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法制節目的特點及主持人的基本素養

2016-12-27 14:43郭哲
科技傳播 2016年19期
關鍵詞:基本素養法制建設專業素質

郭哲

摘 要 從1980年開始,電視法制節目作為一種新穎的節目樣式出現在了熒屏上,從此成為了受眾關注的熱點。本文介紹了我國電視法制節目發展的現狀及其特點,分析了電視法制節目主持人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及對主持人的要求,強調了電視法制節目要運用法理與人性的結合,客觀分析案例,指出要切實維護廣大公民的利益,使電視法制節目更加民生化。相信經過不斷地學習和研究,我國的電視法制節目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關鍵詞 法制建設;基本素養;專業素質;主持人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2-0042-02

1 電視法制節目的概述及現狀

電視法制節目的迅猛發展,已然成為電視媒體行業的標桿,在節目定位,選題方向,都存在著多種的可能性,主持人基本素質的培養也成為了核心因素,經歷了26年的蓬勃發展歷程,電視法制節目,從單一普法的簡單播報到貼近觀眾的與心交流,從照本宣科的宣傳到多樣性的呈現,從鮮為人知到家喻戶曉,經歷了不斷地改進和創新,唯獨沒有變化的就是其推進社會法制建設的目標。

1.1 電視法制節目的發展歷程

從1980年開始,電視法制節目成為了一種新穎的的節目樣式出現在了熒屏上。1985年5月22日,上海電視臺的第一檔法制節目《法律與道德》成功試播,標志著我國電視法制節目步入正軌;1994年到1998年期間,電視法制節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節目形式的不斷升級中,節目數量也在與日俱增,1999年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的成功開播開啟了電視法制節目繁榮發展期的大門?,F今,我國的電視法制節目,無論是欄目還是頻道都在不斷求新。

1.2 電視法制節目的當前局面

電視節目的發展趨勢中我們不難看出,以普及法律常識為主要宗旨,以發揚和提倡優良作風傳統為己任的電視法制節目,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的電視法制節目普遍被分為直播節目與錄播節目兩種,節目若按播出的題材形式分類,則可以分為法制專題與法制消息兩種形式;其中,法制專題又可分為法律案例的專題片和針對案例講法理等相關的節目類型。

2 法制類節目的特點

2.1 把握事實脈絡

基于事實真相的剖析與思考是電視法制節目的靈魂之源,因而法理的真實性也自然成為了法制電視節目的根本要求,它決定了電視法制節目的傳播成果和法律常識的含金量,法制節目的播出目的是能夠積極的推進我國的法制社會的建設,提高個人的法律意識,使觀眾更深入清晰了解法律常識,學會利用法律知識來保護自己和完善自己的合法權益。不難發現在法制類節目中編排了當下普遍存在的案例,用人性與法理相結合的方式,貼近觀眾生活,逐條分析。

2.2 透過現象看本質

電視法制節目的特殊性,要求所報道的法律事件必定要是真實無誤的,這也就要求主持人或記者一定要掌握第一手材料,基于事實真相客觀的進行報道,不能歪曲事實,胡編亂造,更不能摻雜任何的個人情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法規對每一位公民都是公平公正的,電視法制節目中,和專家與學者的探討更要注意這一點,要在宣傳和評論這兩個方面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不能帶有個人的情緒與偏見。

2.3 透析法理與人性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識的不斷加強,電視法制節目已然成為了最權威的法制宣傳及普法教育的平臺,具備法律知識是每個人都應做到的,通過法制電視節目,觀眾可以獲取更多的知情權,使社會底層的一些觀眾,甚至文化水平比較低的觀眾也可以通過電視這樣的有聲畫面,獲取到同樣法律常識,這樣一來節目中的分析法理與人性的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4 客觀分析案例

在電視法制節目中,主持人在分析案情時要持有公正、透明、客觀、全面的態度,否則很容易造成一種角色上的錯位,也就是說,在節目播出時很可能會產生一種媒體審判的結果,只有把整個案情的過程真實客觀的還原給廣大的電視觀眾,才能夠使觀眾自身做出更加準確的思考與分析。

