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新生態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社會化功能

2016-12-21 12:54喬青水
青春歲月 2016年20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摘要】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提出要建設多層次、多元化教學目標體系,提高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認識,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人文化目標的實現需要把“語言基礎知識”和“思辨能力”結合起來,這就體現在大學英語教學的功能上來。以大學英語內容為依托結合思辨能力培養的語言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促進人文交際目標的實現。此外,人文化目標的實現要求教師要對大學英語教學功能有新的思考,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從語言的社會化功能來對大學英語進行教學改革。

【關鍵詞】教學新生態;大學英語教學;社會化功能

一、教學新生態下教師的思辨意識

教育教學新生態離不開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師資,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自主學習途徑及豐富的自主學習資源,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關于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的社會化功能是社會學和大學英語教學的結合,從社會學意義上講,人的社會化是指人接受社會文化的過程,即指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從文化角度看,人的社會化是文化延續和傳遞的過程,個人社會化的實質是社會文化的內化。大學英語教師應采用“新的意識”即“思辨意識”來試圖進行教學決策。在思辨意識的影響下,英語教師的認知思維對英語教學的決策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教師的行為和認知思維融合在一起,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的動態過程中,從而有意識地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融入到教學前的準備和計劃活動中。從教育的社會化角度來說,如何把外語語言學習與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很好的結合起來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在傳遞語言知識和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和目的上提供可借鑒的新的教學模式。對語言文化與交際的了解,提升教師和學生的人文知識,拓寬國際視野鍛造“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新生態。

二、技能英語向思辨英語的轉變

國內英語界學者長期以來偏重對英語技能教學的研究,對學生語言知識的傳播與思辨能力的訓練相結合關注不多。不過,關于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媒介素養的教育方面時有關注,多為探討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通過提高思辨、質疑、評估、創新和表達能力來培養高素質人才,讓他們具有國際交往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例如,從外語教學中能夠批判性地學習美國SIOP模式對學生批判性思辨能力的培養和研究;以及“英語教學思辨能力發展研究”,分析探討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影響。

自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制定之后,是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進行大學英語建設,開展大學英語課程評價的依據,同時引起了廣大高校對大學英語教育人文性的關注。人文性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學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因此,探索大學英語課程在“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下”所能發揮的實用和社會性,以及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蘊含的思想性。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探討大學英語這門課程如何在“新教育生態”中體現外語教學的功能和作用,通過傳播外語知識來提高學生文化素養,達到認知社會人生,培養思辨能力及創新和表述能力之目的。

三、大學英語社會化功能的實現

在新教學生態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是大學英語社會化功能的體現,特別是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思辨活動如何作用與教學課堂,從而實現以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批判閱讀能力為目標的思維型英語教學課堂。在課程意識方面,重點研究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國際意識的培養,特別是通過閱讀英語文章引導學生認知中國和國際社會文化特點,解決學生如何能夠實現跨文化交流的問題。在對個體的需求方面,主要研究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的引導,如通過對不同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就業報道文章來引導學生如何應對職業危機。

大學英語課程所表現出“新教學功能”的社會化功能,這種功能在教學觀念、課程意識、課堂教學等方面都有別于其他大學英語課堂所產生的教學效果。但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新功能”并非放棄了語言技能的學習,而是我們采用了“融合創新”的方法,即在語言技能知識傳播的基礎上,采用以思辨意識為核心的課堂教學行為去實現人文化目標。大學英語課程涵蓋廣泛的文化信息,不僅給予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而且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具有了獨立評判和思考的能力。大學英語課程能夠把語言知識傳播和培養批判性思辨意識和好的集合在一起,達到新的教學功能和效果。

四、結束語

如何使大學英語課程在信息技術化時代,以“新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為指導,在“教學新生態”環境下,去傳遞語言知識和文化,以及對構建學生思辨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做出有益貢獻。大學英語課程要做到的是:一個是來自教師在教育領域的社會意識;另一個是教師決策手段的靈活性和流動性。一是本文從“新教學生態”概念出發,把大學英語教學放在當今信息化技術和新媒體中予以認識和評價;二是以“新教學生態”為基點,把教師的思辨意識融入到教學決策中,通過傳播語言知識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從而體現出實踐性和創新性;三是探析如何實現外語學習與學生社會化發展的良性結合,即探討外語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國際意識及未來職業發展的引導。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作者簡介】

喬青水(1971—),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單位:河北建筑工程學院,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大學英語教學
淺談語言知識與技能教學中存在困難
翻轉課堂在藝術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研究性學習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
信息化背景下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
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