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院?!队袡C化學》精品課程教學理念

2016-12-16 16:13朱鶴羅云清趙淑杰洪波王明輝劉文叢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6年10期
關鍵詞:有機化學精品課程教學內容

朱鶴 羅云清 趙淑杰 洪波 王明輝 劉文叢

摘要: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队袡C化學》作為農業院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涉及的專業面廣,學生數量大,精品課的建設意義重大。本文從教學內容設計、師資隊伍建設及教學條件保障等方面對建設有機化學精品課程進行了闡述。本著“專業+特色”的教學理念,對構建富有農業院校特色的有機化學精品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精品課程;教學內容;教學隊伍;教學條件

中圖分類號: O62-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6.20.040

在國家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背景下,2003年教育部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項目。自此全國各高校掀起了建設精品課程以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高潮。精品課程的建設目標是構建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這不但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動態的建設工程[1]。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專業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力量。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是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重要載體?!队袡C化學》作為農業院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面向全校多個專業,本著“專業+特色”的教學理念,近年來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隊伍、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教學內容建設是精品課建設的核心

1.1課程內容設計體現專業與特色

課程設計是將課程基本理念轉化為課程實踐活動的關鍵環節[2]。作為農業院校的一門基礎課程,首先要明確《有機化學》在每個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定位。每個專業對于有機化學知識的需求度是不同的,授課學時安排上要科學合理。吉林農業大學目前有7個學院32個專業開設《有機化學》這門課程,根據人才培養需要采取課程內容分層次教學。對于如應用化學專業、中藥學專業和生物制藥專業這樣化學知識需求度高的專業采取72學時授課制,而其他專業則化學知識需求度低采取48學時授課制。針對部分對化學學科感興趣的學生,開設了高等有機化學、有機分析化學、有機合成化學、天然產物化學的全校選修課,進一步深化有機化學的理論知識的學習。

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農業院校的專業特色。本課程與專業相關課程內容彼此之間是有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性,各門課程并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要統籌考慮和后續課程的銜接來安排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專業需要來設計或更新課程內容。例如,中藥學專業的有機化學課程結合不同化合物的結構特征,增加更多關于天然產物的實例介紹。而應用化學專業的學生,專業培養方向著眼于農藥檢測與農藥開發,需要增加雜環化合物及含硫、磷化合物、有機合成的課程內容。鼓勵相關學科之間的適度交叉, 利于所學知識的融匯貫通,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不僅具有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要逐漸養成擅于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實驗教學實現基本操作實驗與綜合實驗、設計實驗相聯系,并加大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同時也采取了分層次教學,分別設置32學時和40學時供相關專業選擇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理論指導實踐能力,例如,講解醇的性質時,即告訴學生我們會自己來合成乙酸乙酯;講解苯胺?;Wo氨基的反應時,告訴學生我們會自己來合成乙酰苯胺,以此激發學生對實驗課的向往。實驗課堂也重視人文關懷,在天然產物提取實驗時,就告訴學生這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所從事的專業領域,激發學生的科研精神和嚴謹認真的態度。實驗考核加入了自擬題目的綜合設計論文,同時指導學生如何查閱相關文獻。實現化學實驗室開放,鼓勵學生課余的科研實踐活動。實現了實驗室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提升課堂品質。完成了化學實驗室的網頁制作,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拓展了課堂空間。

1.2教學內容安排兼顧基礎與前沿

精品課建設的關鍵在于“精品”二字。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正確處理好課程內容的基礎性與先進性,經典與現代的關系?!队袡C化學》課時有限,教學信息量大,僅就化合物的數量而言,截至2007年底,人類已知的化合物種類有近3500萬種,而且每年還在以幾百萬種的速度遞增。在短短的幾十學時內,只能讓學生對有機化學知識做一個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授課中教師不斷地對已有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進行整合,精簡一些陳舊的內容,恰當地運用經典理論闡述課程的重點內容。在講授化合物時強化官能團構效規律,結合學生專業突出有機化學知識的應用性與實踐性,體現專業特色,適時地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引入教學,融基礎性、研究性、前沿性為一體,突出課程的精品性質,讓學生在盡快掌握重要的基礎知識的同時,盡快了解學科的前沿。例如,在介紹共價鍵和分子形狀時,介紹了碳的一種新的存在形態——富勒烯。為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和拓展知識面,結合化合物結構講述一些實例,如三聚氰胺一類的有毒物質等。

2 教師隊伍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

2.1課程主講教師經驗豐富,特色鮮明

整個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學術造詣、師德風范、團結進取、教書育人的能力決定了精品課的建設水平。有了穩定、富有潛力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才會有課程建設持續發展的人才優勢。本課程負責人及主講教師多年來一直從事一線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其中多名教師分別在中藥學專業、環境科學專業、食品科學專業取得碩士學位,更有利于在教學中將有機化學知識與專業特色結合,構建富有農業院校特色的有機化學課程內容。