2.5 與觀眾情感的交流與溝通

在一檔電視法制節目當中,真實準確地還原現場的同時,充分的將客觀事實反映給觀眾,分享案件當事人的悔恨、無奈、茫然、猶豫,使觀眾了解案件當事人內心的荊棘,會達到更好的宣傳教育效果,同時,主持人將自己融入事件聆聽當事人的故事,感悟其內心世界,從而可以更好地帶領觀眾深刻的認識法律,辨析審判。

法制節目需要用親切平和的語氣向觀眾傳遞法律知識,通過透析案例,分析案例,使觀眾對于一些法律問題或社會問題有所了解,電視法制主持人相比其他類型的主持人對社會的影響會更直接,這就需要主持人具有強烈的自律性和社會責任感,法治節目的主持人,真情實感的流露,表達法理與人性的聲音。

3 法制節目主持人的基本素養

3.1 具有豐富的學識經驗

作為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具有豐富的學識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法制節目主持人而言不僅如此,還要具備一定的法律常識,在分析案例時能夠有所見解。掌握法律知識以外的知識對于法制節目主持人來說同樣重要,心理學的學習可以使主持人對案件當事人的心理有良好的把握,社會學的學習,可以使案件更加結合實際,深入分析,增加節目可看性,社會常識和受眾百態也是法制主持人需要具備的。

3.2 有規范親切的語言風格

主持人談吐的大方自然,吐字的清晰明確,語調的緩急恰當以及入情入理的說服力是一檔優秀法制節目必不可少的因素,筆者認為法制節目主持人不同于其他節目的主持人,雖然都是語言工作者,但在語言的表達方式上要以更加嚴謹、樸實,貼近生活為妙。

3.3 具有靈活的采訪技巧與準確把控現場的能力

主持人在采訪專家與學者時也要學會聆聽,要善于觀察嘉賓細微的情感與心理變化,結合案例做出妥當的分析,把嘉賓一些法律方面較為專業的術語用通俗的白話向觀眾進行解釋,有利于觀眾更好地接受節目信息。

3.4 具有觀眾可信度的形象

電視節目是集藝術性、娛樂性為一體的綜合藝術門類,因此電視節目主持人除要具備良好的基本素養之外,其自身可信度的形象的打造也是必不可少。電視法制節目具有公正性和嚴肅性的特點,主持人的自身形象也應是大氣、誠實、可信的,使觀眾的眼球不被華麗的外表或濃妝艷抹的造型吸引,可以認真跟著節目的節奏,吸收法律知識,深入了解案情。

4 結論

通過對案件系統的分析,抨擊違法犯罪行為,揭露不法分子,既能維護法制尊嚴又能夠起到懲惡揚善的積極作用,服務于受眾是節目之根本。同時,主持人具備良好的基本素養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法制節目中掌握好節目的脈絡,突出節目的精華,與專家學者的良性互動也是做好法制節目的關鍵所在,電視法制節目的主持對社會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打擊黑惡勢力,扭轉不良行為,完善法律知識,注重宣傳教育,需要每一位從業者厚積薄發,再接再厲。

參考文獻

[1]王蕾,代小琳.媒體服飾話語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2]俞香順.傳媒語言社會[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3]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周寧,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4]H.R.姚斯.接受美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劉建明.基礎輿論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6]尹力.呼喚中的思考[J].現代傳播,2001(2):49-52.

[7]撒貝寧.榮事達杯主持人大賽賽后感言[J].現代傳播,2001(2):59-61.

[8]李矗.法制新聞報道概說[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9]胡智鋒.電視法制節目特質、創作與開發[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10]常少揚.法制新聞與法制建設[J].中國記者,1996(8).

猜你喜歡
基本素養法制建設專業素質
新時期優秀班主任的基本素養研究
探討中學化學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教學要求
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構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我國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問題研究
消防部隊財務管理存在的不足與解決對策探究
博物館講解員的專業素質培養研究
“基本功大賽”對學生專業素質發展的優化思考
揭開人情交往的面紗
高校畢業生如何應對求職過程中的筆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