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

2016-12-23 17:00楊英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6年14期
關鍵詞:主體作用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楊英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領域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現代教育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學生達到最好的學習狀態,從而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主體作用;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019

教育中的主體性是指學生在主體意識指導下,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能動性。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他們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一言堂”,把學生看成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對象。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在現實中,這種現象經常能夠看到:同樣一個教師,同樣一本教材,同樣一個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生卻出現不同的學習效果。導致這種差異有種種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發揮程度不一。因此,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已經是一項重要的課題。為此,在筆者的課堂教學中就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課堂應該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行為的重要場所之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教法,筆者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創設情景教學法,利用電教手段和直觀教具形象地、有層次地將所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傳統教學媒體(如語言、教材、板書、實物、掛圖、模型等)與現代教學媒體(如電視、錄相、錄音、計算機等)相結合,強化學生的視聽感覺,盡量做到能聽的讓他們聽,能看的讓他們看,能摸的讓他們摸,充分發揮多種器官的作用,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欲,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滿懷激情地學習,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筆者也盡量做到“小環節,多臺階;多變化,勤鼓勵”。即,將每個教學環節化解為幾個小環節,且做到易精易小,每個小環節都緊扣教學內容,且做到環環相扣,層層接近,為學生搭好“學會”的臺階,感受“會學”的樂趣。同時,教學環節的處理宜多變化,做到教法的多樣化,使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得到滿足。

二、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的主體性是需要培養、提高和引導的,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是教師的責任。因此,教師把啟動人最本質的屬性——主體性作為落實素質教育于課堂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著力點,在英語課教學這一主渠道,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通過活動來表現的。課堂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揮更是通過學生參與的主體活動實現的,因此要精心設計主體活動來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三、創設最佳的學習狀態

《超級教學》作者、美國超級營地創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相信影響學習的兩個核心因素是:狀態和策略?!盃顟B”即創造學習的適當的精神狀態;“策略”代表授課風格和方式。第三個當然是內容,“內容”即主題。在每堂好的英語課中,都會有這三者。而在這三者中最重要的應該是“狀態”?!皩W習之‘門必須打開,否則真正的學習無法發生。而那‘門是一種情緒性的東西——學習的‘門衛?!睘榱舜蜷_學習之“門”,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媒體協調課堂環境,創造輕松的氣氛,從而引導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四、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師需要解決知識的無限性與在校學習時間的有限性這個矛盾,使學生從“學會”上升為“會學”。正所謂“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

1. 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發散式思維是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條件,在創新思維活動中,它起主導作用。有研究表明,討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有利于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要讓學生豐富想象,積極探索求異,堅持獨立見解,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通過設疑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

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新穎別致、能喚起學生共鳴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想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識,讓學生自由地求異發散、編寫新的內容。

2. 教法的創新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法,既要根據教材內容而定,也要根據培養能力的教學目標而定,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實踐證明:只要教學方法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規律,就會給教學方法的創新開辟廣闊的天地。傳統的英語課只是講講練練,“講”指導“練”“練”驗證“講”這種方法雖然收效較快,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由教師把知識教給學生,學生模仿教師,思維沒有充分地積極活動,學習積極性沒能很好地調動,受到了束縛,學習處于被動地位。如果在這個基礎上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即“回答、閱讀、演示與講解相結合”,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探求未知,逐步啟迪自己的思維,就能使學生產生自學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3. 給學生創設學習的情景

教師在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必須想方設法創設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氣氛中學習和運用英語,并逐步和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很快接受這門學科和教師,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利、意愿和選擇。教師要和藹可親,不要成天板著面孔,不盛氣凌人、不居高臨下、不壓制、壓服學生,善于誘導,不挖苦諷刺學生,善于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讓學生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并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充分利用英語的交際功能,培養學生的積極參與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地開口講英語。

猜你喜歡
主體作用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談談生物教學中的參與式教學法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巧用“錯誤”激活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培養職校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
創新產品、優化布局,讓傳統主流媒體傳播更具影響力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中學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