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腹與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術后恢復情況及患者生存率對比

2016-08-05 11:50張艷輝李紅偉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9期
關鍵詞:早期胃癌胃癌根治術恢復

張艷輝?李紅偉

【摘要】 目的 對比開腹與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術后恢復情況及患者生存率。方法 386例早期胃癌患者, 隨機分為腹腔鏡組(306例)與開腹組(80例)。腹腔鏡組采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進行治療, 開腹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首次進食時間、下床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病理疼痛評分, 并對患者術后第1、3、5年的生存率進行分析。結果 腹腔鏡組首次進食時間(4.12±1.92)d、下床時間(1.47±0.81)d、排氣時間(1.67±0.43)min均明顯早于開腹組(6.32±1.65)d、(2.72±0.68)d、(4.12±1.28)min (P<0.05), 腹腔鏡組住院時間(11.10±3.31)d明顯短于開腹組(16.24±4.55)d (P<0.05);腹腔鏡組患者術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優于開腹組(P<0.05);兩組第1、3、5年生存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有益于早期胃癌患者的術后恢復, 但對提高患者生存率上并無較大貢獻。

【關鍵詞】 開腹;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早期胃癌;恢復;生存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04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survival rate between laparotomy and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gastric cancer ZHANG Yan-hui, LI Hong-wei. First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Luohe City Central Hospital, Luohe 46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survival rate between laparotomy and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gastric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386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aparoscope group (306 cases) and laparotomy group (80 cases). The laparoscope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gastric cancer, and the laparotomy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laparotomy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first meal time, off-bed time, exhaust time, hospital stay time and pathological pai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ong with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1, 3, 5 years survival rates in patients. Results The laparoscope group had all earlier first meal time as (4.12±1.92) d, off-bed time as (1.47±0.81) d, and exhaust time as (1.67±0.43) min than (6.32±1.65) d, (2.72±0.68) d and (4.12±1.28) min of the laparotomy group (P<0.05). It also had shorter hospital stay time as (11.10±3.31) d than (16.24±4.55) d of the laparotomy group (P<0.05). The laparoscope group had better postopera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than the laparotomy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1, 3, 5 years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gastric cancer is beneficial to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ile this method contributes little to survival rate improvement.

【Key words】 Laparotomy; Laparoscope; Radical operation for gastric cancer; Early gastric cancer; Recovery; Survival rate

隨著腫瘤發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 機體免疫在腫瘤發病中的作用越來越引起重視。胃癌是發病率與病死率較高的惡性腫瘤, 尋找能夠預測胃癌發生、進展的敏感的免疫學檢測指標, 對于胃癌的早期診斷以及治療效果的評估具有重要意義[1]。近年來流式細胞學檢測技術迅速發展, 已能夠對單一血液樣本的多種細胞因子實現同時檢測, 從而為腫瘤免疫檢測指標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基礎。本研究探討胃癌患者血清中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情況,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1~12月在本院治療的胃癌患者中選擇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查確診胃癌;②未接受過放療、化療及免疫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②合并其他部位腫瘤。共納入53例患者作為胃癌組, 其中男31例, 女22例;年齡33~68歲, 平均年齡(51.56± 6.11)歲;病理類型:黏液癌19例, 腺癌29例, 未分化癌5例;TNM分期:Ⅰ~Ⅱ期17例, Ⅲ期23例, Ⅳ期13例。另從體檢健康者中選取30例作為對照組, 男19例, 女11例, 年齡32~67歲, 平均年齡(52.56±5.98)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入組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2 ml, 離心取血清, 置于-80℃低溫環境中, 采用流式細胞學方法檢測細胞因子INF-γ、IL-2、IL-6、IL-10、IL-17水平。儀器與試劑:FACS Canto Ⅱ流式細胞儀、流式細胞微球陣列術(CBA)試劑盒(購自美國BD公司)。所有檢測嚴格按儀器及試劑盒說明書規定程序進行。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胃癌組與對照組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胃癌組INF-γ、IL-6、IL-10、IL-17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胃癌組IL-2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 2 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以往研究認為腫瘤的發病是局部組織異常生長所致, 但是目前研究表明, 腫瘤是一種系統性疾病, 機體神經、激素、免疫系統的病理性失調均在腫瘤的發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已有研究報道, 腫瘤患者存在Th1/Th2免疫系統的失衡, 這可能與腫瘤的發生與進展有關[2]。新近發現的Th17細胞是導致機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也與腫瘤的發病有關[3]。本研究探討了胃癌患者血清中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情況, 以期為胃癌免疫治療提供參考。

