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社會支持、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

2016-12-27 18:27涂巍
科教導刊 2016年20期
關鍵詞:孤獨感手機依賴社會支持

涂巍

摘要 目的:探討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為降低手機依賴現象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采用手機依賴量表(MPAI)、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孤獨量表(UCLA),對733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大學生手機依賴在逃避性和總分上女生顯著高于男生;在年級上失控性、逃避性和總分上大二顯著高于大一;在戶口上,農村學生在低效性上顯著低于城鎮學生;在專業上,除逃避性維度外其它各維度和總分均存在專業顯著差異。手機依賴在分維度失控性、戒斷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總分上與孤獨感顯著正向相關,與領悟社會顯著負向相關。孤獨感能顯著的正向預測失控性、戒斷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總得分,領悟社會支持能顯著的負向預測戒斷性和總得分。結論:大學生手機依賴在性別、年級、戶口、專業上均存在差異。大學生的領悟社會支持能負向預測手機依賴行為,孤獨感能正向預測手機依賴行為。

關鍵詞 社會支持 手機依賴 孤獨感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79

近年來,手機技術上不斷突進,改變了其固有的通話聯系功能,當下最流行的智能手機將消費購物、影音娛樂、交友聊天、學習閱讀、游戲等功能集于一體,智能手機的爆炸式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和學習帶來了較多的便利,同時亦帶來了新的困擾。大學生做為智能手機消費的主要群體,在沒有正確引導的情況下,極其容易對手機形成依賴,產生不良的行為習慣和負面的情緒感受。在對大學生的心理咨詢中,不少學生表明自己對手機形成了較強烈的依賴感,偶爾手機沒帶在身上心理總感覺不踏實,會產生不明原因的焦慮感和失控感。晚上睡覺前最后一件事是在玩手機,早上醒來第一件事仍然是玩手機,吃飯時、上廁所時、上課時、無聊時總是第一時間會想到手機??梢姴簧賹W生確實對智能手機形成了較嚴重的依賴,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睡眠、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情感等方面。

因此,探究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外在客觀因素和內在心理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眾多研究表明,大學生的人格特征、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家庭教養方式對手機依賴行為具有顯著預測作用。手機依賴大學生體驗更多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感受更多的孤獨感,誘發更強烈的沖動行為,降低幸福感,干擾睡眠質量,直至降低心理健康水平,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危機。通過梳理以往研究發現,感知到能夠獲得社會支持越少的學生,較容易產生孤獨感,在不良認知引導下產生的消極情緒體驗很容易促使大學生選擇消極的應對方式,即依賴手機,通過網絡來逃避現實壓力,無力控制,降低效率并最終無法戒斷,形成惡性循環。鑒于此,本研究旨在了解當代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發展特點,并進一步研究領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對個體手機依賴的促進關系,探明其內在心理機制,以期為后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提供實證參考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針對湖南科技學院大一、大二學生,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800名學生進行測量,收回有效問卷733人,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6%,其中男生259,女生474,大一664,大二69,文科272,理科233,音體美228,城鎮學生221,農村學生512。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工具

《手機依賴量表》(MPAI),由Leung等修訂,共17題,采用5級評分,得分越高,則手機依賴程度越高,包括4個因素:失控性、戒斷性、逃避性和低效性。另外,第3,4,5,6,8,9,14,15題同時是手機依賴篩選題,若有5個及以上選“是”,則被判定為手機依賴者;0《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由姜乾金根據Blumenthal等人(1987)介紹的Zimet的領悟社會支持量表修訂。該量表評價被試覺察到的社會支持,包括12個項目,要求被試從極不同意到極同意共7個分值對生活中可覺察到的社會支持進行評價。支持來源為家庭、朋友和重要他人。本次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923;0孤獨量表(UCLA),該量表由Russell,Peplau和Ferguson(1978)編制,Russell等(1980)修訂,用于測量“對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的差距”而產生的孤獨感,偏重于個體的主觀體驗。本量表共20個項目,4級評分,得分越高表示孤獨程度越高。其中1、5、6、9、10、15、16、19、20反向計分。。

