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高職院校教研活動改革與創新探討

2016-12-27 10:44金曉嚴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2期
關鍵詞:內容創新模式改革

金曉嚴

摘 要:在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背景下,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水平直接關系著高職院校的整體發展水平。以高職院校教研活動現狀為切入點,精煉分析了教研活動改革的必要性,并結合實際,提出現代高職院校教研活動模式改革、要素創新、內容創新、建立評價指導體系等四個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模式改革;要素創新;內容創新;評價指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 3198.2016.22.071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會議明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五大任務措施,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為職業教育匯聚更多資源。

“十一五”以來,中央財政投入近400億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隨著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投入增加,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步入快車道。

教研室是從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基層單位。是推動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動力。教研活動開展的效果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和科研水平,從長遠看,甚至會促進或制約高職院校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1 高職院校教研活動的現狀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教研活動仍然處于較低水平,缺乏目的性和實效性,在理念、內容、方式方法、機制建設等方面都與其促進教學教改的目的和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不能滿足現代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需求,嚴重制約了教研活動功能和作用的發揮。傳統的教研組工作存在以下問題:

(1)活動方式單一:通常是集中學習,教研組長上傳下達工作任務,教師被動接受,難以激發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調查顯示,在西部地區的部分高職院校,83%以上的教研活動時間是在集中學習,其中上傳下達任務的時間超過68%。

(2)活動時間固定且不夠充裕,時常受到沖擊:各個高職院校的教研活動都有固定時間,通常放在周二、四的下午。由于該時間段人員集中,其他職能部門的會議、活動也往往安排此時,甚至老師本人也會把一些個人工作,如學生補考、作業批改安排在此,擠占了教研活動時間,使教研活動的質量和實效性很低。

(3)活動內容陳舊:教研活動主要內容是布置任務,甚至考勤、捐款、評優等事務均由教研活動布置,使教研活動成為“大鍋燴”、“龍門陣”時間。行政工作取代了學科的研究本質,教研活動的研究氣氛不夠,動力不足,很少扎實地從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研究,也沒有精力研究如何實現教學價值的增值。

(4)“閉門造車”情況普遍存在:教研活動固定教師參加,缺乏與其他專業教師、校內教輔人員、外聘教師,校外企業專家的溝通交流。

(5)缺乏教研活動的考核評價和指導體系:多數高校對教研組開展活動提出原則性要求,但缺乏有效的權限實施指導和監督,成果也沒有具體的考核標準和考核規則,沒有相應的獎懲措施。

2 高職院校教研活動工作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投入增加,現代高職教育獲得了更多優質資源和發展機會,同時,也對它賦予了新的任務和更高要求:教育不僅限于教書育人,還要通過組建教指委,推進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加強專業、課程和教材建設等一系列工作,推行高職教育改革,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提高高職教育辦學質量和水平。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都在謀求內涵建設的突破,深化教學改革。特別是經過近幾年的國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設的高職院校大都積累了大量教研活動改革的經驗,在后示范建設過程中,教研活動改革也是他們教學教育部門研究的重點。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開展高職院校教研活動的改革和創新,對促進高職教學管理改革、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成果的應用和推廣以及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3 高職院校教研活動工作改革與創新的內容

3.1 開展模式改革

傳統教研活動方式過于單一,通常是集中學習,上傳下達工作任務。缺乏雙向甚至多向溝通,不利于激發成員的積極性,通常成為組長一個人的“表演秀”,會議的效率低下。

學期是高職院校的“生產”周期。開學之初,即根據教學運行的周期性以及各專業不同時間段的任務不同的特定,以月度為單位,選取重點項目,如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改革、職業資格考試等任務,設計“項式目、主題化”的教研活動主題。確定項目負責人,制定教研活動安排計劃,形成“教研活動月歷表”。并以此作為教研活動開展與監管的依據。

