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臨床分析

2016-12-26 08:13王永明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9期
關鍵詞:缺鐵性貧血臨床分析嬰幼兒

王永明

【摘要】 目的 分析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發病的原因, 研究降低其發病率的方法。方法 對164例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的發病原因, 如喂養史、既往患病史等進行調查, 并對患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如身高、體重以及化驗血象、骨髓象和鐵代謝進行檢查。結果 極重度貧血6例, 重度貧血28例, 中度貧血80例, 輕度貧血50例。未添加輔食130例, 純母乳喂養60例。急慢性腹瀉86例;支氣管肺炎30例;反復上呼吸道感染48例。結論 針對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原因要有目的地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干預, 發病后應早治療, 從而提高該病的治愈率, 提高嬰幼兒健康水平。

【關鍵詞】 嬰幼兒;缺鐵性貧血;臨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074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以6個月~2歲嬰幼兒發病率最高, 是我國重點防治的嬰幼兒常見病之一[1]。為探討降低該病發病率的方法, 現總結近4年間于本科就診的嬰幼兒年齡段患缺鐵性貧血的患兒并分析原因,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統計2011年12月~2015年12月間本科收治的164例嬰幼兒階段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女50例, 男114例;年齡3~6個月14例, 6個月~1歲102例, 1~2歲30例, 2~3歲18例。

1. 2 方法 患兒均有詳細病史記載, 并有包括出生史、喂養史和既往患病史的定期復診及隨訪治療情況記錄, 時間為2、4周。于本科就診時首先進行生長發育檢查, 包括測身高體重, 診斷標準參照第3版8年制兒科學教材[1]?;灆z查:①血常規:血紅蛋白(Hgb)、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②骨髓象。③鐵代謝的檢查:血清鐵蛋白(SF)、血清鐵(SI)、總鐵結合力(TIBC)和轉鐵蛋白飽和度(TS)。

1. 3 評定標準[2] 評定標準以貧血程度分極重、重、中、輕四度。極重度Hgb<30 g/L, 重度Hgb 30~60 g/L, 中度Hgb 61~90 g/L, 輕度Hgb >90 g/L。

2 結果

2. 1 生活史 胎次:第一胎106例, 第二胎48例, 第三胎10例。胎齡:早產兒34例, 足月兒118例, 足月低體重兒12例。居住環境:城區128例, 農村36例。喂養:純母乳60例, 混合38例, 人工66例;未添加輔食130例, 添加輔食34例, 輔食中不含蛋白質以淀粉為主16例。健康狀況:急慢性腹瀉86例;支氣管肺炎30例;反復上呼吸道感染48例。

2. 2 體檢 本組患兒極重度和重度患兒身高體重均低于同齡兒童2個標準差, 都有精神萎靡、皮膚極度蒼黃等表現;中度患兒表現為精神狀態欠佳、面色蒼白等;輕度貧血患兒體格發育、體重、身高均在正常范圍。

2. 3 化驗檢查

2. 3. 1 血象 42例MCV<80 fl, 122例MCV<50~60 fl, 114例MCH <26 pg, 114例MCHC<0. 31;極重度貧血6例Hgb<30 g/L, 重度貧血28例Hgb 30~60 g/L, 中度貧血80例Hgb 61~90 g/L, 輕度貧血50例Hgb>90 g/L。

2. 3. 2 骨髓象 僅6例極重度貧血患兒行此項檢查, 結果顯示:增生活躍, 以中、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Hgb含量極少, 鐵粒幼細胞減少, 早幼、中幼及晚幼紅細胞的細胞漿少, 胞漿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等。

2. 3. 3 鐵代謝檢查 僅34例極重度貧血和重度貧血患兒行此項檢查, 結果均顯示異常:TS<15%, SI<50~60 ?g/dl, SF<12, TIBC >350 ?g/dl。

