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就業導向下財政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2016-12-23 22:45楊帆
青春歲月 2016年22期
關鍵詞:通識教育培養目標

楊帆

【摘要】當前經濟社會條件下財政學本科專業的就業方向不再局限于政府財政部門,各類企事業單位也需要高素質的有財稅知識的經濟管理類人才,基于此科學定位財政學專業的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財政學專業;培養目標;通識教育

在計劃經濟時期和改革開放初期,財政專業主要是為政府財政部門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財政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我國各級財政、稅務、審計等政府管理部門、金融行業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培養較高素質的財經專業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演變,反映了社會各部門對人才的要求發生了變化,在大學生就業日益市場化的背景下,科學定位財政學專業的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社會對財政專業人才的供需狀況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有相當比重的財政學本科畢業生進入財政、稅務等政府機關。但隨著經濟、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我國稅收法制化建設,政府財稅部門需要大量具有財稅專業知識,且熟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英語、計算機等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但財稅系統現有人才結構與社會需求不匹配,在職人員一般都只具有基礎性財稅知識,缺少高級財稅復合型人才。這種現象在經濟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小城市以及基層財政崗位尤為突出,甚至因為人才缺乏影響到了財政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包分配”制度下被認為是財政學專業理所當然就業的財稅崗位面臨著來自不同專業畢業生的激烈競爭,而且應屆畢業生直接進入財稅等政府機關的難度增加,絕對人數和相對比例都有明顯下降。

從近幾年我國公務員招考的要求來看,財政、稅務部門除了需要經濟管理類專業外,還有相當數量崗位需要計算機、網絡、通信、電子、漢語、新聞、法律、英語等專業。以2016年河南省國家稅務局招考要求為例,全省國稅系統總招考人數為658人,其中需要經濟管理專業462人,占70%左右,需要其他專業的人數占30%左右。經濟管理專業也不要求一定是財政、稅務專業,會計、審計、統計、經濟學、財務管理專業都可以,并且有將近10%左右的崗位是不對本科畢業生開放的。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度推進,社會各部門對財政專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趨勢,除了傳統財政、稅務、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以外,非財稅部門對財稅人才的需求開始增加。一是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稅務咨詢事務所等社會咨詢、監督機構;二是各級法院、檢察院以及公安機關等國家政法機關,為處理日益增多的稅務行政、逃稅騙稅案件,也需要精通財稅業務的專門人才;三是金融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為了加強財務核算和稅務籌劃,也需要財稅專業人才;四是外資企業、外資銀行,為了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需要既懂財政經濟理論又懂國家宏觀政策的人才。

二、我國財政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現狀

我們按辦學定位選取三類開設有財政學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作為分析對象,分別是研究型高校廈門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教學研究型高校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學型高校上海金融學院,然后從總體目標定位和就業方向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比較。

1、總體目標定位

這幾所高校的財政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基本體現了符合學校辦學層次的特點。研究型國家重點高校,由于學科門類齊全、基礎學科實力較強,因而定位于培養具有完善知識體系的復合型高級公共管理人才;教學研究型地方高校定位于培養高級專業人才;單純教學型地方高校,更多地結合地域優勢,定位于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

2、就業方向

從財政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定位考察,研究型國家重點高校定位于國家及地方政府機關、財政、稅務、海關、金融證券、非營利性組織、企業(公司)財務、大專院校和科研所等單位和部門;教學研究型地方高校定位于地方財政、稅收等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社會中介機構;單純教學型地方高校定位于財政、稅收等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稅務中介機構、資產評估中介機構以及其他相關部門。

三、我國高校財政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存在的問題

1、過分強化專業教育

形成了以專業需要為導向的基礎課、專業課等組成的窄、專、深的課程體系。很明顯,大學教育已從精英式教育轉化到了大眾化教育,而財政專業培養目標從研究型轉向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也應向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改進。財政專業人才培養應體現在應用能力上,與市場需求動態結合起來,既具有厚實的財政專業基礎知識,又熟知實際財稅業務流程,以適應就業需要。

2、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偏重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素質的培養重視不夠,尤其是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明顯薄弱。高度統一性,即用統一的模式面對和“塑造”所有的學生,對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個性發展重視不夠。

3、單一性

即全國高校都實行同一個人才培養模式,沒有體現因地、因時和因校而異的客觀要求。當前多數高校制定財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空泛、雷同,缺乏區域差異化特色,如將培養目標設定為:“主要學習財政稅收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財稅及相關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財政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處理財政稅收業務的基本能力;熟悉國家有關財政、稅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被蛘呤恰芭囵B具備財政、稅務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財政、稅務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p>

四、我國財政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財政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體現了學校對培養人才的指導思想,對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教法和手段等要素起著指導作用。財政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定位是:

綜合素質層面。要求學生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能力,掌握終身學習的方法;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具有較強的協作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實踐能力;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身體素質等。綜合素質決定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與生存發展能力。

知識結構層面。財政學專業既要為財稅部門儲備人才,又要使財政專業學生具有廣泛適用性,能從事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經濟、管理等工作。這就要求學生按照“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的要求,具有合理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首先要掌握扎實的經濟學基本理論和財政學科的基本知識,具有運用財稅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具有外語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外國文化素養,適應國際財稅事業發展的要求;三是了解國際、國內經濟方面的法律、條例、規定和慣例等;四是要有心理學、社會學和行為科學方面的知識;五是掌握本專業領域計算機軟件的應用和初步開發能力,具有利用網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作為財政學專業而言,以上“能力”指標是其本科人才培養的共性目標,同時作為不同的學校,應充分利用各自學校的資源優勢與特色,結合學生的興趣與個人職業規劃,引導學生向不同類型的專業領域、不同層次的專業方向發展,從而形成自身的特色,實現培養目標的多樣化。

【參考文獻】

[1] 課題組. 地方院校財政學專業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2008(1).

[2] 溫桂榮. 完善財政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路徑探討[J]. 教師, 2009(6).

[3] 陶金國. 財經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育, 2010(4).

猜你喜歡
通識教育培養目標
蒙古族音樂元素在古箏重奏課中的運用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通識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專業建設的改革與實踐
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在高校通識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認證模式T的人才培養模式
淺談職業學校商務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醫學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