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

2016-12-15 12:48蔡卓成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3期
關鍵詞:法治教育法律意識中學生

摘 要 中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是國民教育在法治建設上的重要體現,對國家依法治國全面布局和改革作出積極回應。法律意識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它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一般指人們對法律,特別是對本國現行法律的思想、觀點、心理或態度等的總稱。針對目前我國法治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大力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對于堅持和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中學生法律意識提升的必要性、存在困境進行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法律意識 中學生 法治教育 實踐

作者簡介:蔡卓成,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新校區,高中2014級1班。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414

在我國,公民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建設法治國家的命運,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國家的法治建設要注重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這是我國中學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對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途徑進行論證,以便提出有助于中學生法律意識提高的最佳路徑。

一、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學生包括初級中學學生和高級中學學生,這是任何國家都不可忽視的強大群體,他們的法律意識程度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國家法律水平的優劣。而且,這也關系著法治國家的建設能否順利完成。在全面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學生法律素養的高低對中國教育事業乃至整個社會都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所以如果中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自身的法律意識的存在的問題,那么對于提升中學生法律意識水平無疑是十分有利的。馬克思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依據,強調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有必要使中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提升自身法律意識的重要性。

(一)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是實現法治國家的必要手段

依法治國就是法律在國家中處于最高地位,一切的人和事都必須按照要求在法律所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不能逾越,任何個人和集體沒有凌駕于法律之上的權利,都必須在法律之下活動。法治不同于人治,法治是民主政治,而人治強調的是統治者個人的意志是一種專制。法律作為廣大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其具有客觀公正性,一旦制定不會隨著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所以建立法治國家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法治作為一種國家常態漸漸被世人所熟知,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嚴格司法。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這和我國法律制度不健全存在著重要的關系,畢竟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建設才短短三十多年。法治國家能否實現關鍵還是要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制定符合現實要求的法律法規。而制定的法律是不是符合實際需要,能不能促進法治國家的建設,是否維護人民利益,都是由制定者決定的,因此制定者法律素質的高低將直接決定法律本身價值的高低。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人民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將來必將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頂梁柱,為我國法治國家的建成貢獻巨大的力量。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必需的。另一方面,法治國家的標志包括:完備而良善的法律體系、健全高效的法律運行機制、高素質的法律職業隊伍、較高的全民法律意識意識以及良好的法律秩序五個方面。中學生由于認識水平有限但確實高等院校的主要生源,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不僅與家庭聯系緊密,而且與社會聯系緊密。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可帶動全社會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因此對建設法治國家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

(二)增強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是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

素質教育的提法由來已久,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應試教育只是以應付考試為目的,沒有考慮到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要求。這種模式下的學生只會死讀書,缺乏思考,不懂得與人溝通交流,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在成年后,處處碰壁且生活不如意。素質教育在推廣過程中,可謂阻力重重,為此有學者很早就認識到:“總結推行素質教育經驗和吸取反面教訓,有效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通過莊嚴立法程序,使素質教育概念上升為法律概念?!睆?006年教育法的修改,素質教育不再僅僅是一種政策,它上升為一種法律概念。但是,在面對現實時,由于中學生要進行高考,應試教育的重擔還落在他們身上,法律的執行也是虛化的。但是目前我國中學生法律素質欠缺,法律意識普遍較低,這對于發展素質教育是很不利的。而在培養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所以,一定要把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提高上來。因此,中學要努力學習基本的法律常識,這樣才能為以后進入大學并了解社會打好基礎。

(三)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有利于高等教育的靠前

中學是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期,在面對高考的同時也要學會如何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身的權利,不能到了大學甚至研究生階段,還沒有明白自己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迅速發展需要建立與之配套的法律制度,,而法律制度的建設又能保證經濟的快速發展,可見經濟發展與法律建設是密不可分的。那么高等教育的開始,就是要有一群能夠掌握基本法律知識的人才進行開展的,大學生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生力軍后備人才,在中學階段學習法律嘗試,提高法律意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二、當前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存在問題

一是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邊緣化的傾問較為突出。當前在我國義務教育這個環節中,針對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工作主要通過社會的法治教育課,有些中學已經在嘗試開設法律基礎知識課程,但是被高考必考科目給搶占了空間。當前中學的法律教育還隸屬于政治教育,是高中政治的重要內容之一。二是中學法律意識培養途徑缺乏。中學生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對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幾乎沒有,很多都是來自于電視節目和課外實踐中獲得一些法律嘗試,而沒有專門開設法律教育課程,即使是專門實施的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途徑過于片面化,課堂化傾向嚴重,并且忽視對于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銜接,這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學生法律意識幾乎難以養成。三是中學校園缺乏法治氛圍。盡管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各級學校都在實施依法治校,但也是極個別的進行法治教育宣傳,而往往很多初中、高中生權利被侵害后,自己并沒有能力去獲取幫助,這也是法律意識欠缺的表現。四是社會對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影響不大。中學階段的教學模式較為死板,學生一般都是固定在一個較為封閉或者半封閉的環境中學習,不像一些職業學校和大學那樣開放,因此接觸到的社會環境較少,幾乎沒有多少社會實踐基礎。

