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與腺樣體肥大、變應性鼻炎的相關性分析

2016-12-28 13:14類延華黃杰郭萍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30期
關鍵詞:分泌性中耳炎變應性鼻炎兒童

類延華+黃杰+郭萍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童分泌性中耳炎(SOM)與腺樣體肥大、變應性鼻炎(AR)的相關性及不同治療方式的臨床療效。方法 348例SOM患兒, 按照年齡分為學齡前兒童組(198例)和學齡期兒童組(150例)。

分析不同年齡組SOM中腺樣體肥大、AR等誘發因素的發病率, 并比較合并AR的SOM患兒不同治療方式的臨床療效。結果 學齡前兒童組SOM合并腺樣體肥大比例為57.07%, 學齡期兒童組SOM合并腺樣體肥大的比例為16.67%, 兩組SOM合并腺樣體肥大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合并AR的SOM患兒中, 常規治療的臨床總有效率58.75%、復發率20.00%, 與抗過敏治療的80.13%、7.05%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腺樣體肥大是低年齡組兒童SOM的主要誘發因素, 隨年齡增長SOM的發生率呈下降趨勢;抗過敏治療能明顯提高合并AR的SOM的臨床療效, 降低復發率。

【關鍵詞】 變應性鼻炎;分泌性中耳炎;腺樣體肥大; 兒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62

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ary otitis media, SOM) 是以中耳積液 (包括漿液、黏液、漿-黏液) 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疾病。SOM是小兒常見疾病, 反復發作可導致患兒聽力下降, 甚至影響語言、交流能力發育。變態反應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簡稱過敏性鼻炎, 是特應性個體接觸致敏原后開始釋放炎性介質, 由多種炎癥細胞、結構細胞、各種細胞因子及粘附分子參加的Ⅰ型變態反應性疾??;兒童是AR的高發人群, 近年來對小兒SOM及AR的研究并不少見, 大都強調了腺樣體肥大在SOM發作中的重要作用及AR對腺樣體肥大的影響[1, 2]。本文通過收集 2013~2016 年于本院收治的小兒SOM的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不同年齡階段SOM與腺樣體肥大及AR的相關性, 同時對合并AR的SOM的不同治療方法做對比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整理分析2013年 1月~ 2016年1月在本院就診的348例SOM患兒臨床資料, 男186例, 女162例; 年齡2.5~12.0歲, 平均年齡(5.89±2.04) 歲; 病程3個月~1年, 平均病程(6.4±1.6)個月;按照年齡分為學齡前兒童組(198例)和學齡期兒童組(150例)。

1. 2 診斷標準 AR診斷標準按照2004年修訂的《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3]:其中鼻癢、噴嚏、鼻分泌物和鼻塞四項癥狀中至少具備3項, 常年性患兒在有癥狀期間, 癥狀累計>0.5~1.0 h/d, 鼻腔檢查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或充血、腫脹, 發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和(或)結膜刮片嗜酸粒細胞檢查陽性。變應原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 至少1 種為(+ +) 或(+ +)以上。腺樣體肥大診斷標準:鼻咽側位片上測量A/N[4]>0.6(A/N:腺樣體與鼻咽腔的比值)。SOM診斷標準[5]:①鼓膜向外隆凸或可見液平面和(或)氣泡;②聲導抗測試呈B或C型曲線;③純音聽力測試異常。對于<5歲患兒一般通過聲導抗和耳鏡檢查確診;≥5歲的患兒通過以上3項檢查明確診斷。

1. 3 方法 分析不同年齡組SOM的主要誘發因素, 并計算不同年齡組SOM患兒中AR及腺樣體肥大所占比例, 了解腺樣體肥大、AR與SOM的相關性。比較SOM中合并AR的145例患兒(共236耳)兩種不同治療方式的臨床療效。對合并腺樣體肥大和AR的SOM患兒先行腺樣體切除術后予以藥物治療, 80耳的患兒采用常規治療方法, 156耳的患兒在行常規治療的同時予藥物控制AR。常規治療:減充血劑、抗炎、消腫、黏液促排劑等;抗過敏治療:除常規治療外加鼻噴激素+二代抗組胺藥。

