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賤傷農”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探索

2016-12-23 13:37孟慶坤謝媛
商情 2016年43期
關鍵詞:農村金融

孟慶坤謝媛

【摘要】本文從內在和外部原因探究了我國農業生產中“谷賤傷農”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探討建立合適的農業體系來解決相關問題,同時從期貨市場建立的角度探索其對于解決該問題起到的作用,希望為建立完善農業市場提供參考。

【關鍵詞】“谷賤傷農”;農村金融;期貨農業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國存在著農產品豐收卻滯銷的現象,不少農產品無奈以幾分錢賤賣甚至為減少人力和運輸成本直接棄在地里。這種農產品豐收卻又滯銷導致農民收入減少的現象,在經濟學中被稱為“谷賤傷農”現象。該現象展示了農產品市場風險。該現象不但給農民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也對金融支持“三農”發展帶來阻力。

現實中,已出臺的多項農村金融政策效果不明顯,較多金融機構對支持農產品生產缺乏積極性,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受當前農業生產本身制約。資本具有逐利性,想讓金融資本真正進入農業,使國家政策凸顯效果,需要找準問題根源,改善農業發展自身,完善外部條件,使農業經濟真正地發展起來,使其自身具有吸引力,可以持續地良性發展下去。

在此背景下,本文從金融的角度,從形成原因、解決辦法和現實連接等幾個方面探討了解決“谷賤傷農”問題的方法,希望通過探討切實可行的方案有效減少該問題,幫助農民增收,促進我國農業健康向上發展。

二、“谷賤傷農”現象產生原因的探索

“谷賤傷農”現象發生的原因,筆者認為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農業自身特點

農業受自然氣候的影響大,難逃弱質產業的命運?!翱刻焓铡睅缀跏菑墓诺浇竦霓r民難逃的命運。近幾年受全球氣候變暖,環境破壞,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影響,出現了不少地區的氣候異?,F象,這些突然的氣候異常常使農民遭到猝不及防的損失和打擊。

(二)我國農民風險意識薄弱

我國農民抗風險意識薄弱。什么暢銷種什么,什么賺錢種什么是大多數農民的生產思路,時下的熱銷被誤讀為未來的預期。這往往導致農民盲目擴大種植面積,農產品扎堆上市,致使農產品價格下跌,更使得“大小年”現象成為農業生產尤其是蔬菜生產的種植常態。

(三)我國農業市場發展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1.從全國農產品生產格局角度看,缺乏統籌規劃和信息交流導致供求關系改

如,2011年4月份,全國蔬菜生產供應基地,有“北有壽光,南有嘉魚”盛名的湖北省嘉魚縣出現2萬畝包菜(又名甘藍)銷售困難現象。從其產生背景來看,2011年全國新增蔬菜面積達15%以上,新疆、東北三省都擴大包菜種植面積,特別是當期四川大量包菜扎堆上市,打破了以往供求格局,致使價格降至冰點。

這就是全國信息不對稱,缺乏之前的合理規劃導致的全國生產扎堆導致“谷賤傷農”現象。

2.農業產業鏈不健全

我國農業產業鏈短,農業集群發展慢,農業深加工能力弱,對集中上市農產品的適應消化能力差,導致了豐產滯銷的事件多次出現。

目前我國人均占有耕地僅1.39畝,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7%,這就決定了我國農產品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品,具有小規模、高度分散的小農性質,抗風險能力弱。據統計,我國蔬菜水果及其它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運等物流環節中損失率達30%,每年有總價值為750億元的農產品在運輸中變質或爛掉這也反映了農村和城市產品流通環節的弱小或缺失。

3.市場機制的不健全,農村物流、銷售體系分散化,抗風險性差

目前我國現行的農產品流通體系中沒有專門的農產品銷售市場,現行的流通體系中間環節太多,中間流通成本太大,市場也不夠規范。

高度分散的農產品生產者難以通過有效的農產品結構調整和產量控制來影響農產品價格,致使其在各方利益博弈中處于弱勢,議價能力嚴重不足。因此,盡管農產品生產投人多、周期長、風險大,但所獲利潤相對較少。數據顯示,近年來多數農產品凈收益下降,其中稻谷每畝平均凈收益降幅達22.12%,小麥降幅14.59%,玉米降幅22.81%。

