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財政稅收體制探究

2016-12-27 10:29謝洪江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2期
關鍵詞:改革創新

謝洪江

摘 要:我國自1994年實施分稅制改革以來,經濟發展逐漸適應了這種體制,穩定而健康的發展,為我國的財政做出了巨大的奉獻。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的發展,例如養老難、看病難、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問題等等開始層出不窮,探究其根源,大多是因為我國財稅制度還不夠完善,不能完全適應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使經濟更蓬勃健康的發展,建立合理的稅收結構,地方政府和中央統一和諧的共同進步是我們所期望的方向。

關鍵詞:財稅制度;制度弊端;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 3198.2016.22.056

1 我國現有的財政稅收體制

1.1 財政稅收體制的概念

“財政稅收體制”又稱為“財稅體制”,其實質為國家相關部門將稅務收入當成是我國財政的一大來源,借助稅收給相關部門運轉以資金支持的一種制度。簡而言之,就是政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一種手段和方式。

1.2 我國現有的財稅體制

我國現有的財稅體制是經過1994年工商稅制改革逐漸形成的?,F如今共有23個稅種,我們按照其性質和作用大概可以分成七類:

流轉稅類: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調節生產、流通和服務方面。

資源稅類: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針對因開發和使用自然資源而產生的收入進行調節。

所得稅類: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外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針對生產經營后所產生的利潤進行調節。

特定目的稅類: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為了達到特定目的,調節特定對象和特定行為。

財產和行為稅類: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屠宰稅、契稅調節的方向主要是財產和行為。

關稅類。

農業稅類。

2 我國財政稅收制度存在的弊端

2.1 稅收結構存在不合理的方面

稅收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建立公平、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資源稅計征方式不合理,我國資源稅采取從量定額的方式進行征收,它難以對資源的過度開發進行有效的抑制,對于某些稀缺資源,更是難以保護它的稀缺性。(2)我國目前還是以流轉稅為主,但是從我國歷史發展來看,從征收流轉稅為主體變成現金的以所得所為主體滿足時代的進程。能夠借助這一方式,促進各類稅收的良好配合,完成稅務收入的再次配置。(3)稅收減免政策過于泛濫,缺乏關于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稅種,例如教育稅等。特別是在增值稅之上,中央與地方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致使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所以,健全和完善稅收結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2 財權與事權不匹配

自我國實施分稅制改革以來,各級政府之間缺乏協調和統籌,我國大部分的財政都由中央控制,而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卻大大削弱。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中小企業的發展,我國各級地方政府所要承擔的財政負擔卻越來越重,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地方的相關部門事權加以擴張,財政的收入與支出之間不平衡,導致地方與中央財權與事權不匹配,矛盾逐漸突出。

2.3 預算體制不規范、不透明

我國現行的財政預算并沒有全部覆蓋到財政收支活動的方方面面,這就導致出現了很多預算外的資金收支情況,政府并沒有將其納入監管范圍內。社會各個階層和大眾對預算整合、完善、公開有著不一樣的標準,相關部門難以達到社會全體民眾的標準。我國預算編制和執行約束力存在很大的不足,沒有統一的規范體系,隨意性強。對于年度預算的控制也不合理,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資金的效率。

2.4 轉移支付結構不合理

轉移支付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公開。直至今日,普通層面的轉移支付規模所占比重比較小,而所占比重比較小的這部分,恰恰是地方政府能自主分配的部分。在另一方面來說,專項轉移支出規模又過大,并且雜亂無章,種類設置不科學。我國轉移支付標準一直沿用“基數法”的方法進行確定和分配,但實際上要完成轉移支付的目的,主要受到轉移支付形式與構架的作用。所以改革轉移支付的結構,使它更加合理化,是穩定健康的發展我國經濟的重要一步。

