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對策建議

2016-12-27 09:38王振華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農村教師農民農村

王振華

摘 要: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過程,涉及方方面面,能否把握好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關鍵性問題,對于精神文明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健詞:新農村;建設;建議

面對當前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進行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應重點從以下一些方面著手:

1 大力發展農民教育,提高村民科學文化素質

首先,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完善農村教育經費管理體制。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為了提高農村教育的發展水平,必須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力度。政府財政應對農村的教育經費進行傾斜和支持,改善鄉村學校硬件設施,增大鄉村教師的培訓力度,同時建立激勵民間資金投入機制,擴大教育經費來源。與此同時,還應當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農村基礎教育困難重重,盡管與投入不足有關,但也與教育經費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有關。所以,必須懲治腐敗,提高教育行政官員、學校管理人員的素質,加強對教育經費的監督、控制與使用。

其次,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學校要加大對師資的投入,因為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保障教師培訓經費的來源,對教師可以采取定期專業進修等方式保持他們的知識處在鮮活狀態,使骨干教師在培訓之后更進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從而在鄉村教師隊伍中起到帶頭的作用。要鼓勵農村支教行動,建立支教體系,包括一些大學畢業生和各種志愿者,可以給這些教師提供一些補助,鼓勵他們以適當的方式、適當的時間,深入農村一線,扶持鄉村教育,實現城鄉教師資源的有效溝通,讓城鎮學校的資源與鄉村學校的資源得到有效的共享。要讓更多的農村教師安心從事農村教育工作,就要改善農村教師的工作與生活條件,提高待遇,提升農村教師的事業成就感,讓他們能找到作為農村教師的自豪感和價值。通過多種舉措,保障農村教師素質,切實提高農村教師的業務水平,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第三,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大力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在農村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要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聯系當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大中城市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圍繞當地特色農業和支柱產業,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開展靈活多樣的先進實用技術培訓,使農村勞動力學到新知識、新技術,各方面素質得到提高,讓農民在職業教育中得到實惠,培育出更多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新型農民,使新型農民真正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

2 加強宣傳教育,培育核心價值觀

首先,加強理想信仰教育,引導其遠離邪教危害。隨著農村社會進入轉型期,部分農民對社會主義理想和信仰產生了動搖,因此,精神文明建設要著重重塑農民的社會主義信仰,強化農民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通過對農民的塑造,強化加深其理想和信仰,使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更加深入人心。同時,農村往往是政府政策落實的薄弱地帶,邪教在農村活動難以監管,因此,要深入開展農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深刻揭露邪教組織的嚴重危害,教育廣大農民群眾遠離邪教、抵制邪教。

其次,加強法治教育,依法規范行為。我國經歷了二千年的封建統治,又曾有過淪為過半殖民地的慘痛歷史,農村社會遺留的封建傳統思想清理得不是很徹底,廣大農民還沒有完全樹立法治觀念,普遍對法律不感興趣,對法律表現很冷漠,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和法律素養,更談不上對法律的掌握與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對相互關系的調節和制約主要依靠習慣和道德規范,權利意識不成熟,導致他們在社會行為中往往無視法律的規定,或者根本不知法律的規定。對于身邊的違法行為,他們往往持冷漠、觀望的態度。因此,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有必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引導農民樹立與現代文明相適應的法制思想和生活方式,保障農村社會的移風易俗。

3 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以豐富農民精神生活

首先,拓寬渠道,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在農村文化建設的費用上,應以政府為主導,通過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基層文化服務水平,實現和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經費,更多地是需要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支持與投入,要推動文化設施建設的重點逐步向農村傾斜。然而,政府財政畢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靈活性,因而也要建立國家、集體、個人、社會相結合的多渠道投入體系,例如對在農村建設的公益性文化設施項目給予一定的優惠,以提高當地村委或建筑商的積極性,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加大文化建設。

其次,打造陣地,豐富農村文化產品的供給。在文化陣地的建設上,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合理規劃農村文化建設,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發展鄉、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要大力推進廣播電視進村、電影放映以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各項文化惠農工作,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種文化產品的內容應符合兩大類要求,第一類是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的科學技術類信息,主要是要解決農民在農業生產上遇到的實際問題;第二類則是文化宣傳類,這類文化產品既應包括中國傳統文藝作品與文娛活動,例如年畫、剪紙等工藝品,以及花會、燈會、賽歌會、文藝演出等活動。更應包括弘揚社會主旋律的漫畫、小說和優秀的電影電視節目等青少年喜歡的文化產品,在調動農村居民參與文化活動積極性的同時,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內容融入各類文化產品中,使農村居民在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的同時更新思想觀念。

在以政府力量為主導的文化公共服務之外,同時要支持各類文化藝術形式如戲曲、電影、評書等活動下鄉展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項內容以普通農村居民愿意看、看得懂的形式進行廣泛傳播,特別要扶持鼓勵農村各類自有文化團體的進一步發展,確保各類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保留穩定且接地氣的民間團隊。

第三,理順文化機制,培養農村文化人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理順農村文化管理體制,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的作用,不斷培養農村文化人才。要不斷健全農村的文化市場管理體系,一方面要對農村的不良文化傳播進行打擊,加強對農村文化娛樂場所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培育新型農村文化主體,鼓勵扶持民營表演藝術團體的發展。其次,還應主動與中心城市的文化接軌,接受中心城市文化的輻射,追上最新鮮、最健康的文化思潮節奏。最后,要不斷培養造就一支素質較好的農村文化隊伍。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文化經紀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強對農民文化骨干的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同時,要拓寬農村文化人才渠道,廣泛動員和鼓勵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特別是熟悉農村生活、有一定文藝專長的青年學生投身農村文化建設,為農民群眾提供優秀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

猜你喜歡
農村教師農民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農村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
提高農村教師培訓的實效性——關于西部S省農村教師培訓狀況的調查報告
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問題與對策新探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論西部農村教師專業信念提升策略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