2.2教學團隊結構合理,整體素質高

課程教師知識結構、年齡結構較合理。有機化學教研室現有專職教師11人,專職實驗技術人員2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45%,具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達82%。高級職稱教師占73%,平均年齡43歲。中級職稱教師占27%,平均年齡32歲。教研室在引進新教師過程中注重結構的合理性,教師分別畢業于多所不同的大學。

課程的教學團隊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制定了科學的培養計劃并定期考核。教師成長需經歷新手教師、熟練新教師、勝任型教師、業務精通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五個階段[3]。教研室對于新進教師設立了青年教師導師制,為每位青年教師配備兩名高職稱的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作為教學導師。新教師上課前要通過試講,導師要跟蹤聽課。教研室定期舉行教學討論會,大家介紹教學中的心得體會,討論教材內容。選派青年教師參加國內教學研討會,向優秀單位學習先進經驗。為青年教師繼續深造創造條件,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來,經過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我們被評為吉林農業大學優秀教學團隊。

3教學條件為精品課建設提供保障

3.1建設精品教材,滿足教學需要

一本合適的好教材就是學生的好老師。課程中該校選用國內優秀教材作為學生的學習參考資料,但是綜合院校的有機化學教材內容多,而且編寫對象往往都是針對化學專業的學生。近年來該校聯合國內幾所農業大學,結合農業院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編寫了適合于農業院校的有機化學教材。主編的農業部“十五”規劃教材《有機化學》,獲農業部全國優秀教材獎。主編的農業部“十一五”規劃教材《有機化學實驗》,獲農業部全國優秀教材獎。為了適應新世紀的國際化、全球化的發展模式,教研室每位教師都配用了一本國外原版有機化學教材,在適當的時候開設雙語教學。

3.2加強實驗教學的投入,為學生實踐提供平臺

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依托于吉林農業大學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總面積1700平方米。近年來學校加大了對實驗室的建設力度,配置了裝備優良、組合優化、設施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以滿足開放式實踐教學的需要?,F有24個實驗項目面向全校學生開放。

3.3共享網絡資源,提高課程精品質量

資源共享、資源開放將更有利于各學科間、校際間的相互學習,互相借鑒,進而提高課程的精品質量?!队袡C化學》及《有機化學實驗》的網絡資源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并能經常保持更新。電子郵件、在線答疑、網絡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在網絡教學平臺中放置多元化的資源和媒體,既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平臺,又為個性化學習提供支持環境[4]。

4教學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課建設的實現途徑

4.1多種教學方法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活動的開展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5]。以提高教學效果為出發點,倡導雙向互動的研究型教學模式[6]。風靡一時的“翻轉課堂”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把適合做課堂討論的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學生可以課前查閱相關文獻做準備,課上進行教師與學生互動討論。老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把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開放式學習的能力。教研室建立了一個有機化學QQ群,在群里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可以很方便地討論問題。使教學場合由課堂教學轉變為“課內+ 課外”,“人腦+ 機器”的教學方式,也使教學效果最終產生了1+1> 2的效果。除了課堂學習所用規定教材外,推薦學生一定數量的參考教材與有機化學相關的雜志、刊物。鼓勵學生廣泛查閱文獻,促使學生在充實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多渠道、多手段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就是為了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潛能。

4.2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手段,為精品課堂服務

傳統的教學手段多是課上使用一些教具,如簡單有機化合物分子模型和碳原子的雜化軌道模型來輔助教學,強調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質的密切關系,現在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現代的課堂教學手段日益受到學生的極大歡迎,多媒體課件已經成為現代課堂不可或缺的輔助教學手段。每一套課件都體現了教師自己的授課風格與思維方式,向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示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分子空間結構、原子雜化軌道示意圖、分子軌道示意圖,以彌補傳統模型的局限性,有力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近年來流行的MOOC課程通過網絡平臺延伸課堂教學,將本課程的知識點、重點與難點以模塊化教學視頻放到了網絡上,為學生提供課下學習的渠道。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持續建設及動態發展的過程。需要整合教學環節的每個要素使之達到最佳狀態,才能開出精品的花朵,結出精品的果實。

參考文獻

[1]孫凱,我國高校本科課程改革的理念變遷及其創新[J].教育探索,2011,(03).

[2]周慧霞,教師即課程設計者:一種應然選擇[J].教育探索,2011,(02).

[3]史麗晶.金寶城,高校初任教師成長關注的個案研究[J].教育科學,2011,(01).

[4]劉羽帆.網絡教學平臺輔助的自主協作學習在經濟類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1,(01).

[5]南海.對新課改“以人為本”核心價值理念的價值學解讀[J].教育科學,2010,(02).

[6]趙新平.研究性教學中教師角色的重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1).

作者簡介:朱鶴,吉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天然產物化學。

猜你喜歡
有機化學精品課程教學內容
高中有機化學高效性課堂教學的策略實踐研究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有機化學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和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認識與思考
淺析《Photoshop》精品課程開發及網站建設
精品課程資源共享建設問題的探索與思考
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類國家精品課程的分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