(四)從外部支持角度進行分析

1.政府相關政策的不健全

首先,高額的交通運輸成本,如較高的道路收費和上漲的油價都嚴重制約了農民或批發商銷售農產品的積極性;其次,地方政府在信息引導上滯后,如上述全國范圍內信息不對稱導致出現全國幾個地區同時大規模增加對某種農產品種植的現象。另外,對農業本身的發展研究不夠,投人不足,缺乏“大農業”生產的氛圍和措施。政府幫助多具有滯后性,不能及時解決農民問題。

2.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缺陷問題

現行農村土地制度安排的缺陷,一方面影響了農民公平獲得土地財產性收益的權利和農戶住宅等財產的抵押變現能力,削弱了農民的信用基礎。另一方面,限制了農村土地流轉和集約用地,進而制約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3.金融支持的不足

主要因為農民抗風險能力不足,收入具有不確定性,造成還款風險。放貸機構缺乏對農產品供銷信息的了解,風險分擔機制缺失等多方面原因促使金融機構離開甚至推出農產品市場。

三、解決方案的探討

筆者思考希望建立起一個從生產—供應—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統一農業體系。具體措施做法如下。

(一)從生產源頭,加強國家的扶持幫助力度

1.建立全國統一的農用地種植信息系統,全國土地合理劃區

由中央和地方組織農業、地質和氣候等專家的專家小組對全國范圍內的地形地貌進行勘探,詳細了解各個地方的地質、地貌和地形和氣候條件,確定適宜的種植作物類別,農業使用面積,包括確定的面積,以及可以繼續開發的面積(確定幾年后可以使用),小范圍的可供商討的機動面積。

建立全國農業信息系統數據庫。對全國農用地土詳細信息,包括地形、地貌、面積等配以類似谷歌地圖的模擬現場形式進行詳盡闡釋。并且錄入種植規劃信息。

進行信息公開,開展歷時1個月的公開意見征集及民公討論,廣泛爭取全國各界,從專家學者到農民市民各個方面的聲音和建議,進行系統修改和完善。并且在一直的不斷建設時間,依然以開放的形式接受來自各方的意見及建議。

由信息系統建立之后,由國家根據土地情況進行合理劃區。

2.人員方面,組織集合農民

將原來的分散耕作的中小農戶分散化經營進行集中和歸類,對農民設立統一的編制系統。并分配至各相應區劃。對農民實行統一培訓,特別注意對新生代農民農產品生產技能、新型農業生產工具使用和現代化知識的培養??紤]到農民年老人口、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生存問題。運用國家優惠政策吸引部分農民工返鄉務農,這其中就可以包括完整的新生代農民系統完善的培養計劃和后續發展計劃。

國家資助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的力度,修建可以供農民子女上學的學校,以較高薪酬聘請教職人員,鼓勵高校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走訪支教,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進行農民社區建設,便于農民的交流、生活水平的提高。

3.劃區后進行公開招募承包。個人、企業、政府都可以參與招標承包

但是承包方必須滿足以下基本條件(均在國家優厚政策支持下完成):①必須引入現代化生產工具并投入使用。②必須按照國家的規定和編制使用分配至各地的農民,并且靈活根據農民工自身情況,對其安排合適的崗位。

通過這種區域化集合生產的方式改變農戶分散化生產、生產方式落后、抗風險能力弱,投入大量人力難以得到相應產出的情況,實現農業的規?;?、現代化生產。

4.加大農產品生產的科研力度

投入資本、人力,組織專家學者并且建立高校就近的互幫互助小組,由區域內或近的農業方面高校,設立合理的農產品實驗基地,進行新品種的培育、增強農產品抗性,拒絕不良轉基因農作物的出現。并且加強我國糧食作物的生產水平,改變依賴國外進口的不利狀況。加強科技強國。農業強國戰略。

另外,可以通過引入高校的金融學科力量、管理營銷等各方面的學科力量,對該系統方案獻計獻策,同時參與到整個運作中。一方面讓農業發展可以吸收先進水平技術文化的果實,一方面可以使高校走入農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更好地運用理論為實踐服務。用實踐也引導理論研究的方向。加強農業科技力量。