1.2.2統計分析

三個量表裝訂成冊,由經過專門培訓的輔導員擔任主試,以班為單位對被試進行集體施測,全部問卷現場收回。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

2研究結果

2.1大學生手機依賴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比較

大學生手機依賴在總分和各維度上得分女生整體高于男生,其中在逃避性和總分上女生顯著高于男生;在年級上,大二在總分和各維度上得分整體高于大一,其中在失控性、逃避性和總分上大二顯著高于大一;在戶口上,農村學生在低效性上顯著低于城鎮學生,農村學生在其它維度和總分上得分整體高于城鎮學生。在專業上,除逃避性維度外其它各維度和總分均存在專業差異。具體見表1。

2.2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孤獨感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比較

在孤獨感上,性別、年級、專業以及戶口均不存在差異,在領悟社會支持上,女生感知到社會支持顯著高于男生,大一學生感知的社會支持顯著高于大二學生。具體見表2。

2.3大學生手機依賴與領悟社會支持、孤獨感的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表明,手機依賴在分維度失控性、戒斷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總分上與孤獨感顯著正向相關,與領悟社會顯著負向相關。具體見表3。

2.4大學生手機依賴與領悟社會支持、孤獨感的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表明,個體體驗到的孤獨感能顯著的正向預測失控性、戒斷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總得分,而領悟社會支持能顯著的負向預測戒斷性和總得分。具體見表4。

3討論與分析

女生在手機依賴各維度和總分上整體上高于男生,這與以往的研究具有一致性,男生更多的會通過運動、游戲進行情緒宣泄,相較于女生較少選擇消極、被動的手機依賴行為。大二學生手機依賴行為顯著高于大一學生,這與大二學生已經對大學學習生活熟悉和了解,進入相對安定期,過多的自由感和空閑時間容易導致較多的手機依賴行為。相比之下的大一學生懷揣夢想,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適應大學生活,正處在極速調整期,手機依賴行為相對較少。相關分析表明,孤獨感與手機依賴各維度和總分顯著負向相關,進一步的回歸分析亦發現,孤獨感對手機依賴各維度和總分具有顯著負向預測作用,即大學生個體體驗的孤獨感越高手機依賴行為越高。在現實生活中,個體感知到的孤獨感越高,為了排解孤獨情緒以及滿足交際的需求,此時的手機虛擬網絡,極易促使個體產生手機依賴行為,在虛擬世界找尋自信心獲得滿足感,如此形成惡性循環。體驗到較高的孤獨感,導致手機依賴行為,越多的手機依賴行為愈發降低個體的現實交往能力,繼而獲得較少的人際關懷,感知更少的社會支持度。進一步的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表明,領悟社會支持度與手機依賴各維度和總分負向相關,回歸分析發現領悟社會支持越高,其越容易戒斷,并最終降低手機依賴行為。這表明個體如果感知到有較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在面臨問題時會更多的尋求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暫時的手機依賴行為在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下亦可以克服,因此戒斷性維度最先進入回歸方程,走出了第一步戒斷性,進而有效的控制甚至降低整體的手機依賴行為也較為容易。

4結論

大學生孤獨感對手機依賴行為具有正向預測作用,領悟社會支持對手機依賴行為具有負向預測作用。因此,有效的降低大學生的孤獨感,提升更多的領悟社會支持能力均能顯著的控制甚至降低手機依賴現象。

猜你喜歡
孤獨感手機依賴社會支持
大學生人際信任對孤獨感的影響因素研究
手機依賴影響下的高職學院學風建設新途徑
腦卒中患者家庭照顧者的照護負擔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
高校大學生手機依賴現狀調查與分析
社會支持與員工工作滿意度的相關關系
大學生孤獨感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生感恩、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
《一課》中教師娜迪亞悲劇形象探析
大學生孤獨感、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
蕪湖市大學生手機使用與依賴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