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初中、中職新生數學教學銜接的策略

2016-12-23 17:49白雪松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6年22期
關鍵詞:銜接策略中職數學

白雪松

【摘要】大多數進入中職對口的學生,數學基礎較薄弱,數學學習過程更是舉步維艱.這不僅僅是教學層面上知識的增補與復習問題,更主要的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動建構理論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問題.從初中跨入中職的學習過程中,數學學科的銜接教學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就做好中職對口新生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探討了相應策略,從而幫助學生渡過學習數學的困難期.

【關鍵詞】中職數學;對口新生;銜接策略

中職數學難學,難就難在初中與中職銜接中出現的“高臺階”.中職新生雖然對中職學習充滿期望和好奇,想學好數學,但通過一個暑假的松散之后,已經把一些基礎知識忘到九霄云外,因而中職新生階段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關鍵時期.

因此,剛從初中升上中職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都覺得高一數學難學,相當部分學生進入數學學習的“困難期”,數學成績出現嚴重的滑坡現象,特別是對意志品質薄弱和學習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學生更是使他們過早地失去學數學的興趣,甚至打擊他們的學習信心.從而對數學產生畏懼感,動搖了學好數學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那么,如何搞好中職新生數學教學的銜接,如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中職數學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跨過“高臺階”,就成為我們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尋求解決對策.

一、做好準備工作,為數學教學銜接打好基礎

提高學生對初中、中職銜接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緊迫感,消除松懈情緒.讓新生初步了解對口數學學習特點,給學生講清對口數學在整個中學數學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采取與初中對比的方法,給學生講清中職數學內容體系特點和課堂教學特點.結合實例給學生講明初中、中職數學在學法上存在的本質區別,并向學生介紹一些優秀學法,指出注意事項.請高年級學生談體會講感受,引導學生少走彎路,盡快適應中職學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面對活生生的人和事,任課老師必須首先對班級的整體基本情況做大致的了解,新課前應安排一定的課時,對初中知識認真地梳理一遍,并及時做一次摸底考試,由反饋信息,找出薄弱環節,制訂相應的補差措施.這樣的教學銜接過渡自然,融合學生心態,學生易接受,對克服教師在教學內容上的盲目性、片面性、隨意性,及提高新課的教學質量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學實際中,我們應認真學習和比較初中職教學大綱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中、中職數學知識體系,找出初中、中職知識的銜接點、區別點,以使備課和講課更符合學生實際,更具有針對性.

二、尊重學生實際,實行區別化教學

新課改下的初中學生與中職教師熟悉的往屆學生相比,在運算、演繹推理能力,解題規范化和思維嚴密性等方面都有所下降.而對口數學中許多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如集合、函數等,對中職新生來講確實困難較大.因此,在教學中,應從中職學生實際出發,采取“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如課時安排上要增加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多注意形象性、直觀性.要嚴格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照顧到學生認知水平的個性差異.如在“集合概念”的教學中,由于集合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也沒有嚴格的定義.因此,教學中應抓住集合元素等特征,通過舉出大量的實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比較、歸納得出集合概念.再舉出一些不能構成集合的例子來進一步理解集合的概念.這樣,大量的例子不僅鞏固了集合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了集合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提煉出集合元素的基本特征.學生不僅可以理解概念,而且能很好地加以應用.

三、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網絡

初中、中職數學有很多銜接知識點,如函數概念、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相關知識等.在中職數學學習過程中,它們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圍擴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結論到中職可能不成立.如平面幾何中,兩條直線不平行就相交,到立體幾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異面.因此,在講授新知識時,要引導學生聯系舊知,特別注重對那些易錯、易混淆的知識加以分析、比較和歸納,這樣可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根據中職數學教材和“中職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時補充初中、中職數學的脫節內容,如立方差、立方和公式,十字相乘法,不等式及二次函數的進一步拓展內容等,從而彌補了初中、中職教材銜接時出現的知識內容的斷層.又如二次函數值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數變量的討論,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等.有些內容還是初中學生根本沒學到的脫節內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補漏,就必然會跟不上中職對口數學學習的要求.

四、重視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根據中職課程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由于時間的局限,老師講課的內容是有限的,無限的知識探索和掌握還是靠學生自己.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是少不了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特別要注重“導”與“學”.“導”就是教師在自學中起好引導、指導作用,開始教師列出自學指導提綱,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教會學生怎樣找疑點和難點,怎樣歸納等,教師逐步放手,學生逐步提高;“學”就是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使學生課前做到心中有數,上課帶著問題專心聽講,課后通過復習,落實內容才做習題,作業錯誤用“紅筆”訂正.這樣能使學生開動腦筋,提高成績,而學生有了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就能變被動為主動學習.

總之,我們要充分認識中職新生在數學學習上的特點和現實困難,尊重學生的這個基本實際,多想辦法,研究規律和遵循規律,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跨初中到中職這個學習臺階.教師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確立的過渡復習目標;學生扎實掌握了“雙基”知識,適應了教師、教材、學習方法、學習環境等諸多方面,一定會消除步入高中后的不適應感,愛上數學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霍力巖.多元智力理論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0(9).

[2]湯姆林森,著.劉頌,譯.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銜接策略中職數學
小學數學新知與舊知銜接常用策略
高校財務與責任預算體系的銜接問題
試析做好“小升初”銜接教學
基于分類分層次教學模式下的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管理分析
淺析如何提高中職數學課的教學質量
談中職數學課堂導入的技巧
新課改背景下的中職數學學習反思能力的培養
中職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
中考命題變革推動初高中文言文教學銜接策略的落實
談中高職英語教學銜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