3 針對我國財政稅收制度所提出的改革創新

3.1 完善現有的稅收制度

(1)改革資源稅的計征方式,在從量定額征收的基礎上,對于稀缺資源稅的征收加大力度,使其和一般的資源所征收的稅區分開來,對于過度開發的資源進行加額征收,有效地遏制過度開發和保護稀缺資源。(2)改革流轉稅制,把改革的主要重點放在消費稅和增值稅上面。完善消費稅,合理的增強消費稅的調控能力。在我國,增值稅的增收是屬于生產型的,我們要將其轉變消費型,把營業稅和社會投資納入增值稅中。(3)合理的運用稅收減免政策。首先應該提高減免稅政策的透明度和穩定性。首先在法律上應當對減免稅的具體內容,實施辦法等作出具體的規定,并詳細的公示出來。優化減免稅的調控方式,使用間接優惠的方式來代替直接見面為主,以避免減免政策混亂所帶來的損失。

3.2 建立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

如果要設定完善的財力和事權相對應的財務政策系統,就必須對地方與中央的相對職權進行恰當的配置。事權上移是一種有效地解決辦法。由于中央各種政策的出臺,地方政府的壓力不斷增大,既要保障公共事務的運行,又要完成出臺的政策,這時候就需要將一些不滿足底層部門要求的事權移交給較高的部門,還可以一同承擔。地方相關部門在教育與醫療以及社保上承擔了過多的負擔,所以應當提高中央和高層政府的支出比例。

財力下移是另一種有效地解決辦法。前面已經提到,地方政府財力負擔過大,所要解決的基礎問題太多,所以應當將一些中央部門的財力下放給地方部門,借以確保地方部門的穩定運轉?,F今,雖然大多數的中央財力都借助支付轉移這一形式分配給地方部門,但是由于沒有合理的制度約束,導致了“跑部錢進”的狀況。方式的多變化,總的來說就是應當先規劃好地方和中央的責任,再根據劃分好的職責,配置相應的財力??偨Y其根源,就是應當使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夠和諧統一,使各種服務和產品能夠互相彌補。

3.3 建立健全預算管理機制

我國根據國情需要建立預算機制,這些預算機制應當透明化、公開化,接受社會輿論和大眾的監督。我國目前的預算范圍還不夠廣,還有許多方方面面沒有覆蓋到。所以國家要不斷擴大預算覆蓋范圍,不僅要看到眼前的預算方案,更應該看到中長期的預算方案,并且把它與中長期的發展相結合起來。為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

3.4 建立合理搭配的轉移支付系統

就建立合理搭配的轉移支付系統而言,我國國務院出臺了以下意見:(1)優化轉移支付構架?,F今,國內普通的轉移支付占據了大部分的比例,必須要以此為基點進行結構的完善,目前我國一般性轉移將普通的轉移支付與專項支付的進行有機結合,對責任與事權加以適當的分配。全面而科學的考慮到各種特殊情況,例如某些地區底子薄、發展慢等等??紤]到各地方的支付成本差異,更應當建立全面而規范的轉移支付配置的形式,對區域發展進行合理調控。(2)建立合理的激勵規范基準,借助一定的獎勵或是懲罰的形式,促進地方部門把普通性質的轉移支付財力合理的用于民眾。(3)對專項的轉移支付加以嚴格的監控。專項轉移支付一向雜亂無章,所以應當對專項資金的管控方案加以適當的約束,進而確保任意的專項支付都有與之對應的管控方案。必須根據我國的相關政策要求確定專項轉移的補助目標,根據政府部門、事業機構、公司等加以劃分,進而易于進行監控審核以及績效評估。

4 結論

我國目前的財稅政策是沿襲1994年所進行的財稅制度的改革。自1994年改革以來,財稅政策在促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推動了我國財政建設和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與國際經濟的接軌,以往的財稅政策并不能完全適應現階段的發展,創新財稅政策成為了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必要途徑。稅收結構不合理,事權和財權搭配不合理,預算機制不透明不公開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有待解決。

參考文獻

[1]敖曉梅.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6,(21).

[2]李麗艷.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探究[J].中國外資,2013,(18).

[3]李建新.對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05).

猜你喜歡
改革創新
基于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法研究
初探多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鋼琴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淺論對環境監察執法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