(二)供應環節,訂單生產加靈活處理,風險共擔機制

建立全國農產品統一交易系統,由全國各大農產品需求商進行報價和擬預訂處理,結合往年農產品需求數據和全國各中小需求商的需求報價信息確定農產品的生產范圍及區間。

經過兩年鼓勵式的嘗試性運營后,在第三年采取不論需求商大小,均采用平等的報價訂單式處理。根據需求定生產。并且組成相關專家組,對于生產范圍進行合理界定。這其中需要數據、經驗和各方面專業知識的支撐。

建立風險共擔機制,提供國家補貼,引入第三方保護機制,如果出現自然災害導致減產等現象,根據情節嚴重情況則由供需商,保險公司,國家提供一部分資助共同承擔風險。

(三)銷售環節,市場化定價機制,合理進行利潤分配

1.農產品價格確定

市場定價法。各區域供應商在全國統一交易平臺進行面向全國的報價,其中可以有供應商和需求商進行的協商定價過程。

需求商可以結合產品價格、質量、地域、自身因素等各方面總結情況選擇相應的供應商進行購買。并且有雙方的相互信用各方面評價信息,以供以后其他供需商使用。

2.利潤分配

要求供應商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分配給參與生產的農民。每年按比例進行利潤留存,并且同時在國家的資助下改善農民福利,進行農用生產工具的更新換代。

(四)需要注意的方面

1.區域劃分時要嚴格抵制壟斷。盡量在規模經營和分散化間尋求合適點。由國家和各供需商進行相互監督,堅決抵制任何企圖控制價格的行為。嚴格按照市場化定價的方式進行農產品定價。

2.對于網絡安全的支持必須到位,實現信息透明化,不允許出現虛假信息等情況。

四、現實情況的探討

在我國現在建立起了很多農產品的現貨交易所,類似于前文提到的建立全國范圍內的農產品交易平臺。包括渤海交易所、黃河大宗商品交易所,專門進行農畜產品生產交易的武漢農畜產品交易所、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等區域性的農畜產品交易所,其建立初衷也是為了規范農產品交易市場,使得信息透明化、公開化,幫助農民更好地進行生產。

這說明,現實中,已經采取了一些類似的市場化運作方式,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其中,與前幾年曾經風行一時而現今走入低谷的“訂單農業”相比較,“期貨農業”正以其風險性低、價格提前發現、農民增收效益顯著等優勢特點而被農產品交易市場和廣大農戶所接受。其中一些具體做法也與前文所提集合收售方式相似。

農產品期貨市場對農業具有重要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價格發現功能幫助農民知道農產品真正的價格,增加農民討價還價的籌碼,并且幫助其選擇合適的買賣時點。期貨價格還對未來價格起到了一定的預測作用,農民可以據此調整自己的種植策略。套期保值功能幫助農民對沖價格大幅變動風險。

我國期貨市場已經上市的農產品占上市期貨品種數量的近一半,覆蓋了糧棉油等農產品系列。產品種類較為豐富,仍可以進一步進行品種的完善。

不過對在農民中的普及性而言,農產品期貨是一個比較專業的領域。推廣得比較好的省市主要是有兩個交易所的東北地區和河南省,及經濟較為發達,人們接受程度較高的江浙地區。期貨市場的建立對于我國農業發展,保護農民權益,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筆者將繼續述文對期貨市場對現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實現進行實證檢驗。

參考文獻:

[1]溫濤,冉光和,熊德平.中國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J].經濟研究,2005:143

[2]高雄偉,and 董銀果.農民增收的現實困惑與出路[J].陜西農業科學,2006:102105

[3]李剛.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西北大學,2006

[4]劉慶富,張金清.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研究[J].產業經濟研究,2006:1118

[5]李偉偉,任曉娜.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分析及建議[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8:3842

[6]李旭超,鄒智.我國棉花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關系實證研究[J].時代金融,2011

[7]金融服務應對農產品市場風險的策略思考.水峻(中國人民銀行咸寧市中心支行),2012

作者簡介:

孟慶坤(1983-),男,山東聊城人,碩士,研究方向:化學工程與工藝;

謝媛(1990-),女,湖北十堰人,碩士,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猜你喜歡
農村金融
區塊鏈技術助力農村金融發展研究
如何精準配置農村金融資源
農村金融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的優化路徑研究
淺析金融制約“三農”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
吉林的國家任務
農村金融大變身
安順:榮升全國首個農村金融信用市
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度量體系構建與實證分析
農村金融效率的界定與測度:文獻綜述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