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術顯微鏡在疑難根管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2016-12-26 08:13吳桂梅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9期
關鍵詞:應用效果

吳桂梅

【摘要】 目的 分析手術顯微鏡在疑難根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4例牙髓病、根尖周病患者, 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2例。對照組應用傳統根管治療, 觀察組應用牙科手術顯微鏡根管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對照組鈣化不通根管、器械分離根管、MB2根管、“C”型根管、失敗根管再治療的成功率分別為23.1%、18.2%、25.0%、20.0%、20.0%;觀察組分別為71.4%、70.0%、75.0%、93.3%、75.0%, 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牙科手術顯微鏡在疑難根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可明顯提高根管治療的成功率,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手術顯微鏡;疑難根管治療;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073

根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炎的有效方法, 隨著根管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 根管治療的成功率逐漸提升[1]。手術顯微鏡的應用, 更為根管治療效果的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 與傳統根管治療相比, 手術顯微鏡可以提供充足的光源進入根管, 并將根管系統放大, 使術野清晰, 并能看清根管內部結構, 確認治療部位, 在直視下操作, 簡便高效。并且, 可以在術中即刻檢查治療質量, 減少治療不確定性, 在根管遺漏、髓室底穿孔、取出根管內異物及根管再治療的應用優勢更顯著, 提高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成功率。然后基于此, 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84例牙髓病、根尖周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詳細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間收治的84例牙髓炎患者, 所有患者的患牙均為單顆, 均為疑難根管, 臨床癥狀主要為患牙劇烈疼痛, 部分患者伴有腫脹癥狀。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將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2例。對照組:男24例, 女18例;年齡20~70歲, 平均年齡(42.6±9.2)歲;磨牙30顆, 雙尖牙9顆, 前牙3顆;疑難根管中, 鈣化不通根管13例, 器械分離根管11例, MB2根管8例, “C”型根管5例, 失敗根管再治療5例。觀察組:男22例, 女20例;年齡20~71歲, 平均年齡(42.5±9.6)歲;磨牙31顆, 雙尖牙8顆, 前牙3顆;疑難根管中, 鈣化不通根管14例, 器械分離根管10例, MB2根管8例, “C”型根管6例, 失敗根管再治療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根管治療:常規去齲, 開髓, 尋找根管口, 用C+銼(瑞士)進行根管預備、消毒、沖洗、根管填充、封閉冠部。觀察組應用手術顯微鏡根管治療:選用根管手術顯微鏡ZEISS(德國)、DG-16根管探針、Endo Mirror顯微口鏡。根據不同疑難根管, 采取不同治療方法。①鈣化不通根管:有效顯露根管口, 使用Profinder銼和C先鋒銼進行疏通, 顯微鏡下引導機用器械切削修復性或繼發性牙體質, 常規根管預備, 根管封藥, 1周后無異常則進行根管填充。②器械分離根管:拍X線片明確折斷器械位置、長度等情況;預測取出折斷器械的難易程度;隔離患牙, 在顯微鏡下定位折斷器械, 根據其在根管中的位置選擇處理方式, 制作旁路, 用超聲技術或專用夾取出折斷器械, 常規根管預備, 根管封藥, 填充根管, 封閉冠部。③MB2根管:于根管手術顯微鏡下觀察MB2根管與其他根管的位置關系, 用超聲治療儀適當去掉牙本質, 用DG-16探針確定根管口, 用K型銼與潤滑劑擴通根管, 填充根管, 封閉冠部。④“C”型根管:用小號銼觀察并了解根管口特點, 進行根管預備, 用超聲銼與沖洗液清洗根管, 用小號銼與大量2%~5%次氯酸鈉聯合超聲清洗峽區, 于手術顯微鏡下填充熱牙膠, 封閉冠部。⑤失敗根管再治療:用2%~5%次氯酸鈉清洗髓腔, DG-16探針觀察根管口, 于手術顯微鏡下去除根管口周邊的填充物, 應用超聲K型銼清理根管填充物, 應用超聲銼順著根管填充物走向上下滑動, 配合手用銼進行觀察, 到達工作長度后封閉冠部。

1. 3 療效判定標準[2] 治療后患牙疼痛、腫脹等癥狀完全消失, 恢復咀嚼功能;X線片未見根尖周透射區, 牙周膜間隙無異常, 硬骨板完整, 視為根管治療成功, 否則為不成功。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鈣化不通根管治療的成功率為23.1%(3/13), 器械分離根管治療的成功率為18.2%(2/11), MB2根管治療的成功率為25.0%(2/8), “C”型根管治療的成功率為20.0%(1/5), 失敗根管再治療的成功率為20.0%(1/5);觀察組鈣化不通根管治療的成功率為71.4%(10/14), 器械分離根管治療的成功率為70.0%(7/10), MB2根管治療的成功率為75.0%(6/8), “C”型根管治療的成功率為93.3%(5/6), 失敗根管再治療的成功率為75.0%(3/4)。觀察組治療的各成功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根管治療術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主要的治療手段, 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是疼痛, 一般為輕、中度疼痛, 部分患者伴有腫脹。根管治療的難點主要在于根管中器械的取出、填充物的清理以及鈣化組織的處理[3]。傳統根管治療方法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較難清理根管填充物, 也不易取出根管中的器械, 一旦處理不當, 極易導致牙根斷裂或牙齒松動等不良后果。

根管手術顯微鏡是一種新的儀器設備, 在根管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尤其是在疑難根管治療中, 其優勢更為凸顯。根管手術顯微鏡可將手術操作范圍擴大2~30倍, 變焦分為3~6級, 具有雙筒目鏡, 能夠立體顯示患牙結構, 還可連接電腦、攝像機等儀器, 能夠記錄整個手術操作步驟[4]。在根管手術顯微鏡下進行根管治療, 能夠獲得充分的光源, 便于手術操作者的對髓腔口及根管等結構的觀察, 還可延伸根管治療的范圍, 實現可視化操作, 因此能有效提升根管治療的成功率[5]。

本研究為了進一步分析手術顯微鏡在疑難根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對比分析了傳統根管治療(對照組)與手術顯微鏡根管治療(觀察組)的臨床效果, 結果顯示, 觀察組鈣化不通根管、器械分離根管、MB2根管、“C”型根管、失敗根管再治療的成功率均高于65.0%, 而對照組則均低于30.0%, 由此提示, 觀察組患者根管治療的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即手術顯微鏡在疑難根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優于傳統根管治療。

綜上所述, 手術顯微鏡在疑難根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可明顯提高根管治療的成功率,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翟彬. 顯微超聲技術在磨牙根管再治療中的應用.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5, 11(19):66.

[2] 牟素麗, 柳忠豪. 根管手術顯微鏡在疑難根管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 16(13):59-61.

[3] 漆梅, 張晨. 手術顯微鏡在根管再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當代醫學, 2013, 12(19):114-115.

[4] 吳大明, 石煒, 梁睿貞, 等. 顯微超聲技術處理疑難根管的臨床療效分析. 口腔醫學, 2012, 32(3):158-161.

[5] 胡小婭, 尹林, 桂冠, 等. 顯微超聲技術處理74例疑難根管的療效分析. 口腔醫學, 2013, 33(12):824-826.

[收稿日期:2016-10-09]

猜你喜歡
應用效果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C 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手術中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原發性青光眼患者中的應用
健脾扶正湯在晚期胃癌治療中的應用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