(二)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困難的原因

一是中學生法律知識教育沒有被納入到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盡管政治學科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但是初高中政治教育中政治理論、經濟理論占主導,很多內容與法律沒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高考的內容中沒有明確其法律教育的具體地位,只是根據教育部規定在機械執行這門課程,這就導致教師上課不重視,學生對這門課不感興趣,只是學生厭學,導致這門課程形同虛設。甚至有些中學基本就對學生講解法律知識,比如國家政體方面只是簡單介紹,而不進行政體組織的來源依據等,總之,中學法律知識并不被教學所重視。二是教育主體認識上的不足。教育主體理論上應該是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重要力量,但是教育主體在對中學生法律意識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對其認識不夠,不能對學生進行基本的知識培養,更談不上建立完善的法律意識培養體系。其次,法律意識的培養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它要求教育主體必須要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并且學生還需要大量的精力進行學習,顯然這是中學無法滿足的。三是高中教育的功利性。高中教育主要為高等教育培養人才,大部分中學都是以高考為目標,這也導致很多中學生在思想上過于急功近利,忽視自身法律意識的建設,而指望著一考定乾坤。當代中學生由于還沒有步入社會,自身能力不足容易受到一些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法律知識與高考無關,并不能增加自己在高考中的分數,對未來上大學沒有任何好處。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只要自己不違法就行,沒必要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所以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根本沒有對法律引起重視。四是中學生對自身的認識還不夠。初中生還處于行為能力不完備的階段,我們這里主要對高中生進行分析,高中生渴望成為大人但能力上有所不足,面對緊張的學習任務往往會產生厭學的情緒,比如逃課等行為時有發生,有些厭學學生到校外參與法律所不允許的事情,但他本身并沒有意識到這是違法行為,在法律行為和自身行為的聯系上還沒有形成足夠的認識。

三、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對策建議

關于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對策,筆者認為首先應當注重兩個結合,即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要與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結合起來。一方面,道德教育在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應當采取多種途徑和措施,如主題班隊會,以案說法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講座、演講、征文等競賽活動,組織和舉辦展覽會、報告會、演講會等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向學生傳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識和基礎理論知識,自覺地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有效預防和減少中學生違法犯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另一方面,法治教育是培養中學生法律意識的主要形式,中學生正處在心理和生理的發育變化時期,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形成,理解事物及判斷是非的能力也較弱。中學法治教育主要是對中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觀念教育,使其了解法的作用和我國法治的原則,樹立憲法權威的觀念和依法享有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的觀念。要注意從公民與法律、道德與法治、民主與法治、國家政權制度與法治關系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依法治國、依法辦事以及個人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的教育。

(一)學校方面

因為中學生面臨的學習環境較為封閉,那么學校就作為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主陣地,所以學校采取各項措施對中學生法律意識產生影響。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因此培養中學生法律意識從學校入手是十分必要的。學校工作能搞好,培養中學生法律意識就基本成功了一多半,接下來我們談談學校應該怎么做才能提高學生法律意識。一是明確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在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隨著高考競爭越來越大,學生幾乎放棄了對文綜和理綜的主攻,很多都抓住語文、數學和外語,希望通過主課開提升自己的分數,特別是在高考改革以后,選擇“3+3X”的模式,很多學生就更加不會選擇學習提分較慢的政治課程。但是學習法律不再是大學生和社會人的任務,而是所有中國公民必須進行的義務。所以,各級中學應當將法律學習和法律意識培養當中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未來的高考改革中,也可以適當的增加法律常識的考分比重。二是堅持堅持依法治校,營造法治氛圍。環境是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特別是針對可塑性較強的中學生,效果更加顯著,因此培養中學生的法律意識需要良好的法治環境。首先在學校的管理中,管理者必須堅持“依法治?!钡脑瓌t,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和原則來處理問題。不能想怎樣就怎樣,要為廣大師生做個表率,樹立正面典型,激發學生向榜樣學習的熱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工作者應該嚴格遵守和執行教育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學生做好榜樣,依法開展學生工作,按照規章條例辦事,盡量做到合理公平。高校要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教育法律法規,從根本上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使學生自覺參加到法治校園建設上來。三是設置高考科目以外的法律基礎課程和法律心理輔導。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重,特別是高中學生在生理和心理都在逐步走向成熟,但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的情感比較豐富,易受蠱惑情感用事,容易沖動,分析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弱,不能很好的自我控制,做事欠考慮;加上學習任務繁重,在這個以分數論成敗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很可能出現抑郁、暴躁情緒。因此需要通過學校的心理健康輔導,掌握最基本的心理生理知識,正確化解不良情緒帶來的影響,形成較為穩固的抵抗力,進而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學生法治觀念。

