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壓封閉引流聯合開放性植骨術治療脛骨創傷性骨髓炎的臨床研究

2016-12-26 09:54劉暉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3期
關鍵詞:負壓封閉引流

劉暉

【摘要】 目的 探討采用負壓封閉引流(VSD)聯合開放性植骨術治療脛骨創傷性骨髓炎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50例脛骨創傷性骨髓炎患者, 均在脛骨外傷后在外院行外固定術或內固定術治療后感染, 于本院行負壓封閉引流聯合開放性植骨術治療, 收集患者臨床資料, 總結其臨床療效。結果 本組患者一期治療時間為7~14 d;二期治療后, 本組患者開放性植骨效果均較好, 行皮瓣移植及創面修復術后均獲得Ⅰ期愈合。術后隨訪10~16個月, 患者骨愈合時間為31~39周, 復發率為4.00%。結論 脛骨創傷性骨髓炎患者行負壓封閉引流聯合開放性植骨術治療臨床療效可靠, 應推廣使用該療法。

【關鍵詞】 脛骨創傷性骨髓炎 ;負壓封閉引流;開放性植骨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021

脛骨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高能量損傷類型, 開放性骨折比例較高, 這類患者早期治療復雜, 較容易出現引發創傷性骨髓炎, 而該并發癥治療困難、療程長、復發率較高, 臨床療效不夠理想[1, 2]。為探索一種高效的脛骨創傷性骨髓炎療法, 本次研究選擇2013年2月~2015年4月在本院行負壓封閉引流聯合開放性植骨術治療的50例脛骨創傷性骨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治療效果進行了總結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脛骨創傷性骨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組患者均在脛骨外傷后在外院行外固定術或內固定術治療后感染形成局部貼骨瘢痕與竇道, 均存在膿性分泌物, 患肢局部疼痛、皮溫升高。本組受試者中, 男32例, 女18例, 年齡22~50歲, 平均年齡(36.14±14.32)歲, 受傷至本次入院時間8~14個月, 平均間隔(11.31±3.05)個月。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29例, 墜落傷8例, 重力壓傷10例, 其他暴力傷3例;節段性骨硬化31例, 部分骨硬化19例。本組患者均為單側肢體脛骨創傷性骨髓炎, 其中12例患者可觸及足背動脈搏動, 10例患者可觸及脛后動脈搏動, 28例患者上述動脈搏動均可觸及。

1. 2 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入院后, 采用三期治療方法, 具體如下。

1. 2. 1 一期治療 入院后, 立即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控制原發病, 糾正低蛋白血癥等治療?;颊呙劰莿搨植糠置谖锶?, 行細菌培養、藥敏試驗, 根據檢驗報告結果, 為患者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颊呷朐汉笊w征及臨床癥狀改善平穩后, 采用骨髓炎病灶清除術作徹底清創, 對脛骨局部貼骨瘢痕作切除, 取出內固定殘留物, 清理切除竇道及骨質, 根據術前CT徹底清除骨硬化處骨質, 并清理髓腔, 去掉壞死組織、炎性肉芽及瘢痕增生組織, 至骨斷面滲出新鮮血液為止;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創面, 壞死、炎性區域采用雙氧水反復沖洗, 創面清理完畢后, 聚維酮碘溶液浸泡20 min。查看術中遺留死腔情況, 選擇合適型號的引流管并剪出多個側孔, 留置于死腔內, 覆蓋VSD無菌敷料, 最后用透明的敷貼覆蓋。術后靜脈滴注抗生素。負壓引流7 d, 打開敷料觀察創面肉芽生長、填充死腔情況, 并取分泌物性細菌培養, 陰性、死腔及創面新鮮肉芽生長良好者, 可行二期治療;肉芽生長欠佳、細菌培養陽性者行二次清創及負壓引流、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 至創面生長良好、感染控制為止。術后持續負壓引流, 定時行生理鹽水沖洗。術后監測患者血細胞分析、C 反應蛋白指標恢復正常后, 可停止使用抗生素。

1. 2. 2 二期治療 一期治療完成后, 行開放性植骨術, 取患者自體髂骨植骨修復骨缺損, 節段性骨硬化患者取髂嵴松質骨剪成直徑3~4 mm 棍狀骨條, 部分骨硬化患者取髂骨修剪成直徑5 mm顆粒, 緊密塞入骨折端髓腔, 適當超過骨折端。然后采用敷料覆蓋創面, 黏貼薄膜封閉創面, 術后7 d, 去除敷料, 查看植骨面肉芽情況, 若生長良好可行三期治療。

1. 2. 3 三期治療 二期治療后, 待患者植骨周緣大量新鮮肉芽生長后, 取腓腸神經營養血管/穿支皮瓣、后動脈穿支皮瓣, 行皮瓣移植及創面修復術。術后每月隨訪1次。

