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培養低年級學生解決實際應用題的能力

2016-12-19 02:26張云
亞太教育 2016年33期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生應用題能力培養

張云

摘 要:解決實際應用題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能有效的反應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有效的掌握這種能力。本文,筆者結合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實例,從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和數據收集能力、培養學生對已知條件進行簡單分析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聯系舊知來解決現有問題的能力這四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應用題;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31-02

解決實際應用題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能有效的反應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它在小學數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選用的素材很多,也可以靈活的結合一些數學知識,比如應用題可以結合圖形分析、運算等等。因此,解決實際應用題可以很好地考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小學低年級數學中出現的應用題大都配有圖片再加上簡單文字敘述,所以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應用的價值,再培養學生的讀圖讀題能力和對基本數據的收集能力,這是解決實際問題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進一步要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對題中看到的已知條件進行一些簡單的概括和分析。更高一些的要求就是培養學生能聯系以往自己所學習過的知識來幫助解決現有問題。下面就這四個方面結合一些例題來淺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應用價值

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較為簡單,很多情況下需要從生活的角度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進行有關實際應用題知識的教學時,要精心設計生活化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解決實際應用題的來龍去脈,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這樣學生不僅能真正體會到“數學有用、要用數學”,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愛數學,也為學生知識的建構積累必要的經驗。教學時,創設生活情境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從實際生活引入新知識有助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和激發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有關“乘法”的實際問題時,教師問:“你們晚飯喜歡吃什么???”討論晚飯的問題,學生對于這些生活化得題目非常感興趣,有的學生說:“我喜歡吃面條?!苯處燀槃莩鍪居嘘P數據:“昨天,媽媽買了9包面條,4元1包,你能算出媽媽付了多少錢嗎?”學生不但列出算式4×9=36(元),還給大家講解出他是怎么算的。就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解決了實際問題。

教師還要讓學生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自覺地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起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和數據收集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對待圖片要比文字更加敏感,而且也更加愿意去學習,更容易接受,所以圖片的加入能更好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用生活中的意象去更好地理解,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盡量為學生創造一個豐富的實際問題的場景,這個場景最好是學生經歷過的或者能看到的,再利用場景多引導學生去讀題、去想題、再去說題。

1、讀題:不管是什么類型的數學題目,看圖和審題都是最關鍵的,老師要引導學生去描繪看到的圖片,數學問題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有什么數學問題存在?加上題目的文字敘述對問題有全面的了解。

2、想題:我們從圖片和文字中知道了些什么?還有什么是不知道的?

3、說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多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多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當學生已經了解了圖的意思,就需要他們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簡單的收集和分析了,比如二年級下學期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有45個同學劃船,每船坐6人,問:最少需要幾條船?學生們從題目中可以知道坐船的人數,也知道是平均分的問題要用除法,算式:45÷6=7(條)……3(人),但是還是有學生會寫上最后需要7條船,因為學生從題目計算的結果中看到了“7”這個數據,但是不能對所得到的所有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忽略了“余數3”的意義,因而無法正確地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教師在這個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領悟每一個數據的意義,最好能把算式的意義讓每一個學生都去說一說,只有完全理解了算式的意義,才能避免發生類似的錯誤。比如老師要提醒學生思考:“這道算式的意義誰能說一說?”學生:“有45個人,每條船坐6人,坐了7條船,還剩余三人?!苯處煟骸笆S嗳齻€人是什么意思呢?”生:“沒有坐上船”老師:“那要所有人都上船的話7條船夠嗎?”“不夠,剩余的三個人還要一條船,要8條船?!痹倮缬羞@樣一道題:二年級同學參加100米賽跑成績如下,小亮35秒,小李28秒,小麗25秒,小王32秒,問請你給他們排好名次好嗎?學生們很快得出了成績:小亮第一,小王第二,小李第三,小麗第四;這就是很多學生形成了定式思維,覺得最大的數字肯定第一,而沒有仔細理解“賽跑”并不是時間越長跑得越快。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第一名是跑的快還是跑的慢”?生:“當然是跑的快”;“你們覺得跑的快用的時間是長還是短呢”?同學們這才恍然大悟。教學數學,要培養學生對數字的敏感性,同時也要能夠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題意,要讓學生在潛意識里意識到“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激發學生認真分析的欲望。

三、培養學生對已知條件進行簡單分析的能力

在實際問題中,并不是所有數據和信息都會呈現在題目或者圖片當中,有些問題需要學生對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和仔細思考。

