齊白石先生有一句話說,傳神的意味皆在似與不似之間,像則太俗,不像則偽。這正是中國傳統寫意繪畫的精神,也為巖畫的寫意性做了最好的詮釋。抽象化的巖畫是由點、線組合的,在抽象化的基礎上把握圖像的寫意性就要看這些基本的點、線有沒有靈性的構成。如果這些點和線都是充滿生活氣息的、都是涌動生命活力的,那么它就是由靈性的。先民在原始思維中認為萬物有靈,把巖畫當作生命本身來對待,繪制時傾注了自己的生命活力,將圖像轉化為生命化的符號,這時點和線就擺脫了僅僅描繪事物的作用,同時,寫意藝術也就開始萌芽了。

2.幾何化、抽象化的巖畫都有規則

西方體現科學運算精神,數理精神,遵循的規律如黃金分割率、透視法。中國圖像的規則,可追溯到遠古的河圖、洛書、太極圖、八卦圖。這不是一些精確的數理構成,而是在整體中求和諧統一。在巖畫的構成上,似與不似、動與靜、形與勢的要求中都蘊含著兩極相逢、多元齊一、陰陽互見、奇正相生等東方哲理。

3.固定的題材定式和指代意義

巖畫的一些題材內容,在不斷的復寫過程中逐漸固定,就會形成題材定式,這在中國東南巖畫和北方巖畫中非常清晰。如北方巖畫中常表現的動物題材,牛、羊、狗、鹿、虎等,東南巖畫中人物、生活題材,人、船、屋、鼓等。隨著題材的逐漸固定,一些圖案的指代意義也隨之固定,成了約定俗成的符號意義。如,女性生殖器以圓圈和三角形表示,云神以重復的橢圓紋和“回”字紋表示,蛙狀的人體代表祈愿等。巖畫圖像的題材和意義定式的形成奠定了圖案的基礎和一致的文化精神,不僅影響了后世的圖像風格演變,也為圖像的文化建構傳承了血脈。比如,瓦當中鹿的造型就是從鹿石巖畫中的繼承,青銅器上的曹臀圖案是對人面像的延伸。另外,題材定式在不斷抽象化的過程中,也為象形文字的出現提供了契機,可以說是象形文字的源頭。

4.程式化的風格

嘉峪關黑山巖畫中的舞儀圖具有很強的程式化風格。畫面中人物眾多,大小相仿,分三排而繪。舞蹈動作整齊協調,全部雙手叉腰,兩腿屈膝下蹲。人物頭部概括為圓形,軀干和四肢概括為粗的曲線、直線,程式化到了一種示意性的符號。這些人物往往由基本形構成,在畫面中重復出現,并且動作、形態規范整齊。如果說基本形是單體的模式化,那么以重復表達形象為手法的程式化構成就是群體的模式化?;拘握窃谶@些群體的模式化里獲得了獨特的生存空間。這些是由程式化構成的審美特質來決定的。程式化構成的審美特質是:形態劃一的個體造型在重復中獲得一種節奏和韻律,它與舞蹈、音樂有內在的一致性。這些畫面吸引人們的不是個體的基本形形態,而是由程式化構成所營造的整體氣氛和統一節奏?;拘蔚膫€體在這里是沒有意義的,但卻在程式化構成的整體氣氛和統一節奏中獲得新生。與那些寫實性的巖畫不同,以基本形、程式化構成為特征的圖畫,更多地體現出先民造型的自覺意識,也更多地反映出先民的審美習慣和要求。巖畫在程式化上的演進,也是先民在繪制巖畫時隨著經驗的積累漸漸的注意到了美的因素,如對稱、均衡,并把這些因素主動的加入到創作之中,從而使得巖畫的構成表現越來越簡潔,程式化程度越來越高。

河西走廊巖畫早期屬于寫實階段,注重物象特征的表現,強調形體的運動感。線條隨物而生,由最初的單純走向豐富、成熟,突出弧線的運用,以曲線、波紋線為主。巖畫后期進入抽象化階段,出現了兩種傾向:一是傾向于圖案化,強調曲線、幾何化的造型,追求裝飾感,呈現一種求圓的風格;一是一是傾向于符號化,以直線為主,構成基本形,強調圖形的高度簡潔,追求形式美感,最終走向象形文字符號。

參考文獻

1.??苏\:《原始藝術中的象征》[J].美術研究,1992年第3期。

2.斑斕:《中國巖畫造型的流變》[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12期。

3.斑斕:《中國圖案巖畫造型分析》[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4.馮軍勝:《中國巖畫造型的線條藝術》[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2年第11期。

5.由真珍:《中國巖畫與中國文字的關系》[D].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6月。

6.杜成峰著《肅南巖畫》[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4年8月。

7.甘肅省博物館:《甘肅嘉峪關黑山古代巖畫》[J].考古,1990年第4期。

8.西北大學文化遺產與考古學研究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馬鬃山區考古調查簡報》[J].考古與文物,2006年第5期。

(作者介紹:管瑞庭,河西學院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油畫技法與理論)

猜你喜歡
寫實程式化圖案
畫中謎
畫中謎
畫中謎
淺析劉小東繪畫風格的當代意味
《刺客聶隱娘》中獨特的動作美學
第六代導演的美學追求
論西方戲劇的寫實主義對當代戲曲的影響
京劇服飾的文化內涵
淺談京劇身段表演的藝術
程式化語言在中國英語學習者漢譯英中的使用及其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