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孤獨感、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

2016-01-25 00:54韓曉敏呂婉雯梅思佳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期
關鍵詞:孤獨感主觀幸福感社會支持

韓曉敏 呂婉雯 梅思佳

摘要:本研究以323名溫州醫科大學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孤獨感、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相關性。通過研究結果發現大學生的社會支持與其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正向影響;其次,大學生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孤獨感以及主觀幸福感變量之間呈兩兩相關且均達到顯著性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支持;孤獨感;主觀幸福感;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1-000-02

一、引言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物質生活的豐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的需要,尤其是自身的生活質量即追求幸福感。主觀幸福感是人的內心感受,本研究以此為觀測指標。近年來,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性別因素;(2)健康因素;(3)經濟水平因素;(4)文化因素;(5)氣質因素。孤獨感是人格變量中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經常被應用于個體生活質量、主觀幸福感等研究中。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界開始了對社會支持的研究,探討生活壓力對身心健康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學文獻中提出了社會支持這個專業術語。

通過文獻綜述發現,國外對大學生孤獨感、社會支持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相關性研究較豐富,起源較早。而國內僅有吳婕對老年人孤獨感、社會支持和主觀幸福感三者之間關系的研究,且鮮有研究關注大學生群體。本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大學生孤獨感、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三者之間關系的研究及深入探討。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在校生中不同年級的學生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40份,其中有效問卷323份,有效率為95%,男生77名,女生246名。

(二)研究工具

(1)孤獨感問卷

該量表由Russell,Peplau和Ferguson(1978)編制,Russell等(1980)修訂,用于測量“對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的差距”而產生的孤獨感,偏重于個體的主觀體驗。本量表共20個項目,包括11個“孤獨”項和9個“非孤獨”項。

(2)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該量表是一種強調個體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會支持量表,由Ziment等編制。

(3)幸福感問卷

該問卷用于評價被試對幸福的自我陳述,該量表共有33項,根據修訂版,本研究采用前18項對受試進行測試,單個項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在0.49和0.78之間,分量表與總表的相關為0.56與0.88之間,內部一致性系數在男性為0.91、在女性為0.95。

(三)研究過程

采用集體施測,在任課老師的協助下由統一主試在學期中期進行,在課堂上向學生發放問卷并要求他們按照指導語的提示統一作答,當場收回,時間為20分鐘。

(四)數據處理與統計

本研究根據樣本數據,使用SPSS16.0進行數據分析,分別進行了回歸分析、相關分析和T檢驗。

三、研究結果

(一)人口統計學變量

表1 人口統計學變量

N

性別 男 77

女 247

年級 大一 132

大二 87

大三 104

生源地 城鎮 85

農村 239

是否獨生 獨生 139

非獨生 184

家庭狀況 離異 28

非離異 295

家庭月收入 5000元以下 80

5000至一萬 154

一萬至兩萬 58

兩萬以上 41

323名被試中,男性77名,占23.8%,女性247名,占76.2%,性別比例差距大。年級分布來看,大一、大三占多數,但總體還算平衡。從生源地來看,農村生遠大于城鎮生。

(二)相關性分析(見表2)

由表2可知,大學生社會支持的各個維度與孤獨感呈顯著負相關,與主觀幸福感呈較顯著正相關;孤獨感與社會支持以及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社會支持、孤獨感與幸福感呈顯著性兩兩相關,研究結果表明三者之間存在潛在聯系,孤獨感的作用由此

發現。

(三)回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討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以及孤獨感在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間的相互作用,采用了回歸分析。(見表3)

數據分析發現,孤獨感、社會支持能夠預測主觀幸福感,其聯合解釋變異量為0.599,即這兩個變量能聯合預測主觀幸福感的59.9%,建立標準化的回歸方程是:主觀幸福感=0.154×社會支持+(-0.498)×孤獨感,Sig.=0.000,該方程具有顯著意義,并且各方面的預測都達到了顯著性水平。

四、結論與建議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的結論:(1)大學生社會支持對主觀幸福感產生正向影響作用,有著正相關關系;(2)大學生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孤獨感以及主觀幸福感變量之間呈兩兩相關且均達到顯著性水平;(3)大學生社會支持、孤獨感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潛在關系,孤獨感對社會支持和主觀幸福感關系會產生影響。由上述研究結論,提出這樣的建議:(1)首先,應加大各方機構對于大學生的社會支持力度,完善社會福利機制;(2)學校、社會應多成立些相應的心理機構,減弱大學生的孤獨感,減低他們的消極心理。

參考文獻:

[1]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展[J].心理學動態,2000(4):23-28.

[2]黃希庭主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李傳銀,王燕.孤獨心理研究的回顧.社會心理研究.1999:35-44.

[4]池麗萍,辛自強.幸福感:認知與情感成分的不同影響因素.心理發展與教育,2002(3):27-32.

[5]吳捷.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8,31(4):984-986.

作者簡介:韓曉敏(1987-),女,籍貫河南濮陽,教育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孤獨感主觀幸福感社會支持
大學生社會支持、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
大學生人際信任對孤獨感的影響因素研究
檔案工作者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大學生孤獨感影響因素研究
西藏高校大學生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特點
大學生感恩、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感恩、社會支持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