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我國古代的管理思想

2016-12-26 00:00王永紅
商情 2016年43期
關鍵詞:管理思想古代中國

【摘要】我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異常豐富,自古就有豐富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不僅將古代文明推到了鼎盛時期,也使各種管理思想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秦漢以后又出現的許多杰出的管理思想家,更是補充了前人的理論,也大大發展了前人的管理實思想。這些管理思想,不光是我國古代思想寶庫中的精華,至今仍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中國;古代;管理思想

據文獻記載,我國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論框架大約形成于秦漢時期。早先的管理思想主要體現在諸子百家思想中,如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比如體現管理者權變謀略和在管理過程中的境界以《老子》為代表;體現管理者在人事及組織等方面戰略思想以《孫子兵法》為代表;體現管理者統御謀略思想以《韓非子》為代表;體現管理者處理人際關系謀略思想以《論語》等儒家學說為代表;體現管理者以法治家時效管理思想的《紅樓夢》。

從宏觀講,我國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為管理國家和治理民生兩大層面。管理國家需要包括管理國家的行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治理民生是指具備按照不同層面對包括農業、手工業、市場經營生產以及選拔、任用、監督、獎勵等方面的管理學問,這些管理學問的總結和積累,形成了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以人為本”的民本管理思想

“以人為本”最早是由深得齊桓公重用的政治家管仲提出,其本意是只有解決好人的問題,才能達到治國的目的?!豆茏印つ撩瘛分刑岢隽恕皣嘭攧t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其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把發展經濟看成是國家富強的前提,只有“倉廩實”庶民才能“知禮節”,才能教化人民,使人們遵守禮法,才能達到鞏固國家統治。要想修法立度,首先必須解決人民的衣食問題,只有解決了百姓的衣食問題,才能談得上“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史記·管晏列傳》)并且說這是“人情之理,不可不察”。把按照客觀實際規律滿足人的欲望,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放在了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層面認知。儒家集大成者荀況也曾提出:“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強調有效利用天時地利,為治理國家服務。還提出:“人之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亂則離”的群體行為和組織行為的思想,這種包括家庭鄰里、社會、國家乃至自然界的關系的強調,全部都體現了以人為核心及“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二、“正人必先正己”的示范管理思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禁勝于身則令行于民”,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管子在論法時說:“不法法則事無常,法不法則令不行,令而不行則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則修令者不審也,審而不行則賞罰輕也,重而不行則賞罰不信也,信而不行則不身先之也。故曰:禁勝于身則令行于民矣”。正人先正己,這是自古以來,它都成為為官或長者,都應當具有的品德。中國古代管理非常強調示范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吨杏埂防镎f“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薄罢\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边@些都是強調了以身作則的重要性?!罢骸焙汀罢恕本凸芾淼慕嵌榷?,這是雙向的約束,不僅約束他人行為使之端正,同時也使自己的行為得以規范?!罢吮叵日骸?,個人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為修養,努力在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激勵環境狀態下,充分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得到教化。在強調管理者道德素質的同時,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以“修己”作為起點,達到“安人”的目標,不能“修己”也就談不到“安人”,不能“安人”,也就不能實現國家和社會的管理,也才能達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

三、“天人合一”的和諧觀管理思想

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是和諧、協調的統一體。明確人類社會應該遵守自然和社會的“道”,實現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一致。關于“天人合一”漢朝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義》:“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一,天人一也?!薄疤烊酥H,合而為一?!崩献釉凇兜赖陆洝防镎f:“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薄吨芤住は缔o傳》里也講:“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薄兑住分阅堋芭c天地準”,“彌綸天地之道”,是因為伏羲“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薄饵S帝內經·素問》強調:“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薄疤烊酥H,合而為一?!边@是一種整體觀,將管理思想、管理要素滲透整個過程,力求實現社會與自然多方面的協調和諧,使社會成為統一而有序構成。

“天人合一”的管理思想是以整體和諧觀為基礎的。在協調、和諧、穩定的目標下,在生產管理和社會管理上實現“天下一家”;在人事管理上實現“知行合一”和“情理合一”。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正如老子《道德經》里所說的“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論語》中孔子也提出了無為而治的思想: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笨鬃诱f:“能夠無為而天下得到治理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是如何做的呢?恭敬如一,合于大道,中庸處事,正確無誤,盡到自己職責,如此而已?!薄兜赖陆洝返谌路Q“為無為,則無不治”。無為是順應自然,不妄為的意思。唐末五代高道,道門領袖,著名文人杜光庭稱:“無為之理,其大矣哉。無為者,非謂引而不來,推而不去,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滯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謂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庇纱丝梢?,這里所說的無為,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的“天人合一”觀,是順“天時、地性、人心”的管理思想。

就今天而言,我們充分重視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學習和汲取儒家“和為貴”的 管理思想,汲取和學習道家“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對加強國家管理,解決民生問題、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簡介:

王永紅(1963-),女,教授,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管理思想古代中國
中國古代山水畫色彩研究
高校食堂經營管理
中國古代與現當代語境下的語文寫作教育觀比較研究
日本古代的貢舉制度
馬克思的管理思想對加強中國社會管理的啟示
探究人本管理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