1. 4 療效評定標準[5] 治愈: 鼓室曲線為 A 型, 6個月內無癥狀復發者; 有效:癥狀緩解, 鼓室曲線為 As 型或C型;無效:癥狀無改善, 鼓室曲線為B型;復發:癥狀反復、鼓室曲線轉為治療前曲線??傆行?(治愈+顯效) /總例數×100%。復發率=復發次數/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學齡前兒童組SOM合并腺樣體肥大比例為57.07%, 學齡期兒童組SOM合并腺樣體肥大的比例為16.67%,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22, P<0.01)。見表1。

2. 2 在同時行抗AR治療的患兒中, SOM臨床總有效率、復發率分別為80.13%和7.05%;行常規治療的患兒中SOM臨床總有效率、復發率分別為58.75%和20.00%??惯^敏治療療效明顯大于常規治療療效(χ2=12.23, P<0.01), 復發率明顯降低(χ2=8.75, P<0.01)。見表2。

3 討論

SOM是引起兒童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5歲是兒童SOM的發病高峰。如果治療不當可造成中耳粘連、聽力下降、甚至成為兒童致聾的原因之一。兒童SOM的主要病因包括:①咽鼓管功能障礙:a.腺樣體肥大是引起兒童咽鼓管功能障礙最常見的原因:SOM患兒中伴單純腺樣體肥大共113例, 發生率約57.07%, 明顯高于其他因素;腺樣體肥大引起SOM機制主要為機械性阻塞、感染及局部免疫異常。

b. AR是促發SOM的另一重要因素, 且在兒童多與腺樣體肥大合并存在, 相互影響, 由于AR多呈季節性、間歇性發作, 合并AR的SOM復發率較高, 與Lack等[6]提到的AR患兒可導致慢性或反復發作性SOM相吻合。②感染:有學者對SOM中耳腔內分泌物進行細菌性研究, 發現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黏膜炎莫拉菌等為中耳積液的主要菌群 [7]。誘發感染的因素很多, 如上述腺樣體肥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及其他全身或局部疾病。③免疫反應:免疫反應引起的SOM一般為Ⅰ型和Ⅲ型變態反應。AR屬于Ⅰ型變態反應, 其黏膜均為水腫或者滲出狀態, 產生大量分泌物, 分泌物使咽鼓管口水腫阻塞和逆行感染, 局部產生炎性介質, 導致咽鼓管狹窄以及阻塞, 形成中耳負壓, 從而導致SOM出現。

本研究中, 學齡前兒童組SOM合并腺樣體肥大比例為57.07%, 學齡期兒童組SOM合并腺樣體肥大的比例為16.67%,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合并AR的SOM患兒中, 常規治療的臨床總有效率58.75%、復發率20.00%, 與合并抗過敏治療的80.13%、7.05%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腺樣體肥大是兒童SOM的主要誘發因素, 其引起SOM已形成共識, AR是SOM另一重要誘發因素, AR同時會誘發或加重腺樣體肥大的作用, 所有引起SOM的各種因素均不是獨立發生, 而是相互影響、共同作用導致疾病的發生。對AR患兒也應及時行聽力學及鼻咽部檢查、盡早明確診斷, 及早干預;對SOM患兒不僅應檢查腺樣體, 同時也應排除AR以及時明確診斷, 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吳佳麗.陳淑梅.田欣, 等. 腺樣體肥大兒童伴變應性鼻炎與分泌性中耳炎的相關性分析.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13, 27(6):53-56.

[2] 聶敏.腺樣體肥大程度及分型與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貴州醫藥, 2012, 36(12):1097-1098.

[3]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 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5, 40(3):134-135.

[4] 袁林秀.鼻咽側位X線片在兒童腺樣體肥大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中國實用醫刊, 2013, 40(2):119-120.

[5]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兒童中耳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8, 43(12):884-885.

[6] Lack G, Caulfield H, Penagos M. The link between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and allergy: A potential role for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 2011, 22(3):258-266.

[7] 楊琳, 趙守琴.分泌性中耳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聽力學與言語疾病雜志, 2014(3):328-331.

[收稿日期:2016-10-31]

猜你喜歡
分泌性中耳炎變應性鼻炎兒童
小青龍湯加味治療變應性鼻炎的臨床觀察
從寒郁少陽辨證治療變應性鼻炎的臨床觀察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進展
不同療程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治療螨過敏變應性鼻炎伴哮喘患兒的療效觀察
變應性鼻炎患者的氣道炎癥及預后分析
糖皮質激素應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分析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腺樣體切除聯合鼓膜置管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療效評價
耳內鏡鼓膜置管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33例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