1、問題中有隱藏的條件

比如二年級學生學習乘法時:小明和他的6個同學一起去動物園,門票8元一張,問一共需要多少元?不少學生都會忽略總人數的小陷阱,而將算式列成:6×8=48(元),因為在這一題中,學生只看到有數字“6”和數字“8”,因而直接用乘法算式計算結果,缺少對實際問題的簡單分析。在這個例子中,教師可以問學生:“有些什么人?他們準備干什么呢?”學生回答:“小明和他的同學去動物園”,此時再繼續問學生:“有多少個小朋友去動物園?小明去不去?”學生:“小明也去”,老師:“那一共去了多少小朋友?”學生:“一共去了7個人”,老師:“你可以用自己的話簡單地把整個題目說一遍嗎?”學生:“七個小朋友一起去動物園,門票八元一張,需要多少錢買門票?”到這里,學生就已經在老師帶領下把整個題目理清楚了。

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能夠正確收集可以看到的數字信息的能力,還需要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洞察出一些隱藏的條件的好習慣。要多讓學生說一說對題目的理解,在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求學生要會正確列式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將題意、思路、解決的策略充分說出來,以培養其思維的條理性、系統性。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觀察出題目隱藏的信息,從而幫助學生正確答題。

2、如何排除干擾信息

除了必要條件被隱藏,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題目中出現了干擾信息,需要學生去進行排除,這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時是很有意義的,因為現實中出現的問題往往更加錯綜復雜一些,需要學生在很多條件和信息中進行篩選,找出自己要用到的條件,加上低年級學生的注意范圍沒有那么寬,所以這也是對學生細心和耐心以及觀察能力的考察。例如:小芳拍球20下,小軍比小芳多拍13下,小蘭比小軍少拍9下,問:小軍和小蘭各排多少下?如果學生不能將三個人拍球的數量關系理清楚就很容易犯錯,所以教師最好在黑板上把三個人的數量關系標注清楚:

小芳:20下

小軍:比小芳多拍13下

小蘭:比小軍少拍9下。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誰拍的個數?”生:“小芳”師:“要求誰拍的個數?”生:“小軍和小蘭的”師:那要先算出誰拍的個數呢?”生:“小軍的,他比小芳多拍13下?!睅煟骸霸鯓恿兴闶??”生:“20+13=33(下)”師:“再算小蘭拍球的個數,要跟誰比較?”生:“她比小軍少拍9下”師:“小軍拍多少下?”生:“33下”師:“所以要怎樣列算式呢?”生:“33-9=24(下)”到這里,通過有層次分重點的提問,老師才和學生一起將題目的頭緒理清,避免了條件敘述偏多給孩子帶來的困擾。

四、培養學生聯系舊知來解決現有問題的能力

學生之所以能舉一反三,是因為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利用“前車之鑒”。同樣,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否迅速調集已有知識來進行幫助則反映了一個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而數學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面對現有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獨立地去思考解決方法,甚至尋找更好的解決之路,而不能替學生“鋪好道路”,讓學生順著老師的解題思路向前進,這樣解題是快了,但是剝奪了學生聯想和思考的機會。例如:有紅、黃、藍、綠、紫、紅、黃、藍、綠、紫、這樣排列的彩球,請問第27個是什么顏色?第33個呢?有些學生看到這一題會用畫圖的方式去解決,一直從第1個畫到第27個和第33個。有的同學的方法稍微好一些,他們可以看到五種顏色的球是一個組合,從而思考27和33里面有幾個5,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用平均分解決的問題,一個有剩余的平均分,繼而列出除法算式。我想說,不管是畫圖還是列除法算式,都是把現有的問題與以往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結合起來了,在這里教師要先給予每一種方法以肯定,然后再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法看齊,讓學生自己挑選那一種方法更簡單易懂。例如:教師應該先問一問運用畫圖來解題的學生:“你是怎樣想到用畫圖的方式?”“你的方法很好,讓我們大家都一目了然第27個球和第33個球的顏色,但是如果老師問第49個球的顏色呢?第100個球的顏色呢?是不是要繼續畫下去?”此時學生就該想到要用比畫圖更省事的方法才行了,就會主動再調集已有的知識去解題,只有這樣經歷過將問題復雜化的困難之后,學生才會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精化自己的方法,遇到困難才會多聯系多思考,思維才會更敏捷。

所以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老師一定要給學生提供“失敗”的機會,學習過的知識就像五谷雜糧一樣放在記憶的篩子里,第一次調取記憶可能篩子的孔比較大,不能篩選出需要的知識,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精挑細選之后,需要的知識一定就會更精確地被篩選出來,學習效率也會變得更高。所以,對低年級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就是對學生觀察、收集數據、分析篩選、建立知識聯系能力的培養。

(作者單位:安徽省巢湖市中垾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小學低年級學生應用題能力培養
應用題
有限制條件的排列應用題
小學低年級語文游戲教學方式探討
警惕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中的“消極完美主義”傾向
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英語閱讀效果的研究
解應用題要過“三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