2. 4 復診及隨訪 86例貧血患兒藥物治療2周后好轉, 92例4周后治愈。

3 討論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嚴重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常見病、多發病。本組資料顯示發病年齡多在嬰幼兒期6個月~2歲之間(132/164), 因為約4個月齡之后, 從母體獲得的鐵逐漸耗盡, 此年齡段是體格發育最快, 需要豐富的營養物質最多的階段, 由于這個階段嬰幼兒飲食多以人乳或牛乳為主, 兩者鐵含量均低, 且添加輔食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其自身沒有較好的自主進食能力, 造成所攝入的鐵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造成缺鐵, 繼而導致貧血。另一方面現在有部分年輕的母親都不愿意或者是因生活、工作等原因而不予嬰幼兒母乳喂養(純母乳喂養60例), 其他混合喂養38例, 人工喂養66例。在添加輔食方面, 未添加輔食130例, 添加輔食34例, 可以看出未添加輔食占較大比例, 部分添加輔食的也只是添加以淀粉類為主的食品, 對鐵和蛋白質的攝入明顯不足, 結果導致這些嬰幼兒出現貧血癥狀, 嚴重者達到極重度貧血, 對嬰幼兒的體格發育造成極大的損害。故此, 本科在診治患兒的同時, 開始對患兒的家長也進行了詳細的宣教, 以發宣傳手冊或定期開展相關講座等形式, 普及合理喂養嬰幼兒的相關知識, 提倡母乳喂養。按時科學添加輔食, 一般自4個月齡可給予輔食, 遵循由單一到多樣化、少量到多量的原則, 添加鐵吸收率高且含鐵豐富的輔食。尚在哺乳期的母親不要怕自己身體發胖變形而不吃營養物質, 也不應拒絕母乳喂養, 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幫助年輕的母親認識到母乳喂養、合理喂養嬰幼兒的重要性, 可有效降低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

本組患兒還顯示嬰幼兒貧血的發生除了喂養不當外還與疾病相關。如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氣管肺炎78例, 常引起咽部不適、發熱咳嗽癥狀, 均會影響患兒的食欲, 并且使機體能量的消耗增加;還有腹瀉病86例, 腹瀉會導致鐵和其他營養物質在體內尚未被吸收就排泄掉。故還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病后及時系統診治, 以免延誤了原發疾病治療的最佳時機, 導致久病不愈而貧血。家長首先須自身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外出后接觸孩子應洗手, 更換居家服裝, 減少感染機會, 另外給孩子也要養成好的衛生習慣, 其經常接觸的物品應保持清潔。對經?;疾〉膵胗變阂酉ば恼疹?, 患病后要及時就醫, 同時注意及時補充膳食中的營養物質, 從而達到降低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發病的目的, 提高其健康水平。

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治療并不困難, 只要堅持按療程用藥即能痊愈。本組患兒中藥物治療2周后86例貧血好轉, 治療4周后92例臨床治愈, 所以藥物治療要達到足夠療程。治療方面因注射鐵劑較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故臨床上一般用2.5%硫酸亞鐵合劑, 口服鐵劑的劑量為元素鐵4~6 mg/kg, 分3次口服, 一次量不應超過元素鐵1.5~2.0 mg/kg;口服鐵劑以兩餐之間為宜, 既可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又有利于吸收, 可從小劑量開始, 如無不良反應, 可在1~2 d內加至足量。同時服用維生素C, 可使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 使其易于溶解, 增加吸收[3]。重度和極重度貧血的患兒除服藥治療外, 可酌情給予支持治療, 必要時刻多次輸血或輸紅細胞, 效果良好, 可達到臨床治愈的目的。另外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患兒的家長是否能遵醫囑堅持治療, 有相當多的家長出于各種原因, 擅自停藥, 致使患兒貧血在較長時間內不能治愈。所以, 加強患兒家長或看護人的健康教育, 使他們能堅持予以患兒系統治療, 對提高治愈率, 降低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 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l] 桂永浩, 薛辛東. 兒科學.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324-330.

[2] 王衛平. 兒科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353-355.

[3] 李秋. 兒科臨床手冊.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4:329-331.

[收稿日期:2016-05-05]

猜你喜歡
缺鐵性貧血臨床分析嬰幼兒
無創吸痰法在嬰幼兒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家政服務員應如何發現并應對嬰幼兒異常情況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圖解嬰幼兒窒息緊急處理
廈門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病例臨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結核患者臨床分析
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的療效分析
乳酸亞鐵片治療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療效探討
小兒缺鐵性貧血原因及臨床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