(二)教師方面

教師是教育中非?;钴S的群體,不僅與學生聯系密切,同時也與學校管理者充滿交集,教師就是橋梁,一頭連著學校一頭連著學生,學校的規章制度需要教師傳達給學生,學生的訴求通過教師到達學校。因此,教師與學生是相輔相成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影響。所以,提升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教師的法律意識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針對中學教育的教師法律水平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點促進建議:一是教師應加強自身法律素質建設。教師身為教育的主體,肩負這教書育人的重大使命。如果身為一名教師自身法律意識就不高,如何去要求學生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并且法律這門學科不比其他學科,法律比較抽象,而且還十分的系統,環環相扣,因此需要專門的培訓才能勝任這門課程。二是創新實踐教育環節,積極拓展法治第二課堂活動。法律是一門系統性的抽象的課程,單單憑借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是遠遠不夠的。由于法律的抽象性,致使大多數學生聽完政治課里面的法律知識后依然是云里霧里,不甚明白。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法律的關鍵在于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才能檢測出學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識,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學習到法律知識,比起傳統課堂上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顯然這種方法更加有效。比如,組織中學生參觀檢察院、法院,讓高年級學生旁聽,從而熟悉我國法院的審判流程,這種從實踐中提升中學生法律意識是很好的形式。還可以邀請法學院的老師來給別的學院的學生進行講座,體驗不同的授課方式。

(三)社會方面

社會環境對中學生的法治觀念影響還是存在的,社會不比學校,學校還有規章制度,而社會卻沒有這些限制,因此社會有其陰暗面。當然在初高中階段,學生很少接觸到社會層面的東西,但是日常生活中,學生還是為遇到一些與法律相關問題,比如扶老人事件、做好事反被誣陷的情形,都對學生的法律意識帶來一定的沖擊。筆者認為要提升中學生的法律意識,還應當對社會提出要求。一是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與之配套的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建設中。當前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但是各種問題依然層出不窮的時期,一些問題的出現,沒有與之配套的法律制度,致使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始終游離于法律的灰色地帶。此外,在具體的執法行為中,部分執法者執法不嚴,搞權錢交易,嚴重破壞了國家工作人員的形象,必須嚴厲打擊。通過這種方式在學生心目中形成無形的威懾力,使學生明白不要存在僥幸心理,違法必追究。在處理具體案件時,特別是一些重大案件,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客觀公正。給學生樹立良好的積極的正面的形象,使其在內心形成對法律權威的信仰,自覺提升自身法律意識。二是發揮榜樣作用,弘揚正能量。初高中學生是一個塑型的時期,需要榜樣的力量提升學生的善?!鞍駱印鳖櫭剂x就是那些做的好的,值得我們學習,被社會所宣揚的人或事。中學生要向善良的人學習,憎恨邪惡的東西,內心充滿的正能量。而社會生活中懲惡揚善的故事就是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推助器,在學生的心中,善惡觀較為簡單,需要進一步提升學生法治意識,就需要這些一個個善惡的例舉和塑造。三是社會要不斷加大普法宣傳力度,讓中學生感受到法治的力量。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自出現國家以來都是由一個最高統治者來進行管理的,法律只是輔助手段,統治者的言行經常代替法律,沒有固定性可言,隨意性大,也比較野蠻。在比較長的一段時期,我國法治都不完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法律法規的建設才漸漸步入正軌。出于這些原因,導致廣大人民法律意識普遍不高,初高中學生受父輩等影響,法律意識也相對較低。所以只有加強普法宣傳力度,使法律觀念深入人心,使廣大人民群眾在在內心建立起對法律的真誠信仰,提升人民的法律意識,從而潛移默化的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

四、結語

中學生是祖國呵護的花朵,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新生力量,再經過高等教育培養后,會成為中國未來的高層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方向,在未來也是由中學生不斷學習進步后所決定的。目前,我國號召全面推進法治國家的建設,而廣大的初高中學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初高中學生占據整個國民教育人數的絕大部分,他們的法律意識水平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法治國家的建設。因此,關注和了解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水平是有必要的。本文通過了解中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水平的具體途徑。相信通過這些途徑,一定能使中學生在學習好高考必考知識的情況下,法律意識水平也會顯著提高,從而為我國法治國家的建設增磚添瓦。

參考文獻:

[1]張新、戴如蓮.試論當代中學生法律觀念的培養——基于中學法治教育課核心目標的思考.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6).

[2]強蓓、劉艷群.淺論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有效途徑.青年與社會.2013(25).

[3]楊曉紅.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自我見.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4(13).

[4]楊林.提高職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客觀必要性.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17).

[5]薩比爾·瓦斯里.淺談中學生加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儷人:教師.2015(14).

猜你喜歡
法治教育法律意識中學生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宣傳與法律意識
中學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探討培養青少年法律意識的意義及途徑
法治思維視角下的藝術管理學科發展研究
淺談《行政強制法》視野下的黨校法治教育
提高法律意識的實踐與探索
論公民法律意識對糾紛解決策略選擇的影響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