2 結果

本組患者一期治療時間為7~14 d, 平均時間(10.56±3.47)d;其中31例節段性骨硬化患者負壓引流治療4~7次, 平均治療(5.76±1.89)次, 1例患者出現外固定架針道感染抗生素治療7 d后控制;部分骨硬化患者負壓引流治療3~5次, 平均治療(4.16±1.23)次。二期治療后, 本組患者開放性植骨效果均較好, 行皮瓣移植及創面修復術后均獲得Ⅰ期愈合。術后隨訪10~16個月, 患者骨愈合時間為31~39周, 平均骨折愈合時間(35.14±1.24)周, 32~40周患者去除外固定時間。術后, 隨訪見術后16、18周感染復發各1例, 復發率為4.00%(2/50), 其余患者均治愈。

3 討論

小腿脛骨開放性骨折骨損傷較為嚴重, 較多粉碎性骨折患者髓腔直接連通外界, 因而感染致骨髓炎風險較高[3]。當前, 脛骨創傷性骨髓炎治療較為復雜, 需分多期治療, 療程長達6~10個月, 且反復打開創面換藥加重了感染風險, 感染復發率較高。為此, 本院結合脛骨創傷性骨髓炎治療經驗, 基于負壓封閉引流聯合開放性植骨術療法, 編制了三期療法。本次研究對該聯合三期療法進行了對比研究, 結果顯示:患者一期治療時間僅為7~14 d;二期治療后, 本組患者開放性植骨效果均較好, 行皮瓣移植及創面修復術后均獲得Ⅰ期愈合, 患者術后隨訪10~16個月, 患者骨愈合時間為31~39周, 可知患者治療療程縮短, 且骨愈合時間縮短, 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較為有利。

在傳統創傷性骨髓炎治療中, 術前需大量長時間抗生素治療, 但是當前較多文獻認為該法不合理[2-4], 本次研究也認為應在術前清創后負壓引流期間應用敏感抗生素治療7~14 d即可, 且本研究也未見較多復發者, 復發率僅為4.00%, 可知術前應用敏感抗生素治療控制感染即可。同時, 術前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 避免了創面暴露和反復換藥, 膿液、分泌物等可及時引出, 有利于更快速控制感染癥狀[5]。本次研究認為一期治療控制感染后, 應盡快行開放性植骨術治療, 避免創面長期暴露而增加再次感染風險, 患者二期治療后植骨周緣大量新鮮肉芽生長后, 可選擇血管豐富的肌皮瓣行修復術, 優先考慮腓腸神經營養血管/穿支皮瓣, 成活率相對可靠, 促進Ⅰ期愈合盡快完成, 提升抗感染效果。

綜上所述, 脛骨創傷性骨髓炎患者行負壓封閉引流聯合開放性植骨術治療臨床療效可靠, 應推廣使用該療法。本次研究受時間限制, 術后遠期療效隨訪時間較短, 仍需進一步追蹤隨訪, 以客觀分析負壓封閉引流聯合開放性植骨術遠期療效。

參考文獻

[1] 沈美華, 艾合買提江·玉樹甫, 任鵬, 等. 外固定架與負壓封閉引流及帶蒂背闊肌皮瓣移植修復肱骨遠端創傷性骨髓炎.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4, 13(48):7797-7803.

[2] 徐斌, 盛加根, 劉亮, 等. 負壓封閉引流聯合開放性植骨術或骨搬移術治療脛骨創傷性骨髓炎. 國際骨科學雜志, 2015, 36(4):314-319.

[3] 杜全紅, 叢海波, 史永安, 等. 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聯合開放植骨治療脛骨創傷性骨髓炎.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4, 28(5):562-565.

[4] 韓峰, 劉國泰.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急性脛骨創傷性骨髓炎臨床療效分析. 中外醫療, 2014, 33(18):69, 71.

[5] 榮存敏, 韓清鑾, 李印龍, 等. 外固定架聯合生物敷料封閉負壓吸引治療創傷性踝關節感染. 濟寧醫學院學報, 2014, 5(2): 100-102.

[收稿日期:2016-05-17]

猜你喜歡
負壓封閉引流
內口結扎聯合VSD治療高位肛周膿腫的臨床效果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骨筋膜室綜合征18例臨床分析
外固定架結合負壓封閉引流一期治療尺橈骨遠端開放性骨折27例效果分析
負壓封閉引流術(VSD)在骨科臨床應用中的護理分析
負壓封閉引流聯合含氧液沖洗治療慢性創面的效果及對炎性因子的影響
負壓封閉引流聯合醫用三氧水修復糖尿病足創面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與傳統換藥技術治療壓瘡感染創面療效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骨髓炎伴皮膚軟組織缺損
開放植骨結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感染性骨不連的臨床研究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手足外科復雜創面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