本研究結果表明胃癌患者細胞因子可能與腫瘤的炎癥性微環境密切相關, 而與腫瘤細胞自身的特點無關。T輔助細胞分泌的Th1(INF-γ、IL-2等)和Th2(IL-6、IL-10等)兩種細胞亞群在機體對抗腫瘤的免疫應答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IL-2能夠促進T細胞增殖, 激活B細胞, 促進細胞因子的分泌以及相應受體的表達, 還能夠增強NK細胞的殺傷活性, 從而發揮抗腫瘤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 IL-2能促進INF-γ的分泌,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本研究顯示, 胃癌患者IL-2水平明顯降低, 與已有研究結論一致[4], 可能與腫瘤微環境中GTB-B、IL-10、VEGF等多種免疫抑制分子的過度分泌有關。IL-6是一種自分泌的生長因子, 與自身靶細胞IL-6R結合, 并激活JAK/STAT信號傳導通路, 活化Stat3, 使Survivin表達上調, 靶細胞生長甚至過度增殖, 凋亡被抑制, 從而促進腫瘤形成[5]。本研究結果顯示, 胃癌患者IL-6水平顯著升高, 可能是由于腫瘤細胞在增殖過程中自分泌了大量的IL-6。IL-10是細胞因子中的干擾素家族, 能夠抑制Th1細胞合成INF-γ, 并下調單核細胞的抗原呈遞功能, 從而發揮免疫抑制作用。本研究發現胃癌患者IL-10水平升高, 提示胃癌細胞可能合成IL-10并利用其免疫抑制功能而逃避正常的機體免疫監視作用[6]。另外, 近期研究從萊姆病患者炎癥關節中發現能夠分泌IL-17的Th17細胞。有研究表明[3], IL-17參與了多種炎性疾病的發病過程。但也有研究認為[4], Th17能夠促進保護性的抗腫瘤免疫過程。因此, Th17在腫瘤發病中的作用可能是雙向的, 其具體調節作用可能與癌細胞的組織特性有關[7]。本研究結果顯示, 胃癌患者IL-17水平升高, 其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 胃癌患者細胞因子具有重疊性、多樣性, 多種細胞因子互相作用, 共同發揮生物學效應, 胃癌的發病與多種細胞因子的參與有關。Th1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在機體抗腫瘤中發揮主要作用。在抗原刺激的情況下, Th細胞分泌Th1與Th2的平衡被打破, 導致Th1向Th2漂移, 使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本研究結果中胃癌患者Th1/Th2存在失衡, 表現為向Th2偏移, 機體免疫功能受到破壞, 導致腫瘤細胞免疫逃逸。

綜上所述, 胃癌患者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已發生顯著的改變, 表現出明顯的免疫抑制狀態。多因子聯合檢測對于評價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是有價值的, 有利于為胃癌的治療提供新的靶點。

參考文獻

[1] 陸學安.胃癌患者手術治療前后血清Hcy、Cysc和IL-8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中國社區醫師, 2014, 30(32):117-119.

[2] Cobleigh MA, Robek MD. Protective and pathological properties of IL-22 in liver disease: implications for viral hepatitis. Am J Pathol, 2013, 182(1):21-28.

[3] 杜曉輝, 劉利利, 寧寧.胃癌患者血清調節性T細胞、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的檢測及意義.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13, 30(12): 2704-2706.

[4] 萬瑤, 徐海峰.胃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檢驗分析.現代腫瘤醫學, 2015, 23(21):3136-3137.

[5] 李志勇, 韓春芳.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表達的意義.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3, 28(4):291-293.

[6] 馮煥然, 段巨洪, 武文杰, 等.胃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新鄉醫學院學報, 2014, 31(4):284-286.

[7] 李巧霞, 李清靖, 劉艷軍, 等. Th17細胞及其相關細胞因子在胃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腫瘤學雜志, 2015, 21(9):708-713.

[收稿日期:2016-01-29]

猜你喜歡
早期胃癌胃癌根治術恢復
對比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胃癌根治術臨床有效性觀察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的療效觀察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在治療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中的應用
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i!l手術期護理120例臨床分析
利用存儲系統恢復服務器系統
放大內鏡結合窄帶成像技術診斷早期胃癌臨床分析
電子染色內鏡確定早期胃癌的應用價值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