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人際信任對孤獨感的影響因素研究

2016-12-20 11:50黃正正
青春歲月 2016年21期
關鍵詞:孤獨感大學生

【摘要】目的:研究大學生人際信任與孤獨感的現狀,探討大學生的人際信任及其因子與孤獨感的關系。方法:采用大學生人際信任量表和孤獨感量表(UCLA)對236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1、大學生的孤獨感水平較高,人際信任水平較好;2、大學生孤獨感和人際信任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孤獨感與人際信任懷疑性因子呈正相關,與權威信任、對他人的承諾信任和對他人的行為信任呈顯著負相關;3、大學生人際信任對孤獨感具有預測作用,人際信任各因子中懷疑性因子對孤獨感預測達到顯著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孤獨感;人際信任

一、引言

自我國高校開始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由“精英化”向“大眾化”開始轉化,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大學生人口比例已占到全國人口比例的8.9%,這表明大學生正在成為時代的新興力量,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梁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建設者。因而在時代進程中,當代大學生是否具有生機和活力,是否能與他人和諧共處,是否擁有健康的心理,是關系到他們走上社會及工作崗位后能否承受工作壓力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他們能否成為國家建設接班人的關鍵性因素。

人際信任與孤獨感是心理健康的兩個重要影響因素。有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存在較低的人際信任,人際交往技巧缺乏,不能很好地順應時代發展和日益變化的社會需求,無法與社會協調發展(吉安亞,2014)。因而提升大學生人際信任水平,降低其孤獨感體驗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駱光林,1999)。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對兩者進行分別探討或是就兩者關系進行討論(陳舒,2010;徐子然,2013),對于人際信任的各個因子對孤獨感的影響程度的研究表示不足。本研究試圖通過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孤獨感情況及其兩者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對比分析,揭示當代大學生人際信任及孤獨感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差異,以幫助高校心理健康部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二、對象與方法

1、被試

在湖北中醫藥大學隨機抽取在校生共名96名(兼顧年級),發放問卷96份,剔除4份人口學缺失問卷,有效問卷92份,有效率95.83%,其中男生30人(32.6%),女生62人(79.35%);另隨機選取我國各省份在校大學生150人在問卷星上填寫問卷,剔除填寫時間不足90秒的問卷6份,有效問卷144份,有效率96%,其中男生70人(48.6%),女生74人(51.4%)。問卷總發放246份,有效問卷236份,有效率95.93%,其中男生100人(42.4%),女生136人(57.6%);獨生子女108人(45.8%),非獨生子女128人(54.2%);生源地為大城市的35人(14.8%),中小城鎮的99人(41.9%),鄉村的102人(43.2%);大一67人(28.4%),大二49人(20.8%),大三46人(19.5%),大四74人(31.4%)。

2、量表

(1)大學生人際信任量表

本研究選用的量表是2008年由重慶大學碩士張娟等人在心理學家Rotter(1980)編制的ITS人際信任量表的基礎上結合了國內外參考文獻及實際測評后重新修訂的大學生人際信任量表,量表測試后將部分題目重新修訂,使項目的表述更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理解習慣。量表包括24個項目,并通過因素分析得出4個維度,分別為懷疑性(包含14個項目),權威信任(包含4個項目),對他人承諾信任(包含3個項目),對他人行為信任(包含3個項目)。量表評定標尺為Likert自評式5點量表法,總分從25分(信賴程度最低)至125分(信賴程度最高),中間值為75分。

(2)UCL孤獨感量表

本研究選用的量表是由Russell(1980)等編訂的UCLA孤獨感量表第三版,量表共一個維度包含20個項目,采用4級頻度評分,總分從20分(孤獨感程度最低)至80分(孤獨感程度最高),中間值為35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大學生中α系數為0.94。

(3)統計分析

全部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后,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及處理。統計分析包括方差分析、相關分析、線性回歸分析等。

三、結果分析

1、在校大學生人際信任和孤獨感現狀分析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孤獨感總分的得分范圍為20~70分,平均得分為41.17(s=8.488),略高于于理論平均數35分;人際信任總分的得分范圍為72~119分,平均得分為95.0(s=7.166),高于理論平均數75分,其中懷疑性的得分范圍為26~43分,平均得分為33.79(s=3.312),權威信任的得分范圍為12~20,平均得分為15.89(s=1.319)。對他人的承諾信任得分范圍為9~11.46平均得分為11.46(s=1.319),對他人行為信任的得分范圍都為9~15分,平均得分為11.46(s=1.322)。

進一步統計孤獨感總體水平,有39.4%(總分在40分以下)的學生在正常范圍內,有58.5%(總分在40~60分之間)的學生屬于中等孤獨,有2.12%(總分高于60分)的學生屬于高度孤獨。

2、在校大學生人際信任與孤獨感相關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校大學生孤獨感與人際信任呈顯著負相關(r=-0.23,P<0.01),其中孤獨感與懷疑性因子呈負相關(r=0.19,P<0.01),與權威信任因子呈負相關(r=-0.19,P<0.01),與對他人的承諾信任因子呈負相關(r=-0.14,p<0.05),與對他人的行為信任因子呈負相關(r=-0.17,p<0.01)。

3、人際信任及各因子對孤獨感的回歸分析

(1)人際信任總分對孤獨感的線性回歸。見表3-1。

表1:人際信任總分對孤獨感回歸

由表1可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擬合優度檢驗的判斷系數R2=0.053,這說明自變量人際信任總分對因變量孤獨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預測作用的。同時,回歸方程達到了極其顯著的水平(F=13.17,sig=0.000<0.001),從表9中,能夠得到回歸常數a=67.134,回歸系數b=-0.273,因此得到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孤獨感Y=67.134+(-0.273)X。

(2)人際信任各因子對孤獨感的線性回歸。

對人際信任各個因子做逐步多元回歸后,發現人際信任的各個影響因子中只有懷疑性一個因子達到了顯著性水平(sig=0.000<0.001),回歸常數a=24.410,回歸常數β=0.496,得到回歸方程孤獨感Y=24.410+0。496*懷疑性。其他三個因子皆未能達到顯著性水平。見表2。

表2:人際信任各因子逐步回歸

四、結論

1、大學生的孤獨感水平較高,人際信任水平較好。

2、大學生孤獨感和人際信任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孤獨感與人際信任懷疑性因子呈正相關,與權威信任、對他人的承諾信任和對他人的行為信任呈顯著負相關。

3、大學生人際信任對孤獨感具有預測效果,回歸方程Y=67.134X-0.273。人際信任各因子中只有懷疑性因子對孤獨感預測達到顯著水平。

通訊作者:張曉

【參考文獻】

[1] 陳 ?舒, 張學藝. 徐州大學生人際信任和孤獨感的相關初探[J]. 科教導刊旬刊, 2010(7):139-140.

[2] 吉安亞. 在校大學生人際信任與孤獨感之間的關系[J]. 考試周刊, 2014(74):165-166.

[3] 駱光林, 阮俊華. 大學生孤獨心理的調查與分析[J]. 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 1999,26(3):112-115.

[4] 徐子然. 大學生人際信任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J]. 劍南文學: 經典閱讀, 2013(12).

[5] Russell D, Peplau LA, Cutrona CE. Therevised UCL ALoneliness Scale: 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evidence[M]. J Pers Soc Psycho, 1980,l39:472-480.

【作者簡介】

黃正正,男,湖北宜昌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湖北中醫藥大學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學。

猜你喜歡
孤獨感大學生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大學生社會支持、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
大學生孤獨感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生感恩、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大學生孤獨感、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
初中生孤獨感與父母教養方式關系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