形成教研團隊里的每個人既是參與者,也是負責人。每個人每次活動都有任務。不僅能提高成員的參與感和積極性,能提高團隊的溝通協調執行力,更能對“教研活動月歷表”中各項任務的開展情況進行量化、落實。

3.2 實施要素創新

傳統的教研活動的“時間、地點、參與者”三固定,缺乏靈活性和實用性。在校企合作辦學的大背景下,“閉門造車”式的教研活動不僅難以獲得企業界的認同和支持,不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還給小組成員以“頭腦暗示”:認為教研活動有固定時間,除此之外,很少把心思放在教研工作上。教研活動時間也成為小組成員遲到、請假的高頻時段。

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和教研室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各種突發性任務接踵而至。這就要求項目的研究與討論必須打破時空的界限,以需求導向原則,按不同主題,開放性地選擇恰當的時間、地點和參與人,充分利用現代微信、QQ等適時通訊手段,靈活多樣地開展活動和研究,最終高效圓滿地完成工作任務。以技能競賽為例,由于時間跨度大(從頭年年底開始校內選拔賽到次年年中進行全國競賽)、涉及人員多(老師、學生、組委會、技術支持單位等),如果不采用靈活的會議方式,整個活動的效率將極大降低,并且難以在比賽中獲得有利地位。

3.3 從外延和內涵兩個維度,進行內容創新

傳統的教研活動工作主要是教學任務的傳達,以及與教師有關的行政任務的布置。

進行內容創新,以教學研究為重點,外延上突破常規教學運行事務安排,擴展到對高職教育政策法規、教育教改成果的推廣、人才培養方案、師資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實習實訓條件改善、校企合作機制、雙證書制度、學生技能競賽、頂崗實習等多方面的研究。內涵方面根據現代高職教育發展更新的需要,對傳統項目(如微課競賽、實訓項目開展等)進行深入挖掘和創新,使之適應新的形勢發展。

3.4 建立績效評價和指導體系

傳統的對教研活動的管理通常僅限于對出勤狀況、工作安排等方面的管理,缺乏對教研活動開展效果的評價。與企業相比,高效的績效評價最缺乏對投入產出、資金利用率等方面的考核指標,經常出現,“項目已經結題但項目資金還沒用”,或則“資金用完,項目研究還未有效展開”等情況。

建立教研活動績效評價體系,根據要大力借鑒企事業單位的成功經驗項目需,制定定量和定性考核指標,從項目執行時間、預期效果、產生效益、資金使用狀況等多方面制定評價指標,并通過反饋的結果對教研活動的開展進行總結,提煉經驗融入下次的教研活動。進而提高整體的教研活動水平。

4 結語

高職院?;鶎影嘟M工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持續提升的過程。根據現代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發展需要,打破傳統教研活動在要素上的限制,以“項目式、主體化”教研活動形式調動參與人的積極性,運用全面質量管理PDCA(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總結、再優化)運行程序,通過實施模式更新、要素調整、內容的創新以及建立績效評價體系等一系列試點改革,促進教研活動的效果適應現代高職教育改革的需要,教研活動質量不斷提高,參與人的教科研能力不斷增強,教學團隊整體水平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高宋偉.多元化教研活動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農業網絡信息,2015,(05).

[2]黎長嶺.學校教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2).

[3]邵興雙.“3-2-1模式”讓教研活動更有效[J].寧夏教育,2012,(02).

[4]徐根泉,潘葉紅.基于問題解決的教研活動新模式[J].教育科研論壇,2006,(08).

[5]鄧麗娟.民辦高校開展教研活動的有效模式[J].綠色科技,2015,(12).

猜你喜歡
內容創新模式改革
以實踐技能為導向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模式探析
拓展訓練下的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分析
“變被動為主動”機械類工程圖學課程作業評價模式改革與應用實踐
“慕課”背景下大學英語ESP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基于職業能力框架重構的會計繼續教育內容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